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7詞典 1分類詞匯 36
《國語辭典》:照應(照應)  拼音:zhào yìng
1.照顧料理?!都t樓夢》第八七回:「今日寄人籬下,縱有許多照應,自己無處不要留心。」《儒林外史》第三二回:「而今他官已壞了,又沒有房子住,我就該照應他?!?br />2.關照呼應?!吨熳诱Z類。卷一三○。自熙寧至靖康用人》:「溫公之說,前后自不相照應,被他一一捉住病痛,敲點出來?!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六:「人一個眼花錯認了,明白是無端的,后邊照應將來,自有一段緣故在內(nèi),真是人所不測?!?br />3.配合?!洞篑R扁》第七回:「俗語說『萬事起頭難』,今孫文等日前謀起于廣州,想已預備多時,黨羽自不少了,我們盡可交通他,說道與他同謀,他們在外打點,我們在內(nèi)照應,行事較易。」清??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谝涣觯骸复撕髢?nèi)外消息,須要兩相照應,千秋富貴,可以常保矣?!?/div>
《漢語大詞典》:應副(應副)
(1).對應。 唐 歐陽詢 《書法·應副》:“字之點畫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帶,故必得應副相稱而后可。又如龍、詩、讐、轉(zhuǎn),必一畫對一畫,相應亦相副。”
(2).對待;對付。朱子語類卷五八:“不問小事大事,千變?nèi)f化,改頭換面出來,自家應副他,如利刀快劍相似,迎刃而解,件件剖作兩片去。” 宋 葉適 《答劉子至書》:“ 蘇州 局面多,卻儘應副得過,此亦他人所不能知也。其間曲折,非紙上可盡?!?br />(3).處置。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札子》:“其間有事跡不圓處,合係中書樞密院三司檢尋應副?!?span id="2bhrzkq" class="book">《資治通鑒·后漢隱帝乾祐三年》“防御、團練使,自非軍期,無得專奏事,皆先申觀察斟酌以聞” 元 胡三省 注:“言軍期事須朝廷應副,則不及聞於廉使,許得專達朝廷?!?span id="hmud1ta"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四年》:“應副軍行戰(zhàn)守等事,乞權(quán)許便宜指揮?!?br />(4).照顧;照應。 宋 司馬光 《奏乞兵官與趙瑜同訓練駐泊兵士狀》:“竊慮向去新兵士不賓服舊兵官,舊兵官不應副新兵士,各兵彼我,則致生事,深為不便。” 宋 司馬光 《乞免翰林學士札子》:“史籍煩多,恐難以應副禁林文字,乞免翰林學士一職?!?br />(5).應對;酬應。 宋 王禹偁 《謫居感事》詩:“恨無才應副,空自表虔祈?!?宋 蘇舜欽 《諮目三》:“今但取高科及久在翰林者居其任,他本不曉財利,又知朝廷之意,用之以為資級。但應副人情,不復留心金穀,多者踰歲,少者數(shù)月,已入兩府?!?br />(6).支付;供應。 宋 范仲淹 《與中舍書》:“更有合支用處,并令 魏祐 應副。”《元典章·戶部二·雜例》:“軍官有俸,休應副伙食?!?/div>
《國語辭典》:應接(應接)  拼音:yìng jiē
1.應酬交際?!逗鬂h書。卷二四。馬援傳》:「客卿幼而歧嶷,年六歲,能應接諸公,專對賓客?!固啤6鸥Α聪救招@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目〉詩:「老病忘拘束,應接喪精神?!?br />2.接應、支援。《后漢書。卷七三。劉虞傳》:「舊幽部應接荒外,資費甚廣,歲常割青、冀賦調(diào)二億有馀以給足之?!?br />3.彼此相呼應。唐。歐陽詢《書法。應接》:「兩點者如小八,自相應接?!?/div>
《國語辭典》:照映  拼音:zhào yìng
照耀輝映。《晉書。卷二六。食貨志》:「車如流水,馬若飛龍,照映軒廡,光華前載?!?/div>
《國語辭典》:照管  拼音:zhào guǎn
1.照料管理。《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小師父引著他自去吃東西頑耍去了,那里還來照管?」《紅樓夢》第五五回:「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務。」
2.小心防范。宋。楊萬里 插秧歌:「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埂缎咽篮阊?。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種義又是粗直之人,說話全不照管,早被一個禁子聽見?!?br />3.包管,表示肯定的意思?!肚夭⒘鶉皆挕肪砩希骸溉昕蓵?,歸降秦始皇帝,主官還□□□不從,照管生擒。」
《國語辭典》:瞻顧(瞻顧)  拼音:zhān gù
1.仰望、觀看?!短普Z林。卷六。補遺》:「盧華州,予之堂舅氏也。嘗于元載宅門,見一人頻至其門,上下瞻顧?!乖?。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折:「我這里捻土焚香畫地爐,我拜也忙瞻顧。多謝神靈祐護?!?br />2.向前看又向后看。比喻多顧慮而猶豫不決。宋。葉適 利涉橋記:「余間至程頭,必徘徊瞻顧,輒阻江而返屢矣。」
3.照顧?!都t樓夢》第七三回:「你雖不是同他一娘所生,到底是同出一父,也該彼此瞻顧些,也免別人笑話?!?/div>
《國語辭典》:應承(應承)  拼音:yìng chéng
