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2—1171 【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字龜齡,號梅溪。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第一。官秘書郎。曾數(shù)次建議整頓朝政,起用抗金將領。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陳抗金恢復之計。歷知饒、夔、湖、泉諸州,救災除弊,有治績,時人繪像而祠之。卒謚忠文。有《梅溪集》等。
全宋詩
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初添差紹興府僉判,三十年,除秘書省校書郎,尋兼建王府小學教授。三十一年,遷著作佐郎、大宗正丞,得請主管臺州崇道觀。孝宗即位,除司封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累遷國子司業(yè)、起居舍人,改兼侍講、侍御史。隆興二年(一一六四),知饒州。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知夔州。三年,知湖州。四年,知泉州。七年,除太子詹事,以龍圖閣學士致仕。七月卒,年六十。謚忠文。有《梅溪前后集》及奏議等五十四卷。事見本集附錄《龍圖閣學士王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八七有傳?!⊥跏笤?,以明正統(tǒng)劉謙刊《梅溪先生文集》(即《四部叢刊》影印本)為底本,此本刊印粗陋,但后來各刊本均出此本。校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并參校清雍正唐傳鉎重編《宋王忠文公全集》五十卷本(簡稱雍正本)和光緒重刊本(簡稱光緒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十朋(1112~1171) 宋代詩文家、學者。字龜齡,號梅溪。浙江溫州樂清人。家境清寒,初在家梅溪聚徒講學,紹興二十七年(1157)狀元,歷官紹興府僉判、侍講、侍御史,后出知夔州、湖州。1171年被授予太子詹事,因病力辭,以龍圖閣學士致仕,卒謚忠文。有《梅溪集》及《杜陵詩史》《東坡詩集注》等。赴任夔州和轉任湖州途中曾兩度游武昌、江夏,觀南樓,登黃鶴樓,作五絕《黃鶴樓》、五古《一覽亭》、七絕《登壓云亭》、七律《南樓》等。
全宋文·卷四六一四
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資性敏悟,強記覽,素有文行。紹興二十七年以進士第一及第,授紹興府簽判。除秘書省校書郎,兼建王府小學教授。輪對,上言朝政弊端數(shù)事,陳禦邊之策。遷大宗正丞,奉祠。孝宗即位,起知嚴州,召為司封員外郎,累遷國子司業(yè)。隆興初,除起居舍人,升侍講,改侍御史。張浚兩淮之師失利,主和者橫議蜂起,十朋自以先前力主起用張浚,故而上章待罪。出知饒州,歷知夔、湖、泉州。召除太子詹事。乾道七年七月卒,年六十。后謚「忠文」。十朋立朝剛直,歷官多有政聲。為文崇尚理致,不務浮靡虛麗之辭,著有《梅溪前后集》五十卷;其《尚書》、《春秋》、《論語》、《孟子》講義,尚未成書。事見汪應辰《有宋龍圖閣學士王公墓志銘》(《梅溪先生后集》附錄),《宋史》卷三八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越州諸暨人,字必先,號浣溪。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官崇安令。博學好古,尤通經(jīng)術。有《語孟發(fā)揮》、《周易圖說》、《孟子辨志》、《麟經(jīng)總論》、《春秋妙旨》、《六經(jīng)指南》、《諸史決疑》、《浣溪文集》。
宋登科記考
字必先,號浣溪。紹興府諸暨縣(今浙江紹興諸暨)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陵川人,字簡夫,號西溪老人。詩尚雕刻。卒年六十七。有文集。
中州集
