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經(jīng),號雷溪,四川成都府綿州人,明末清初官員。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欽授兵部武選司主事。
人物簡介
劉景綽(1610年4月21日—?年),號練溪,四川成都府內(nèi)江縣人。崇禎九年丙子科四川鄉(xiāng)試中式舉人,崇禎十年丁丑科會試中式進士。歷任工部觀政、南直山陽知縣。
人物簡介
圓映,字元徹,號雪溪,嘉善西林寺僧。銳志教理,作詩清新秀絕,有《西林草》。小萍庵評其詩,以為“云移梗轉(zhuǎn),鴻跡風(fēng)蹤,凝神茂樹底,覓句茂林下,設(shè)遇靈一,處默猶當(dāng)雁行并邁也。”槜李詩系·卷三十三
圓映,字元徹,號雪溪,嘉善西林庵僧。銳志教理,作詩清新。崇禎間,居平湖乍浦,與李潛夫唱和。有《西林焚馀草》。小萍庵曰:映公云移梗轉(zhuǎn),鴻跡風(fēng)蹤,凝神茂樹?,覓句清流邊。設(shè)遇靈一、處默,猶當(dāng)雁行并邁也。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太倉人,字宗傳,號寒溪。少與陸世儀同學(xué)三年,不事舉子業(yè)。明崇禎九年,與世儀、陳瑚、江士韶相約,或橫經(jīng)論難,或即事窮理,仿先儒讀書記辦法,各有所錄。世儀著《思辨錄》,敬與士韶為纂輯精要,類分而書之。
人物簡介
傅學(xué)禹(1614年7月10日—?年),字榆溪,四川重慶府巴縣人,崇禎十二年己卯科第十一名舉人,崇禎十六年癸未科書二房會試第185名,殿試三甲215名,吏部觀政,本年授翰林院庶吉士,改選外任。李闖入燕,授偽職長安知縣,為天下笑。
人物簡介
【生卒】:1602—1684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海寧人,字岷左,別號止溪圃人。明崇禎十六年舉人,任推官。有《樂府詩集》、《道游堂詩集》、《止溪詩文集》、《川南紀(jì)游》等。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二
朱嘉徵,字岷左,號止溪,海寧人。明崇禎癸未會試副榜。入國朝,官敘州推官。有《止溪集》。
人物簡介
【生卒】:1603—1677 【介紹】: 明末清初湖北孝感人,初名正葵,字端伯,號鞠陵,又號清溪道人。少從董其昌學(xué)畫。明崇禎四年進士,歷官尚寶寺卿。入清更名,官至工部侍郎。順治十四年南歸,遨游東南山水,以詩畫自娛。畫入能品,百幅無一重者。有《清溪遺稿》。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一
程正揆,初名正葵,字端伯,號鞠陵,孝感人。明崇禎辛未進士,歷官尚寶司卿。入國朝,授光祿寺丞,累遷工部侍郎。有《青溪遺稿》。
人物簡介
吳孳昌,字震凡,號橫溪,河南省汝寧府固始縣民籍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原名吳伐,七歲能文,弱冠登第,崇禎九年舉人,十三年(1640年)登進士,授河間府推官,奉旨改名孳昌,十五年壬午以推官分校晉闈,魏敏果公所得士也。后官至吏部員外郎。明亡降清。順治元年(1644年)任大同巡撫,后升宣大山西總督、右僉都御史。國變棄官入蔚,敏果為僦屋以奉之。同時孳昌鄉(xiāng)人江桂庵禹緒、許鷗湄汝都及粵東淩十齋云俱宦游投閒,避兵于蔚,相與結(jié)詩社,唱和州中名勝,題詠殆篇。亂定,始相繼歸,而禹緒居蔚踰十年,為最久。孳昌歸后,益疏略世事,蕩然一肆意于詩酒,自號埋庵,以忤權(quán)貴陷獄,破其家,郁郁卒。
人物簡介
【生卒】:1605—1691 【介紹】: 明末清初安徽歙縣人,字穆倩,一字朽民,號垢區(qū),一號青溪,又號垢道人、野全道者、江東布衣。明諸生。山水初仿巨然,后純用渴筆焦墨,別具一格。篆刻取法秦漢,善用沖刀,為“皖派”代表之一。又長于金石考證之學(xué),收藏頗富。亦精醫(yī)。有《會心吟》、《蕭然吟》。晚晴簃詩匯·卷一十六
程邃,字穆倩,號垢區(qū),江寧籍歙縣人。明諸生??滴跫何磁e博學(xué)鴻詞,不就試。有《會心吟》。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后隱居南交山中,結(jié)茅屋數(shù)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全粵詩·卷六一五
