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9—988 【介紹】: 五代吳越國君。錢元瓘第九子。字文德,初名弘俶。胡進思既廢俶兄錢倧,即迎俶為吳越國王。卑事后漢、后周。助宋太祖平江南。太宗太平興國三年納所據(jù)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宋,封淮海國王,后累封鄧王。在位三十年。卒謚忠懿。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29—988 字文德,原名弘俶,杭州臨安(今浙江臨安)人。吳越文穆王錢元瓘第九子。開運四年(947),出鎮(zhèn)臺州。乾祐元年(948)初,即吳越國王位。在位30年,保土安民,恭事中朝,兩浙頗為安寧。曾先后助后周世宗、宋太祖攻南唐。開寶九年(976)入宋朝覲,逾月而歸。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宋。宋封為淮海國王,又改封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鄧王。卒謚忠懿。新、舊《五代史》及《宋史》有傳。錢俶善草書,喜吟詠。有《政本集》1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另《吳越錢氏傳芳集》、《四明尊者教行錄》等書尚存詩14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唐詩續(xù)補遺
弘俶,字文德,元瓘第九子。內(nèi)牙統(tǒng)軍使胡進思等廢兄弘倧,迎弘俶嗣吳越國王。歷漢、周,累授天下兵馬大元帥,凡三十五年。太平興國三年,納疆土歸宋。歷封淮海國王、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徙封鄧王。雍熙四年(一作端拱元年)卒,年六十,追封秦國王,謚忠懿。著有《政本集》十卷,陶谷為之序。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
俶字文德。文穆王第九子。晉天福四年除內(nèi)牙諸軍指揮使。開運四年出鎮(zhèn)臺州。是年忠獻王薨。弟宏倧襲位。內(nèi)牙統(tǒng)軍使胡進思廢宏倧。迎俶立之。漢乾祐二年授東南面兵馬都元帥鎮(zhèn)海鎮(zhèn)東等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中書令杭州越州大都督上柱國吳越國王。三年加守尚書令。周顯德中加天下兵馬都元帥。宋建隆元年進授天下兵馬大元帥。太平興國三年再朝京師。遂上表納土。封淮海國王。雍熙元年改封漢南國王。出為武勝軍節(jié)度使。尋改封南陽國王。表辭國王。改封許王。端拱元年徙封鄧王。八月薨。年六十。追封秦國王。謚忠懿。
《國語辭典》:海國(海國)  拼音:hǎi guó
國境四面臨海的國家。如:「日本是海國?!?/div>
《國語辭典》:渤海國(渤海國)  拼音:bó hǎi guó
國名。唐武后稱帝時,靺鞨族粟末部長大祚榮所建。其盛時占有松花江以南至日本海之地,五代后唐時為契丹所滅,改稱為「東丹」。
《國語辭典》:海國圖志(海國圖志)  拼音:hǎi guó tú zhì
書名。清魏源撰,初成五十卷,續(xù)增十卷,后增為一百卷。介紹西洋史地、技藝、宗教、物產(chǎn),倡導籌海防洋之策,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影響清末變法運動者頗鉅。
《分類字錦》:海國綀衣(海國綀衣)
虞集 荅廿允從寄海東白纻詩 海國綀衣雪色明,寄將千里見高情。
分類:
《漢語大詞典》:越裳
亦作“ 越常 ”。亦作“ 越嘗 ”。古南海國名。 漢 王充 論衡·恢國:“ 成王 之時, 越常 獻雉?!卑矗?span id="p99bzw2" class="book">《漢書·賈捐之傳》 顏師古 注引此作“越嘗”。 漢 張衡 《東京賦》:“北燮 丁令 ,南諧 越常 。”后漢書·南蠻傳:“ 交趾 之南,有 越裳國 。 周公 居攝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 越裳 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唐 杜甫 《諸將》詩之四:“ 越裳 翡翠無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明 唐寅 《白燕》詩:“ 越裳 雉尾 姬周 化,瀚海烏頭 漢 使歸。”
