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900 【介紹】: 清順天寧河人,字襄臣。初補京城右營都司,管永定汛事,積功升左營游擊。以巡漕有績,加總兵銜,以參將用。光緒間義和團起,被殺。有《秦園詩鈔》。晚晴簃詩匯·卷一七九
王燮,字襄臣,一字湘岑,寧河人。諸生,襲騎都尉世職,歷官京城左營游擊,加總兵銜。殉難。有《秦園詩鈔》。
人物簡介
宗室景厚(1847年—?),又稱景厚,愛新覺羅氏,字燮甫、敦甫,進士出身。光緒十二年,宗室會試第一名,登進士,改庶吉士。光緒十五年,任翰林院檢討。后任右中允、翰林院侍讀。光緒二十年,任會試同考官。光緒二十七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光緒二十九年,任內(nèi)閣學士,后兼任禮部侍郎銜。光緒二十九年,任盛京禮部侍郎。光緒三十一年,任兵部左侍郎,次年改禮部右侍郎。光緒三十四年,升任禮部左侍郎。宣統(tǒng)三年,署鑲紅旗蒙古副都統(tǒng)。
人物簡介
張亨嘉(1847年—1911年1月21日),字燮鈞,號鐵君,福建侯官(今屬福州市)人。晚清進士,政治人物。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同治四年(1865年)舉于鄉(xiāng)。光緒二年(1876年)秋,與吳曾祺同為福建巡撫丁日昌幕僚,隨丁渡海駐臺灣道,巡視南北,教民耕種,并開設義學。光緒五年八月(1879年),艋舺學海書院重新竣工,受陳維英推薦,任山長(監(jiān)督、校長)。歷時數(shù)年,淡北學者出其門者數(shù)百人。光緒六年(1880年)以大挑一等得知縣并升同知,分發(fā)河南東河總督府任職,參與審理清代四大奇案之一之王樹汶案,并為其平反。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科二甲六十二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光緒十四年(1888年),提督湖南學政,識拔熊希齡出其門下。光緒十九年(1893年),充廣西鄉(xiāng)試正考官,遍搜遺卷,選拔出十數(shù)人。二十三年(1897年)入直南書房,升授國子監(jiān)司業(yè),遷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司經(jīng)局洗馬,遷翰林院侍講,升太常寺少卿,一年間五次升遷,為當時罕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張亨嘉與林旭等集合在京閩籍人士,創(chuàng)建閩學會,以宣傳變法維新為事。八月政變發(fā)生,林旭等六君子被殺害,閩學會亦遭取締。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調(diào)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掌記注纂修之事;繼任司經(jīng)局洗馬,掌經(jīng)籍、典制、圖書刊刻之事;又遷翰林院侍講,太常少卿,掌壇廟祭祀禮儀。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夏,親貴大臣相信義和團民有神術,可以抵御外敵,光緒帝命張亨嘉察視,張亨嘉認為拳民不能依賴,并諫西太后勿用義和團,勿圍攻外國使館,險被構(gòu)陷殺害。待兩宮西狩,又上「奏請回鑾摺」。
人物簡介
張燮堂(1859年),字季理,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進士出身。光緒元年,鄉(xiāng)試中舉;光緒十二年,登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五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同年改國史館協(xié)修官;光緒十七年,任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光緒二十三年,任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光緒二十四年,任陜西補用知府。光緒二十五年,改陜西鳳翔府知府。光緒二十九年,任山陜內(nèi)監(jiān)試官。宣統(tǒng)元年,報捐免補本班離任以道員仍留原省試用,后任禁煙公所委員。
人物簡介
字燮卿,一字翕青。光緒丙戌進士。工部主事,改官候選道。邑志傳藝術。先生夙有志經(jīng)世之學,故于中外政治五洲形勢,靡不研究。禮延書院延為主講。后張安圃督部撫山左,延致幕府總辦文案,兼洋務局課吏館,后以母年高歸里,遂不復出,易代后病卒。維基
陳爔唐(1852年—1912年),江蘇省常州府江陰縣人,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字燮臣,少司農(nóng)。維基
吳樹梅(1852年—?),字燮臣,山東歷城縣人。進士出身。同治六年(1867年),鄉(xiāng)試中舉;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二甲第一名進士(傳臚),改庶吉士。光緒三年,任翰林院編修。光緒五年,任江西鄉(xiāng)試副考官。光緒八年,任河南鄉(xiāng)試正考官。次年,教習庶吉士、武英殿總纂、國史館協(xié)修、功臣館纂修。光緒十一年,任南書房行走。光緒十四年,任浙江鄉(xiāng)試副考官。后升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光緒十六年,任會試同考官。此后升任國子監(jiān)祭酒。光緒二十四年,任內(nèi)閣學士、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后任湖南學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