郭之奇(一六〇八 — 一六六二),字仲常,號菽子,一號正夫,別號玉溪子。揭陽人。明思宗崇禎元年(一六二八)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六年,改禮部主事。歷官員外郎、郎中、福建提學(xué)參議、提學(xué)副使,官至詹事府詹事。甲申聞變,歸從桂王,授文淵閣大學(xué)士,吏、兵二部尚書,轉(zhuǎn)戰(zhàn)閩粵滇黔間,往來數(shù)萬里,聞孫可望殺嚴(yán)起恒,乃聚集鄉(xiāng)勇,守樂民所,為陳奇策等聲援。后為交趾韋永福誘執(zhí),獻于清廷,解至廣西省城,不屈而死,時為清康熙元年八月十九日,年五十五。清乾隆中賜謚忠節(jié)。著有《宛在堂文集》、《宛在堂詩》、《古詩唐詩大觀評語》、《九九篇》等。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潮州府志》卷九、清周碩勛纂修乾隆二十七年刊《潮州府志》卷二八、清阮元道光刊《廣東通志》卷二九四有傳。維基百科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號菽子,又號正夫、玉溪。廣東揭陽縣榕城東門(今廣東揭陽市榕城區(qū))人。為南明大臣,歷任南明文淵閣大學(xué)士加太子太保(相當(dāng)宰相)兼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率軍轉(zhuǎn)戰(zhàn)閩粵滇黔抗清,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在廣西桂林為清將韋永福所俘,翌年殉國。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謚忠節(jié)。維基生平
明崇禎元年(1628年)中進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禎六年(1633年)任禮部主客司主事,提督四譯館,翌年轉(zhuǎn)員外郎。崇禎九年(1636年)典試河南后,轉(zhuǎn)郎中,崇禎十四年(1641年)遷福建提督學(xué)政、布政使司左參議,后攝按察司事。崇禎十七年(1644年)崇禎帝自縊于北京煤山,他跟隨南明王朝弘光、隆武和永歷皇帝轉(zhuǎn)戰(zhàn)南北。順治九年(即南明永歷六年,1652年)郭之奇策動全潮反正,潮州總兵郝尚久響應(yīng)反清復(fù)明。翌年清政府派靖南王耿精忠率軍圍攻潮州城,城破后,清軍“縱兵屠掠,遺骸十余萬”。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號菽子,又號正夫、玉溪。廣東揭陽縣榕城東門(今屬揭陽市榕城區(qū))人。為南明大臣,歷任南明文淵閣大學(xué)士加太子太保(相當(dāng)宰相)兼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率軍轉(zhuǎn)戰(zhàn)閩粵滇黔抗清,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被交趾韋永福所俘,押送予清廷,翌年殉國。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謚忠節(jié)。明崇禎元年(1628年)中進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禎六年(1633年)任禮部主客司主事,提督四譯館,翌年轉(zhuǎn)員外郎。崇禎九年(1636年)典試河南后,轉(zhuǎn)郎中,崇禎十四年(1641年)遷福建提督學(xué)政、布政使司左參議,后攝按察司事。崇禎十七年(1644年)崇禎帝自縊于北京煤山,他跟隨南明王朝弘光、隆武和永歷皇帝轉(zhuǎn)戰(zhàn)南北。順治九年(即南明永歷六年,1652年)郭之奇策動全潮反正,潮州總兵郝尚久響應(yīng)反清復(fù)明。翌年清政府派靖南王耿精忠率軍圍攻潮州城,城破后,清軍“縱兵屠掠,遺骸十余萬”。
人物簡介
張琚(一六〇八—?),字居玉。程鄉(xiāng)(今梅州梅縣)人。明思宗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舉人。隱居不仕,與李楩諸人為煙霞四友。學(xué)者稱為旋溪先生。有《旋溪集》。清光緒《嘉應(yīng)州志》卷二三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612—約1692 【介紹】: 清僧。湖南武陵人,俗姓劉,字石溪,一字介丘,號白禿,又號石道人、殘道人等。幼孤,自剪發(fā)投龍山三家庵為僧。遍游名山,與顧炎武、錢謙益、周亮工等人皆有交誼。后住金陵牛首山棲幽寺,為堂頭和尚。善畫山水,喜用禿筆、渴筆,專長干筆皴擦,意境奇奧幽深。書法亦自成一體。與石濤并稱“二石”,與程青溪并稱“二溪”。為清初四高僧之一。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六
髡殘,字石溪,一字介丘,號電住,又號白禿,自稱殘道者,武陵人,本姓劉。住江寧牛首寺。清詩別裁集
字石溪,湖南湘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