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806—約1890 【介紹】: 清直隸深縣人,名飛羽,字能然,也稱洛能先生,或云捷能、洛農、老農。喜拳術,經(jīng)商于山西太谷。從祁縣戴文勛(一作文勛父龍邦)學心意六合拳。后回故鄉(xiāng),授徒甚眾,其拳術衍化稱形意拳。

人物簡介

維基
劉崧駿,字洛生,號聽襄,浙江仁和人。崧駿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丁未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未及散館即以軍功賞候選道。
牛宏升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67 【介紹】: 名一作洛紅。安徽亳州人。捻軍將領之一。同治二年張樂行等敗死后,率部與太平軍陳德才、賴文光聯(lián)合。太平天國封為荊王。捻軍分為東西兩支后,從賴文光所統(tǒng)東捻軍,轉戰(zhàn)中原各地。清軍曾拘捕其母下獄,使人招降,他堅決拒絕,后在山東日照境內陣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1—1863 【介紹】: 名或作洛行。清安徽亳州人。小名香。地主出身。咸豐二年結捻起事,旋被推為盟主,為初期捻軍最高首領。五年,各路捻軍會盟雉河集,被推為大漢永王(一作大漢明命王),建黃、白、紅、黑、藍五旗軍制。七年,接受太平軍領導,初封征北主將,守定遠。旋進封沃王。同治初與僧格林沁部大戰(zhàn)失敗,因叛徒出賣,被俘后在亳州殉難。
金興洛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繼孟,號西山、病翁。
程儀洛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維基
程儀洛(1841年—?),浙江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人,進士出身。光緒二年,鄉(xiāng)試中舉;光緒三年,登進士,改吏部學習主事。光緒十八年,任江南記名道,后升任兩淮鹽運使。光緒二十八年,任廣東按察使。光緒三十一年,任山西按察使。光緒三十二年,幫辦各省土藥統(tǒng)稅事宜。
吳宏洛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43—1897 【介紹】: 清安徽合肥人,字瑞生。本姓劉,以父命出繼舅后,遂姓吳。初隸淮軍,為裨將,同治間,累功以總兵記名。光緒間任臺灣澎湖鎮(zhèn)總兵,練新兵五營,號宏軍。官終直隸通永鎮(zhèn)總兵。

人物簡介

簡介
湖南湘鄉(xiāng)人,字洛源,一字螺園。光緒癸巳舉人,游幕江南,終無所遇。鼎革后養(yǎng)晦深山,不聞理亂。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陳洛(1863~1911),字淑程,號菊町,福建泉州人。光緒四年(1878)隨其父來臺寓居艋舺舊街。陳洛性好公義,多參與賑災,為臺北士紳所推崇。為晚清副貢生,受劉銘傳賞識,拔充西學堂教席。割臺初期,曾任保良總局董事,兼任《臺灣日日新報》記者。明治二十九年(1896)起,任總督府民政局事務囑托,服公職四年,多所建言,后協(xié)助舊慣調查。明治三十年(1897)授配紳章,翌年經(jīng)理艋舺鹽務支館,復擔任臺北首次舉辦饗老典之副委員長。明治三十二年(1899)任臺北縣參事、臺北鹽務總管主任。陳洛思想以儒家為主,曾任衛(wèi)生組合、士商公會、維新公會、天然足會、蕃情研究會、慈善音樂會發(fā)起人。明治四十二年(1909)「瀛社」創(chuàng)社,陳洛為早期成員之一,常參與課題徵詩;亦曾參與日人所創(chuàng)之「玉山吟社」活動。明治四十四年(1911)因病卒?!紖⒖肌稘h文臺灣日日新報》,「故陳洛氏之略歷」,1911年4月30日,第三版;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4月;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與研究》,九十三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藝文補助文學類研究計畫,2005年4月。 〗 今陳氏詩作乃自《臺灣新報》、《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南菜園唱和集》、《江瀕軒唱和集》、《竹風蘭雨集》、《瑞桃齋詩話》等輯錄編校。(翁圣峰撰)
嵇芩孫 朝代:清末至民國

人物簡介

維基
嵇芩孫(1884年—1944年),字洛如,江蘇蘇州唐市鎮(zhèn)河東街人。中華民國外交官。嵇芩孫早年曾留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學士學位。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芩孫與唐市董事孫曉卿在唐市創(chuàng)建語溪中西學堂。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獲游學畢業(yè)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中華民國成立后,他曾任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主事,中國駐比利時使館代辦,作為內閣總理唐紹儀的隨使出訪英國、美國等國,曾任北京大學法律系講師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