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51
詞典
2
分類詞匯
49
共51,分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1
2
3
4
分類詞匯
(續(xù)上)
爬蜒
匍匐前進
十二時蟲
蠕蜚
胯下蒲伏
棱皮龜
《漢語大詞典》:
爬蜒
方言。謂爬行如蜒蚰。喻迂緩前行。 柳青
《銅墻鐵壁》
第十七章:“他想吃喝點東西,再往 石家 圪嶗爬蜒?!?柳青
《創(chuàng)業(yè)史》
第一部題敘:“自己帶著娃子,從 渭北 爬蜒到這 南山 根兒來。”
分類:
方言
爬行
迂緩
前行
題敘
《國語辭典》:
匍匐前進(匍匐前進)
拼音:
pú fú qián jìn
以手、足著地向前爬行。多用于軍事訓(xùn)練、演習(xí)或戰(zhàn)斗中。如:「作戰(zhàn)時,軍人常以匍匐前進的方式通過障礙。」
分類:
著地
向前
爬行
軍事訓(xùn)練
演習(xí)
戰(zhàn)斗
斗中
《漢語大詞典》:
十二時蟲(十二時蟲)
爬行類動物名。一名避役。蜥蜴的一種。相傳能隨十二時而變易其體色,故稱。
《
太平廣記
》
卷四七八引 唐 房千里
《投荒雜錄》
:“南海有毒蟲者,若大蜥蜴,眸子尤精朗,土人呼為十二時蟲。一日一夜,隨十二時變其色。乍赤乍黃,亦呼為籬頭蟲。傳云:傷人立死。既潛噬人,急走於藩籬之上,望其死者親族之哭。”
分類:
爬行
動物
蜥蜴
《漢語大詞典》:
蠕蜚
指爬行和飛翔的昆蟲。 漢
王充
《
論衡·無形
》
:“凡諸命蠕蜚之類,多變其形,易其體,至人獨不變者,稟得正也?!?/div>
分類:
爬行
飛翔
昆蟲
《漢語大詞典》:
胯下蒲伏
指 漢 韓信 少時曾被迫在 淮陰 少年雙胯之間爬行受辱之事。蒲伏,同“ 匍伏 ”。 宋
秦觀
《人材》
:“將如 韓信 而有胯下蒲伏之辱。”參見“ 胯下 ”。
分類:
韓信
少時
被迫
淮陰
少年
爬行
受辱
《國語辭典》:
胯下
拼音:
kuà xià
1.兩腿之間。
2.比喻人未顯達前,受人鄙視、嘲弄。參見「胯下之辱」條?!冻蹩膛陌阁@奇》卷八:「胯下曾酬一飯金,誰知劇盜有情深?」
分類:
韓信
受辱
裴骃
《漢語大詞典》:
棱皮龜(棱皮龜)
也叫革龜。爬行綱,棱皮龜科。長達二米余,是現(xiàn)存龜鱉類中最大的一種。背面無角質(zhì)板,被以柔軟的革質(zhì)皮膚,上面有七條縱棱;腹甲骨化不完全,有五條縱棱。四肢呈鰭足狀,無爪;前肢甚長,后肢短。尾短。產(chǎn)于我國 廣東 、 廣西 、 福建 、 浙江 、 江蘇 、 山東 、 遼寧 沿海及熱帶、亞熱帶沿海。肉粗,無實用價值,可制油;甲可制裝飾品。
分類:
爬行
二米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