略,字簡夫,陵川人。父事軻,有詩名,工作大字。簡夫少舉進士不中,即以詩為業(yè)。詩尚雕刻,而不欲見斧鑿痕,故頗有自得之趣。悼亡一詩,高出時輩,殆荊公所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難者耶?年六十七卒。臨終留詩云:軀殼羈棲宅,兒孫邂逅恩。云山最佳處,隨意著詩魂。簡夫自號西溪老人,有集行于世。子彥容,為黃冠師,今在平陽。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弘相。號西溪。出沂水王氏。初棄家為佛子。事祖照上人。以通經(jīng)得僧服。乃恣讀內外書凡十年。多所究觀。聞虛明亨公住普照。道價重一時。盡棄所學而學焉。虛明知其不凡。欣然納之。又十年。乃佩其印。出世住鄭州之大覺。嵩山之少林。沂州之普照。最后住清涼。師勤于按納。有咨決之者。為之徵詰開示。傾囷倒廩。無復馀地。故雖退居謝事。而學者益親之。為人款曲周密。而疾惡太甚。人有不合理者。必赤數(shù)之。怫然之氣。不能自掩。平居教學者曰。禪道微矣。非專一而靜。則決不可入。世間學解。謾費日力耳。及自為詩。并言語動作。一切以寓之。至食息頃不能忘。元遺山好問。與師同游蘭若峰。道中談避??時事。師以為凡出身以對世。能外生死。然后能有所立。生死雖大事。視之要如翻覆手。然則坎止流行。無不可者。此須從靜功中來。念念不置境。當自熟耳。時小雪后。路峻而石滑。師已老。力不能自持。足一跌翻折而墜。同行者失聲。而莫能救。直下數(shù)十尺。僅礙大樹而止。遺山驚問。師神色自若。徐云。學禪四十年。腳跟乃為石頭取勘。聞者皆大笑。因共嘆境熟之言。果其日用事而不妄也。年六十四而寂。所著文集三。曰歸樂。曰退休。曰清涼。并語錄一卷。傳諸方。
元嚴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忻州秀容人。元好問次女。文而艷,嫁盧氏進士楊思敬,夫卒,為女道士。好問《貞燕詩》,即為嚴作。詔為宮教,號浯溪真隱。有《浯溪集》。
張?zhí)戾a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河中人,字君用,號錦溪老人。官至機察。工書。真字得柳誠懸法,草師晉宋。亦善大字。有《草書韻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6—1172 【介紹】: 宋撫州崇仁人,字德遠,號無莫居士。博學通經(jīng)史。高宗紹興十六年與弟吳澥各獻所著書于朝,以誤抵廟諱罷歸。隱居環(huán)溪,人稱環(huán)溪先生。及卒,門人私謚文通先生。有《通言》、《易璇璣》、《環(huán)溪集》、《環(huán)溪詩話》等。
全宋詩
吳沆(一一一六~一一七二),字德遠,號無莫居士,撫州崇仁(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曾獻書于朝,因誤書帝諱被黜。遂不仕,筑室環(huán)溪,著書以終。孝宗乾道八年卒,年五十七。私謚環(huán)溪居士文通先生。著有《環(huán)溪集》、《環(huán)溪詩話》等。事見《環(huán)溪詩話》。今錄詩十四首。
全宋文·卷四三九六
吳沆(一一一六——一一七二),字德遠,號無莫居士,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博通經(jīng)史,嘗著《易璇璣》(存)、《三墳訓義》各三卷,紹興十六年獻于朝,以文字犯廟諱,不用。后隱環(huán)溪,世稱環(huán)溪先生。乾道八年卒,年五十七。另著有《論語發(fā)微》、《老子解》、《環(huán)溪集》等。見《環(huán)溪詩話》,《宋會要輯稿》崇儒五之三五,樓鑰《環(huán)溪文集序》,《宋元學案補遺》卷四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7—1177 【介紹】: 宋崇慶府晉原人,字清叔,一字元昭,號桃溪先生。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任隆州判官,攝綿州,救荒有卓績。后知興元府,安撫利州東路,訪知和糴害民,為奏免之。累遷倉部郎中。孝宗淳熙間,與制置使范成大計,改四川和糴為官糴。使川民脫重負。官至太府少卿。有《桃溪集》。
全宋詩
李蘩(一一一七~一一七七),字清叔,一字元昭(《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自號桃溪先生,崇慶晉源(今四川崇慶)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歷安仁縣主簿,知眉山縣,攝通判邛州,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公事,權主管四川茶馬,知興元府,以倉部員外郎總領四川財賦軍馬錢糧,除太府少卿,致仕。孝宗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卒,年六十一。有《桃溪集》一百卷,已佚。事見《鶴山集》卷七八《朝奉大夫太府少卿四川總領財賦累贈通議大夫李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四七五七