分類:南海海國
《國語辭典》:公?! ?span id="xezz9u7" class='label'>拼音:gōng hǎi
不屬任何國家主權(quán)范圍的海域,對各國都一律開放。
《漢語大詞典》:頓遜(頓遜)
古代南海國名。故地或以為在今 緬甸 丹那沙林 (Tenasserim)一帶,或以為在今 泰國 那空是貪瑪玏 附近。一說泛指 馬來半島 北部,其主要港口在今 董理 (Trang)。梁書·諸夷傳·扶南國:“其南界三千餘里有 頓遜國 ,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有五王,并覊屬 扶南 。 頓遜 之東界通 交州 ,其西界接 天竺 、 安息 徼外諸國?!?唐 譚用之 《寄許下前管記王侍御》詩:“昔年南去得娛賓, 頓遜 杯前共好春?!?/div>
《漢語大詞典》:渥集
(1).即窩集。原始森林。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一:“又考東三省打牲部落不游牧而富者,皆以渥集之故。渥集者,漢語老林也。”
(2). 清 初 東海國 三部之一。主要分布于 鏡泊湖 以西,東至 烏蘇里江 上游,南臨 綏芬河 流域至 蘇聯(lián) 沿海地帶的廣大地區(qū)。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一:“是時諸國分裂…… 東海國 之部三:曰 渥集 ,曰 瓦爾喀 ,曰 庫爾喀 ?!?/div>
《漢語大詞典》:專屬漁區(qū)(專屬漁區(qū))
沿海國在其鄰接領(lǐng)海外劃定一定水域范圍(三海里至二百海里不等)行使?jié)O業(yè)管轄權(quán),這種水域稱為專屬漁區(qū),或稱漁業(yè)專屬水域,沿海國對進入其專屬漁區(qū)的外國漁船,要求遵守其所制定的法規(guī)和管理措施。
《漢語大詞典》:冼星海
(1905-1945)作曲家。廣東番禺人,生于澳門。曾在北京藝術(shù)專門學校音樂系、上海國立音樂院及法國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935年回國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至延安,曾任魯藝音樂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0年赴蘇聯(lián)為在延安拍攝的影片《延安與八路軍》配樂。后病逝于莫斯科。作有大合唱《黃河》、《生產(chǎn)》等四部,歌曲《到敵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五百余首以及交響曲《民族解放》、管弦樂《中國狂想曲》等。
《國語辭典》:經(jīng)濟海域(經(jīng)濟海域)  拼音:jīng jì hǎi yù
沿海國家對于領(lǐng)海以外的鄰近海域擁有某種特殊管轄權(quán),此范圍內(nèi)的公海即為該國的經(jīng)濟海域。西元一九五二年南美智利、秘魯和厄瓜多爾首先宣布將沿海保護魚區(qū)范圍擴張至二百浬,一九五八年聯(lián)合國簽署「捕魚及養(yǎng)護公海生物資源公約」,承認沿海國家對鄰接區(qū)內(nèi)生物資源和生產(chǎn)力保持有特別利害關(guān)系,此后二百浬經(jīng)濟海域的觀念才逐漸被越來越多國家所接受。也稱為「專屬海域」。
《國語辭典》:專屬海域(專屬海域)  拼音:zhuān shǔ hǎi yù
沿海國家于領(lǐng)海以外擁有管轄、采礦與捕魚等特權(quán)的海域?,F(xiàn)今海洋國家都以沿岸二百海浬為專屬的經(jīng)濟海域。也稱為「經(jīng)濟海域」。
《國語辭典》:海洋權(quán)(海洋權(quán))  拼音:hǎi yáng quán
沿海國家對海岸線外一定距離的海域及其資源的所有權(quán)。
《漢語大詞典》:訶陵國(訶陵國)
古南海國名。 唐 白居易 《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 訶陵國 分界, 交趾郡 為鄰。”亦省作“ 訶陵 ”。 唐 裴铏 《傳奇·孫恪》:“碧玉環(huán)者,本 訶陵 胡人所施?!?span id="9wabccy" class="book">《新唐書·南蠻傳下·訶陵》:“ 訶陵 ,亦曰 社婆 ,曰 闍婆 ,在 南海 中?!?/div>
分類:南海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