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煙火(煙火)  拼音:yān huǒ
1.煮飯的炊煙和柴火。《后漢書。卷一八。吳蓋陳臧列傳。吳漢》:「于是饗士秣馬,閉營三日不出,乃多樹幡旗,使煙火不絕,夜銜枚引兵與劉尚合軍?!埂段宕菲皆?。晉史。卷下》:「今大軍去恒州咫尺,煙火相望?!?br />2.人煙,人口集居的地方?!妒酚?。卷二五。律書》:「粟至十馀錢,鳴雞吠狗,煙火萬里,可謂和樂者乎!」
3.熟食。如:「道教稱辟谷為不食煙火?!挂卜Q為「煙火食」。
4.一種用硝石夾雜其他化學(xué)藥品制成的物品,燃燒時噴射出各種變幻燦爛的形狀,供游戲觀賞之用?!独蠚堄斡洝返诙兀骸高@一出之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br />5.戰(zhàn)場上的烽火。金。元好問 雜著詩九首之八:「昨日東周今日秦,咸陽煙火洛陽塵?!?br />6.火警。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七。禁城九廂坊巷》:「各廂一員小使臣注授,任其煙火盜賊,收解所屬?!?br />7.禮拜神佛、祭祀祖先的香火。唐。李紳〈憶登棲霞寺峰〉詩:「香印煙火息,法堂鐘磬馀?!?br />8.子嗣、后代。如:「身為獨子的他不幸亡故,張家的煙火從此中斷了?!?/div>
《國語辭典》:祝融  拼音:zhù róng
1.火神?!秴问洗呵?。孟夏紀(jì)。孟夏》:「其神祝融?!?jié)h。高誘。注:「祝融,顓頊?zhǔn)虾?,老童之子,吳回也,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官之神?!购笥靡灾富鸹蚧馂?zāi)。如:「因祝融肆虐,這些人頓時無家可歸?!?br />2.南方之神或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奢龍而辯于東方,得祝融而辯于南方?!固?。韓愈 南海神廟碑:「考于傳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號為祝融?!?/div>
《國語辭典》:煨燼(煨燼)  拼音:wēi jìn
灰燼?!段倪x。左思。魏都賦》:「翼翼京室,耽耽帝宇。巢焚原燎,變?yōu)殪袪a?!顾?。陸游 桃源憶故人。中原當(dāng)日三川震詞:「中原當(dāng)日三川震,關(guān)輔回頭煨燼?!?/div>
《漢語大詞典》:郁攸(鬱攸)
火氣;灼熱之氣。郁,通“ 鬱 ”。 清 林則徐 《中秋飲沙角炮臺眺月有作》詩:“行酒東臺對落日,猶如火傘張郁攸。”參見“ 鬱攸 ”。
(1).火氣,火焰。左傳·哀公三年:“濟濡帷幕,鬱攸從之,蒙葺公屋?!?杜預(yù) 注:“鬱攸,火氣也?!币徽f為救火器具。 宋 蘇軾 《聞?wù)o表兄將至以詩迎之》:“莫雨侵重膇,曉煙騰鬱攸。” 明 李東陽 《弘治乙未六月孔廟災(zāi)送李學(xué)士奉詔祭告》詩:“鬱攸從何來?歘忽乘高冥?!?br />(2).火災(zāi)。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張道人異事:“郡官曰:‘ 張道人 何知鬱攸之事,而須呼之也?’” 元 顧瑛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詩:“平生萬卷書,怒焚遭鬱攸?!?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不幸有鬱攸之戒,惟有坐以待斃而已。”
(3).形容煙火或熱氣蒸騰。 宋 蘇軾 《詠湯泉》:“鬱攸火山裂,觱沸湯泉注。” 宋 沈作哲 寓簡:“﹝ 韓退之 《陸渾山詩》﹞讀之便如行火所焮,鬱攸衡噴,其色絳天?!?清 林則徐 《中秋飲沙角炮臺眺月有作》詩:“行酒東臺對落日,猶如火繖張鬱攸?!?/div>
《漢語大詞典》:燒劫(燒劫)
(1).佛教語。指壞劫(世界毀滅)時的大火災(zāi)。 唐 宋之問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yīng)制》:“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
