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36,分123頁顯示  上一頁  40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火鍛
火煅
火毒
火場
火藏
火蠶
火不思
火艾
稟火
塵火
包火
悲火
動火
妒火
觸火
《駢字類編》:火鍛(火鍛)
游宦紀聞:白衣為油污石膏,火鍛研細,糝污處以重物壓過,夜則如初。
《駢字類編》:火煅
水經(jīng)注:昆崙山出六大水,山西有大水,名新頭河。郭義恭廣志曰:甘水也。有石鹽如水精,火煅則破而用之。
《漢語大詞典》:火毒
(1).指藥物酷烈的毒性。宋書·劉亮傳:“ 亮 在 梁州 ,忽服食修道,欲致長生。迎 武當山 道士 孫道胤 ,令合仙藥;至 益州 , 泰豫 元年藥始成,而未出火毒……﹝ 亮 ﹞取井華水服,至食鼓后,中間便絶?!?span id="stmevlc" class="book">《舊唐書·憲宗紀下》:“上服方士 柳泌 金丹藥,起居舍人 裴潾 上表切諫,以‘金石含酷烈之性,加燒鍊則火毒難制。若金丹已成,且令方士自服一年,觀其效用,則進御可也。’”
(2).即熱毒,中醫(yī)指導致人體外科癰瘍等病癥的一種因素。宋史·劉遇傳:“﹝ 遇 ﹞晨興方對客,足有炙瘡痛,其醫(yī)謂:‘火毒未去,故痛不止。’ 遇 即解衣,取刀割瘡至骨,曰:‘火毒去矣?!?br />(3).指烈火燃燒中因氧氣稀少而產(chǎn)生的一氧化碳的毒性。《東周列國志》第三九回:“ 僖負覊 率家人救火,觸煙而倒,比及救起,已中火毒,不省人事?!?br />(4).形容酷熱。 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今年的夏天不知是怎么的!一連四十多天了,火毒的太陽,總不見轉(zhuǎn)頭?!?杜鵬程 《戰(zhàn)斗生活怎樣檢驗我的心靈》:“腳下是燙熱的沙漠,頭頂是火毒的太陽。”
《國語辭典》:火場(火場)  拼音:huǒ cháng
失火的現(xiàn)場。如:「火場一片雜亂?!?/div>
《漢語大詞典》:火藏
指心臟。急就篇卷三“心主” 唐 顏師古 注:“心,火藏也。主者,言心最在中央,為諸藏之所主?!?隋 蕭吉 五行大義卷三:“心是火藏,大腸是金府,故以配焉?!?/div>
分類:心臟
《漢語大詞典》:火蠶(火蠶)
(1).用火加熱升溫使其早熟的蠶。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yǎng)生論》:“火蠶十八日,寒蠶三十日餘,以不得踰時之命,而將養(yǎng)有過倍之隆。” 戴明揚 校注:“此謂養(yǎng)蠶室中,以火熾之欲其早老而省食,非指 炎洲 之火蠶?!?br />(2).指 炎洲 火蠶。參見“ 火蠶綿 ”。
《漢語大詞典》:火蠶綿(火蠶綿)
傳說中南海所產(chǎn)的絲綿。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火蠶綿,云出 炎洲 ,絮衣一襲用一兩,稍過度,則熇蒸之氣不可近也?!?/div>
《國語辭典》:火不思  拼音:huǒ bù sī
qobuz
樂器名,彈撥樂器。直頸,無品,槽有棱角。宋代俞琰《席上腐談》卷上:「王昭君琵琶懷,肆胡人重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渾不似』今訛為胡撥四?!辜s于宋元時由波斯傳入我國。《元史。卷七一。禮樂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頸,無品,有小槽,圓腹如半瓶榼,以皮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挂卜Q為「和必斯」、「胡撥思」、「渾不似」、「胡撥四」。
《漢語大詞典》:火艾
灸療的艾炷。宋書·袁粲傳:“﹝國人﹞共執(zhí)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唐 白居易 《罷灸》詩:“莫遣浄名知我笑,休將火艾灸浮云?!?宋 曾鞏 《答所勸灸》詩:“勿難火艾痛,要使功名垂?!?/div>
分類:灸療艾炷
《漢語大詞典》:稟火(稟火)
承受火的鍛煉。 南朝 齊 謝朓 《齊雩祭歌》之五:“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剛克?!?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669' target='_blank'>《舊唐書·音樂志三》:“毓金為體,稟火成身。”
分類:承受鍛煉
《駢字類編》:塵火(塵火)
唐太宗 執(zhí)契靜三邊,詩見煙波下。
《韻府拾遺 哿韻》:包火
王禹偁詩:震澤柑包火,松江鲙縷絲。
《韻府拾遺 哿韻》:悲火
白居易詩:悲火燒心曲。愁霜侵鬢根。
《國語辭典》:動火(動火)  拼音:dòng huǒ
1.比喻發(fā)怒。如:「他脾氣不好,容易動火?!?br />2.使人產(chǎn)生興趣或欲念,即動心?!冻蹩膛陌阁@奇》卷二:「見了這個乾凈精致所在,不知一個好歹,心下到有幾分喜歡。那汪錫見他無有慌意,反添喜狀,便覺動火?!?/div>
《漢語大詞典》:妒火
形容強烈的妒忌之意。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當他心懷不滿的妒火時,便能看見那削薄的嘴唇,在他那鷹鉤的鼻子下面劇烈地顫抖。”
分類:強烈妒忌
《分類字錦》:觸火(觸火)
南史陸云公傳:云公善奕棋,嘗夜侍坐,武冠觸燭火,帝笑謂曰:燭燒卿貂。帝將用為侍中,故以此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