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114,分141頁顯示  上一頁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宜火
余火
扇火
火鞭
火布
火船
火從
火厝
火丹
火閣
火鼓
火號
火經(jīng)
火舉
火去
《駢字類編》:宜火
梁簡文帝對燭賦:綠炬懷翠,朱燭含丹;豹脂宜火,牛膫耐寒。
《漢語大詞典》:余火(餘火)
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 傳:“火,大火也。流,下也。”按,大火,即心宿。夏歷五月黃昏,大火見于正南方,方向正位置最高;夏歷七月之后,星位逐漸西降,知暑盡秋至。后因稱西降的大火星為“餘火”。 南朝 梁 沈約 《梁甫吟》:“寒光稍眇眇,秋塞日沉沉。高窗仄餘火,傾河駕騰參。”
《國語辭典》:扇火(扇火)  拼音:shān huǒ
1.扇風以助長火勢。如:「生煤爐要懂得如何扇火,否則就會把自己變成大黑臉?!埂段饔斡洝返谌呕兀骸钢灰娔翘侠暇谀堑し恐校c眾仙童執(zhí)芭蕉扇,扇火煉丹哩?!埂督鹌棵贰返诙兀骸竿跗胖煌撇豢匆姡活櫾诓杈肿觾?nèi)扇火,不出來問茶。」
2.鼓動、慫恿。如:「這件事他正拿不定主意,你就別在一旁扇火了?!?/div>
《漢語大詞典》:火鞭
神話中指 羲和 馭日之鞭。 唐 韓愈 《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又云 羲和 操火鞭,暝到西極睡所遺?!?/div>
分類:中指羲和
《漢語大詞典》:火布
指火浣布。宋書·夷蠻傳論:“通犀、翠羽之珍,蛇珠、火布之異?!?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 漢武 不信弦膠, 魏文 不信火布?!?唐 元稹 《送嶺南崔侍御》詩:“火布垢塵須火浣,木綿溫軟當綿衣?!眳⒁姟?火浣布 ”。
分類:火浣布
《國語辭典》:火浣布  拼音:huǒ huǎn bù
以石綿織成,能耐火去污的布。《孔叢子。卷中。陳士義》:「《周書》火浣布,垢必投諸火。布則火色,垢乃灰色。出火振之,皓然疑乎雪焉?!弧?/div>
《漢語大詞典》:火船
(1).古代一種設有火攻裝備的戰(zhàn)船。魏書·敬宗紀:“都督 李苗 以火船焚 河橋 ?!?span id="azlcs2j" class="book">《北史·藝術傳上·陸法和》:“遂縱火船,而逆風不便。”《三國演義》第四九回:“ 黃蓋 已自準備火船二十隻,船頭密布大釘?!?br />(2).輪船的舊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茲有火船、氣船,一日夜能行二千餘里者。”
《駢字類編》:火從(火從)
淮南子:日冬至則水從之,日夏至則火從之。
《漢語大詞典》:火厝
火葬。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但遺言火厝,心中不忍。”
分類:火葬
《漢語大詞典》:火丹
(1).中醫(yī)外科病名。即丹毒。 明 陳實功 《外科正宗·雜瘡毒門·火丹》:“火丹者,心火妄動,三焦風熱乘之,故發(fā)於肌膚之表。有乾溼不同,紅白之異。”
(2).神話傳說中的一種能燃燒的仙丹。《四游記·華光來千田國顯靈》:“你始終不信是火丹,今燒起來,你信不信?於今火種埋在你肚里,你肯降否?”
(3).仙女名。《玉臺新詠·王鑒〈七夕觀織女〉詩》:“ 火丹 秉瑰燭, 素女 執(zhí)瓊華?!?程琰 補注:“ 火丹 ,仙女名?!?/div>
《漢語大詞典》:火閣(火閣)
為防寒保暖而在大房間中隔出來的小房間,有取暖御寒設備。 宋 孔平仲 《有感時夢錫尋醫(yī)而思求免官》詩:“去歲城門坐徹晚,前年火閣飯連宵?!?宋 楊萬里 《火閣午睡起負暄》詩:“火閣紅銷雪尚香,睡魔引我入渠鄉(xiāng)?!?宋 陸游 有《新治火閣》詩一首。
《漢語大詞典》:火鼓
火炬和戰(zhàn)鼓。孫子·軍爭:“故夜戰(zhàn)多火鼓,晝戰(zhàn)多旌旗,所以變?nèi)酥恳??!?李筌 注:“火鼓,夜之所視聽?!?賈林 注:“火鼓旌旗,可以聽望,故晝夜異用之?!?span id="k47yo77"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晝列旌旗,遮映山川;夜設火鼓,震明天地?!?/div>
《漢語大詞典》:火號(火號)
古代舉火報警的信號。 唐 劉禹錫 《元和癸巳歲仲秋寄荊南嚴司空》詩:“火號休傳警,機橋罷亙空。”
《漢語大詞典》:火經(jīng)
書名。道家講用火煉丹的書。無傳。例如:與太陽道士講《火經(jīng)》?!?ins>唐·李朝威《柳毅傳》何謂《火經(jīng)》。
《駢字類編》:火舉(火舉)
史記孫臏傳:龐涓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于此樹之下。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fā)。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fā),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宋書柳元景傳:會蠻垂至,乃使驛道為備,潛出其后,戒曰:火舉馳進,前后俱發(fā),蠻眾驚擾,投鄖水死者千馀人,斬獲數(shù)百,郡境肅然,無復寇抄。 宋史樂志:煙飛火舉畢嚴禋,天地降氤氳。元史石天應傳:金兵由間道已直抵城下,時兵燼后守具未完,新附者爭縋而去。敵乘隙入,天應見火舉知敵已入,奮身角戰(zhàn),左右從者四十馀騎。陸游秋晚寓嘆詩:火舉船過埭,人行犬吠門。
《駢字類編》:火去
唐 李白 琴曲歌辭 雙燕離 柏梁失火去,因入?yún)峭鯇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