(2).泛指火災(zāi)。 唐 張謂 《長沙失火后戲題蓮花寺》詩:“金園寶剎半 長沙 ,燒劫旁延一萬家。”
《漢語大詞典》:火厄
猶火災(zāi)。 晉 王嘉 拾遺記·蜀:“君財寳可支一世,合遭火厄?!?金 劉從益 《戲答侯威卿覓墨》詩:“萬松火厄化緇塵,依舊 徂徠 雪里春。”《三國演義》第四九回:“火厄盛時遭水厄,棒瘡愈后患金瘡?!?清 梁恭辰 《勸戒三錄·救難巧報》:“昔遭火厄,幸遇一士子擲一衣,得蔽體而歸。”
分類:火災(zāi)
《國語辭典》:火患  拼音:huǒ huàn
火災(zāi)?!稘h書。卷六八?;艄鈧鳌罚骸缚椭^主人,更為曲突,遠(yuǎn)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div>
分類:火災(zāi)
《漢語大詞典》:災(zāi)火(災(zāi)火)
火災(zāi)。漢書·李尋傳:“災(zāi)火且起,滌盪民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猶災(zāi)火張?zhí)?,方請雨於名山……不亦晚乎!?span id="0xz656k"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一一四:“舍宅所有,災(zāi)火焚燒。”
分類:火災(zāi)
《漢語大詞典》:災(zāi)燀(災(zāi)燀)
指火災(zāi)。國語·周語下:“水無沉氣,火無災(zāi)燀?!?韋昭 注:“燀,焱起貌也?!?/div>
分類:火災(zāi)
《漢語大詞典》:火祥
火災(zāi)。亦指火災(zāi)的征兆。 漢 張衡 《西京賦》:“ 建章 是經(jīng),用厭火祥?!?span id="6fyksvn" class="book">《宋史·五行志二下》:“ 嘉泰 四年二月庚辰,夜有赤云,間以白氣,東北亙天。后八日國有大火,占者以為火祥?!?/div>
《漢語大詞典》:火害
火災(zāi)。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巴志:“ 巴 地勢剛險,皆重屋累居,數(shù)有火害?!?span id="rk5giv1"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三三:“金剛不幸,不覺失火,大小燒盡,適棺歛訖。不審何罪,遇此火害?!?/div>
分類:火災(zāi)
《國語辭典》:回祿之災(zāi)(回祿之災(zāi))  拼音:huí lù zhī zāi
火災(zāi)?!杜f五代史。卷一三三。周書。世襲傳二。錢镠傳》:「臨戎十五年,決事神速,為軍民所附,然奢僭營造,甚于其父,故有回祿之災(zāi)焉?!?/div>
分類:火災(zāi)
《國語辭典》:更新  拼音:gēng xīn
革新,改過自新?!杜f唐書。卷七五。孫伏伽傳》:「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與天下斷當(dāng),許其更新?!?/div>
《國語辭典》:回祿(回祿)  拼音:huí lù
火神?!蹲髠鳌U压四辍罚骸附既酥J烦趪?,禳火于玄冥回祿?!箷x。杜預(yù)。注:「回祿,火神。」后用以指火災(zāi)。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回祿睢盱揚紫煙,此中豈是久留處。」
《漢語大詞典》:回陸(回陸)
吳回 陸終 的并稱。傳說中的火神。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 太史公 採取二傳以為《楚世家》云:‘……帝乃以庚寅日誅 重黎 ,而以其弟 吳回 為重黎,后復(fù)居火正,為祝融。 吳回 生 陸終 , 陸終 生子六人,六曰 季連 , 楚 其后也。’以此考之,則 祝融 之后有 吳回 、 陸終 。 回祿 者, 回 陸 也,舉二人而言耳。陸,祿音相近。”參見“ 回祿 ”。
分類:火神
《國語辭典》:焚如  拼音:fén rú
火焰熾烈。引申為火災(zāi)?!兑捉?jīng)。離卦。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