1.應允、承諾。《紅樓夢》第六回:「那板兒才五六歲的孩子,一無所知,聽見帶他進城逛去,便喜的無不應承?!埂段拿餍∈贰返谖寰呕兀骸改桓锏弥诉@個消息,凡是沖天炮有什么事,或是應承了余小琴的請托,叫幕府里擬批擬稿?!?br />2.照應、照料。明。高明《琵琶記。蔡公逼伯喈赴試》:「老漢既忝在鄰居,秀才但放心前去,不揀有甚欠缺,或是大員外老安人有些疾病,老漢自當早晚應承。」
《國語辭典》:打供  拼音:dǎ gòng
供奉祭品。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折:「這是伽藍堂,怎生不打供。」
《漢語大詞典》:叫應(叫應)
猶呼應;照應。 明 高攀龍 《與涇陽論知本書》:“知本則知止矣,正與‘物有本末’一節(jié)相叫應也?!?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賸’字與‘半’字不相叫應?!?郭沫若 《我怎樣寫五幕史劇〈屈原〉》:“祭 嬋娟 用了《橘頌》……和第一幕生出了一個有機的叫應?!?/div>
分類:呼應照應
《國語辭典》:對針(對針)  拼音:duì zhēn
相符、吻合?!都t樓夢》第八二回:「『不足畏』是使人料得定,方與『焉知』的『知』字對針?!?/div>
《漢語大詞典》:相顧(相顧)
(1).相視;互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乃稱 史遷 著書,諮 東方朔 ,於是 桓譚 之徒,相顧?quán)托??!?唐 白居易 《長恨歌》:“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而相顧不發(fā),中外失望?!?清 昭梿 嘯亭雜錄·孝感之戰(zhàn):“嗣聞為余,皆相顧欷歔曰:‘此老尚無恙耶!此吾儕命蹇故也。’”
(2).互相照顧;互相照應。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兄弟:“二親既歿,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平時酒杯往來,如兄若弟;一遇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關,便爾我不相顧了?!?清 閻爾梅 《出都門往游西山》詩:“二僕攜書隨行緩,相隔一里不相顧?!?span id="c9n94lw" class="book">《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流賊橫行久,獷而眾,不可輕敵。吾觀其陣大,首尾不相顧?!?/div>
《漢語大詞典》:祗應(祗應)
(1).恭敬地伺候,照應。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角觝:“但內(nèi)等子設額一百二十名,內(nèi)有管押人員十將各二名,上中等各五對,下等八對,劍棒手五對,餘皆額里額外,準備祗應。”《水滸傳》第五八回:“客官不知,但是來尋山寨頭領,必然是社火中人故舊交友,豈敢有失祗應?便當去報?!?span id="xmt49zf" class="book">《清平山堂話本·柳耆卿詩酒翫江樓記》:“本處有一美麗歌妓,姓 周 ,小字 月仙 , 柳七官人 ,每召至樓上歌唱祗應?!?br />(2).指侍從。《宣和遺事》后集:“ 金 人遣使入城,言國主有命,於京師中,選擇十八已下女子一千五百人,充后宮祗應?!?br />(3).猶供職。 宋 范仲淹 《奏乞在京并諸道醫(yī)學教授生徒》:“取醫(yī)道精深高等者,方得入翰林院祗應。”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三:“則或以工畫,或以能棋,各守技業(yè),以備祗應?!?/div>
《漢語大詞典》:顧瞻(顧瞻)
(1).回視;環(huán)視。《詩·檜風·匪風》:“顧瞻周道,中心怛兮?!?唐 張鷟 游仙窟:“余時漸漸去遠,聲沉影滅,顧瞻不見,惻愴而去?!?明 劉基 《晚同方舟上人登師子巖作》詩:“顧瞻望四方,悵焉愁思深?!?br />(2).泛指看、望。 唐 裴铏 《傳奇·昆侖奴》:“時家中有 崑崙 奴 磨勒 ,顧瞻郎君曰:‘心中有何事,如此抱恨不已?何不報老奴?!?唐 薛用弱 集異記·阿足師:“山岳檀施,曾不顧瞻?!?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謝:“暗中鬼影憧憧,略不顧瞻。”
(3).瞻前顧后。謂慎重、周密地考慮。 唐 韓愈 《祭馬仆射文》:“度彼四方,孰樂可據(jù),顧瞻衡鈞,將舉以付?!?宋 范仲淹 《上時相議釗舉書》:“然必顧瞻禮義,執(zhí)守規(guī)矩,不猶愈於學非而博者乎。”
(4).眷顧,照應。 唐 韓愈 《苦寒》詩:“天王哀無辜,惠我下顧瞻?!?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二折:“教我兩下里難顧瞻,百般的沒是處。”
《國語辭典》:應門(應門)  拼音:yìng mén
1.古代宮廷的正門?!对娊?jīng)。大雅。綿》:「乃立應門,應門將將。」《禮記。明堂位》:「九采之國,應門之外,北面東上?!?br />2.管理門戶開啟或應對訪客。晉。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骨?。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董文恪公老仆王某,性謙謹,善應門。數(shù)十年未忤一人?!?br />3.當家主持門戶。《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諸子應門,或歿于官,或喪于途。」
《國語辭典》:映帶(映帶)  拼音:yìng dài
景物相互襯托照映。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