李蘩(一一一八——一一七八),字清叔,一字元昭,自號桃溪先生,蜀州晉原(今四川崇州)人。登紹興十八年進士第,為隆州判官,攝綿州,歷知永康軍、利州、興元府。淳熙初,擢提點成都路刑獄,徙倉部員外郎,總領四川財賦,升郎中,累官太府少卿。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一。蘩長吏治,恤民瘼,所至罷苛條,舉荒政,濟人甚眾,梁、洋間至繪蘩像而祠之,其得民心如此。又學有源委,著述繁富,可考者有《桃溪集》百卷及《經(jīng)語提要》、《春秋集解》、《戰(zhàn)國新書》、《荒政錄》等二十馀種。見《宋史》卷三九八本傳,《鶴山大全集》卷七八《四川總領財賦李公墓志銘》,《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4 【介紹】: 宋壽州壽春人,字南夫。高宗紹興十二年進士。以受經(jīng)于趙敦臨,移居明州鄞縣,學者稱碧溪先生。孝宗時以宗正少卿為金通問使,正敵國禮,損歲幣。以不辱使命,乾道二年連擢參知政事、右仆射兼樞密使。時孝宗銳意恢復,杞左右其論。因郊祀冬雷用漢制災異策,罷相。出知平江府,為諫官王希呂劾罷。后以端明殿學士奉祠告老。卒謚文節(jié)。
全宋詩
魏杞(一一二○~一一八三),字南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進士。三十年,知涇縣(《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七)。三十二年,召為太府寺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一六)。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以宗正少卿假禮部尚書使金(《寶慶四明志》卷九)。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除起居舍人,累遷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宋史》卷三三《孝宗紀》)。三年,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六年,起知平江府,被劾奪職。淳熙十年卒(《魏文節(jié)遺書》附錄《魏丞相行狀》),謚文節(jié)。有《山房集》三十卷、《三蘇言行編》(《延祐四明志》卷五),皆佚。《宋史》卷三八五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四八七六
魏杞(一一二一——一一八四),字南夫,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登紹興十二年進士第,知宣州涇縣。召對,擢太府寺主簿,進丞,遷宗正少卿。出使金國,不辱使命,還遷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進參知政事、右仆射兼樞密使。以災異免相位,守左諫議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淳熙六年,授觀文殿學士、知平江府。為言官所劾,奪職,遂告老,居碧溪,學者稱碧溪先生。淳熙十一年卒,年六十四,追謚文節(jié)。傳世之文僅數(shù)篇,后人編為《魏文節(jié)遺書》。見《宋史》卷三八五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劉承弼,字彥純,號西溪先生,安福(今屬江西)人。曾于高宗紹興二十六年(一一五六)、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兩試禮部不第,遂隱于安福之西溪,有《和陶詩》,已佚。事見《周文忠公集》卷五二《劉彥純和陶詩后序》、《誠齋集》卷八○《西溪先生和陶詩序》。
戴師愈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九六
戴師愈,字孔文,號玉溪子,星子(今江西星子)人。登隆興元年進士,授湘陰簿。師愈博學強記,著有《廬山文物列傳》十三卷,《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存)。見正德《南康府志》卷六,《文公易說》卷一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羅源人,字敬甫,又字子兼,號秋塘,又號潮溪。高宗紹興間為太學生,時秦檜當國,慷慨論言,力詆和議。有《雪篷夜話》、《捫虱新話》。
全宋詩
陳善,字子兼(一作謙),自號潮溪先生,羅源(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間為太學生,力詆和議,主司畏秦檜,不敢錄。及檜死,始登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第,授太學錄。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為左迪功郎(《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有《捫虱新話》傳世。事見清道光《羅源縣志》卷一七、一九。今錄詩二首。
