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蕩漾(蕩漾) 拼音:dàng yàng
振動起伏,多用于指水波、聲音。唐。
李白 〈〉:「水蕩漾兮碧色,蘭葳蕤兮紅芳?!挂沧鳌甘幯埂?/div>
《國語辭典》:蕩漾(盪漾) 拼音:dàng yàng
振動起伏,多用于指水波、聲音。如:「水波蕩漾」。也作「蕩漾」。
《漢語大詞典》:蕩瀁(蕩瀁)
亦作“ 盪漾 ”。 波動貌。 唐
張說 :“江上之深林兮,杳冥蒙而不已。鳥為花兮猿為子,紛盪瀁兮言莫擬?!?明
張居正 《游衡岳記》:“五峰背擁,云海盪漾,亦勝境地。”
同“ 蕩漾 ”。
(1).水波上下起伏。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王微〈養(yǎng)疾〉》:“北渚有帝子,蕩瀁不可期?!?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江豚時出戲,驚波忽蕩瀁。”
(2).思想、感情等起伏波動。 唐
李白 《愁陽春賦》:“蕩瀁惚怳,何垂楊旖旎之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