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游 → 游遊”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琢釘戲(琢釘戲)
古時一種兒童游戲。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孔融 被收,中外惶怖,時 融 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 金陵 童子有琢釘戲:畫地為界,琢釘其中,先以小釘琢地,名曰簽;以簽之所在為主,出界者負(fù);彼此不中者負(fù),中而觸所主簽亦負(fù)。”
分類:兒童游戲
《國語辭典》:賓果(賓果)  拼音:bīn guǒ
一種美式游戲。為英語bingo的音譯。由羅特(lotto)轉(zhuǎn)化而來,游戲規(guī)則為從袋中取出有號碼的牌子,放在有相當(dāng)號碼的盤上,以先能排成一列或特定圖形者為優(yōu)勝。
《國語辭典》:明牌  拼音:míng pái
彩券游戲中,猜測中獎號碼的用語。指神棍或賭徒藉卜筮或乩童等迷信方式,所求得的號碼。后亦用于股市,指有可靠消息來源的訊息。
《國語辭典》:樂透(樂透)  拼音:lè tòu
一種很流行的賭博游戲。英語lotto的音譯,參與者向樂透發(fā)行者購買彩券,在彩券上任意押若干號碼,若與發(fā)行者開出的號碼相同,即可能獲得巨額彩金。19世紀(jì)時,樂透常見于歐美等國,早期多為非法活動,西元1960年代之后,成為許多國家在不增稅的狀況下,額外增加國庫收入的來源。
《國語辭典》:丟士(丟士)  拼音:diū shì
1.撲克牌游戲或擲骰子中,出現(xiàn)的二點(diǎn)或二分。為英語deuce的音譯。
2.網(wǎng)球比賽中,雙方在單局中各勝三球或各贏五局時的記點(diǎn)數(shù)。
3.單局賽中,雙方在快到達(dá)規(guī)定贏球數(shù)時比數(shù)相同,便形成丟士。即平手再戰(zhàn)的意思。此種情形在勢均力敵的羽球、桌球、排球賽中常見。至此時,桌球、排球賽每一局通常以兩球之差決勝負(fù),而非一球。如桌球賽中,規(guī)定每局贏二十一球?yàn)閯?,但若打成二十比二十平手,則須打成二十二比二十定勝負(fù),馀皆類推。但羽球賽丟士后,按規(guī)則可選五球或三球,以先贏滿球數(shù)者為勝方。也譯作「刁士」。
《國語辭典》:翻股  拼音:fān gǔ
一種兩人玩的交線游戲。
分類:游戲
《國語辭典》:高趫  拼音:gāo qiáo
雙腳綁在直木棍上行走的游戲。也作「高蹺」。
《國語辭典》:格牌  拼音:gé pái
舊時女孩子們在閨閣中一起游戲的玩具。將各色硬紙剪成各式圖形的紙牌來玩。如:「女孩子們玩起格牌來,總是又笑又鬧。」
《國語辭典》:摘棉花  拼音:zhāi mián huā
一種孩子玩的游戲。排成幾排作棉棵成壟的形狀,再由兩三個孩子在其間穿行,且模仿大人摘棉花的動作,一邊唱摘棉花的歌,一邊抓立著的孩子的耳朵和鼻子。
分類:孩子游戲
《國語辭典》:爭四角(爭四角)  拼音:zhēng sì jiǎo
一種小孩們玩的游戲。由四個小孩排成方形,稱為「四角」,一個站在四角中間,然后同聲喝歌,當(dāng)唱到指定的某字時,四角上的小孩馬上互換位置,中間的小孩可任意搶占一角,而搶不到位置的小孩,就要到中間唱那首民謠,如此反覆玩耍。
《國語辭典》:找樂子(找樂子)  拼音:zhǎo lè zi
尋找能使自己快樂的游戲或事物。如:「在工作繁忙之馀,也需要找樂子讓自己輕松一下?!?/div>
《國語辭典》:游樂場(游樂場)  拼音:yóu lè cháng
提供各種游戲玩樂設(shè)施的場所。
《國語辭典》:電腦游戲(電腦游戲)  拼音:diàn nǎo yóu xì
一種娛樂性質(zhì)的電腦程式。早期的電腦游戲只是類似猜字方面的游戲,具有簡單規(guī)則和提示句子的程式。由于硬體的進(jìn)步快速及撰寫軟體技術(shù)的提升,生動的聲光效果已是電腦游戲的特色,游戲的復(fù)雜度也跟著提高。大致可分為戰(zhàn)略、打斗、角色扮演等類別。
《國語辭典》:電玩軟體(電玩軟體)  拼音:diàn wán ruǎn tǐ
提供個人電腦或電視游樂器使用的游戲程式??煞譃閯幼魃鋼簟⒔巧缪?、策略模擬和益智等幾類。如:「《三國志》是利用古典小說情節(jié)所開發(fā)出來的電玩軟體?!?/div>
《國語辭典》:超級瑪璃(超級瑪璃)  拼音:chāo jí mǎ lì
一種電動游樂器的游戲程式。由日本人發(fā)明。游戲中,人們控制螢?zāi)簧系闹鹘乾斄?,通過各式各樣危險的陷阱,去拯救被惡魔俘虜?shù)墓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