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燻灼”。
(1).燒炙。 明
楊儀 《高坡異纂》卷中:“明旦,忽書中煙起,發(fā)視之,惟紙灰一幅宛然,書無纖毫熏灼痕也?!?br />(2).指如火燒炙。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昔者 玄石 好酒,為酒困,五臟熏灼,肌骨蒸煮如裂。” 清
唐孫華 《搖扇》詩:“炎歊熏灼苦連旬,賴有蒲葵巧製新?!?br />(3).喻聲威氣勢逼人。亦喻指逼人的聲威氣勢。:“ 建始 、 河平 之際, 許班 之貴,傾動前朝,熏灼四方?!?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九域聳其風塵,四海疊其燻灼?!?唐
元稹 :“昔我 憲宗章武皇帝 ,熏灼威名,兵定八極?!?宋
王禹偁 :“故 真定王 再入中書,權(quán)貴德望燻灼天下。朝臣得一見與語者,自以為榮。”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當 和珅 聲勢熏灼,舉朝無一人敢於糾劾?!?魯迅
《華蓋集·“公理”的把戲》:“‘投虎’、‘割席’、‘名流’的熏灼之狀,竟至于斯,則雖報以惡聲,亦不為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