全宋詩
陳善,字子兼,號秋塘,福州羅源(今屬福建)人。孝宗淳熙間由太學第進士,未授官而卒。有《捫虱新話》傳世。事見《捫虱新話》卷首宋陳益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4—1186 【介紹】: 宋歙州歙縣人,一作淳安人,字躬明,號溪堂。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歷國子錄,遷司農丞,獻屯田大計。知和州,除轉運判官,兼廬州帥,鼓勵將士措置營屯。官至戶部侍郎。嘗從朱熹游。有《溪堂集》。
全宋詩
方有開(一一二八~一一九○),字躬明,號溪堂,新安歙縣(今屬安徽)人,或謂淳安(明嘉靖《淳安縣志》卷一一)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時年已近四十。授建昌軍南豐尉。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為淮南西路轉運判官。以事放罷。光宗立,復宣教郎,尋卒,年六十三。有《溪堂集》,已佚。事見《燭湖集》卷一一《承議郎淮南西路轉運判官方公行狀》)。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七三
方有開(一一二五——一一八七),字躬明,號溪堂,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工文詞,隆興元年進士,授南豐尉,調建寧府政和簿,改特監(jiān)潭州南獄廟、襄陽府學教授、監(jiān)行在惠民北局。廷對陳恢復大計,遷司農寺丞,差知和州,除淮南西路常平茶鹽兼權轉運提點刑獄公事等,官至戶部侍郎。卒于淳熙十四年,年六十三,有《溪堂集》。見《燭湖集》卷一一《承議郎淮南西路轉運判官方公行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寧府建陽人,字道濟,一作通濟,一字子野,號芹溪。隱居不仕。穎敏嗜學,該貫子史,尤邃于《》。與朱熹友善,嘗相往來問答。朱熹書“芹溪小隱”匾其堂楣,并著《復齋銘》、《芹溪九曲》等詩文贈之,又為其詩作序。有《易說》、《論語纂訓》。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江都人,居丹陽,字志道,號吳門老圃、樂閑居士、柳溪釣翁。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陳康伯薦于朝,除樞密院編修。論御金五事,請筑和州城壘。隨高宗視師至鎮(zhèn)江,上《恢復要覽》五篇。至建康,又奏論三國六朝形勢與今日不同,要當無事則都錢塘,有事則幸建康,為高宗采納。歷知建康、寧國二府及贛、廬二州。卒年六十。有《建康志》、《菊譜》。
全宋詩
史正志,字志道,號樂閑居士、柳溪釣翁、吳門老圃,占籍江都(今江蘇揚州),寓居丹陽(今屬江蘇)。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授歙縣尉。三十一年,除樞密院編修官,次年,遷司農寺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九、一九九)。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江西路轉運判官,尋改福建,再除江西。秩滿,召除左司兼檢正,兼權吏、刑、兵部侍郎。乾道三年(一一六七),知建康府,移知成都,六年,為江浙京湖淮廣福建等路都發(fā)運使。七年,以事謫居永州。淳熙中歷知寧國府、贛州、廬州,卒于任,年六十。有《清暉閣詩》(明嘉靖《惟揚志》卷一九),已佚?!?a target='_blank'>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九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四八八二
史正志,字志道,號吳門老圃,鎮(zhèn)江府丹陽(今江蘇丹陽)人。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授歙縣尉。以陳康伯薦,除樞密院編修。乾道三年知建康府、兼沿江水軍制置使。高宗視師江上,上《恢復要覽》五篇。車駕駐建康,言三國六朝形勢與今不同,無事宜都錢塘,有事則幸建康。詔下集議,從之。乾道六年以戶部侍郎為兩浙、京、湖、淮、廣、福建等路都大發(fā)運使。晚歸姑蘇以終老,號樂閑居士、柳溪釣翁,卒年六十。著有《建康志》十卷、《菊譜》一卷(存)。見《宋史》卷三四、一六七、二○四、二○五,《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八,《景定建康志》卷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