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東漢人。王磐子。磐死洛陽獄,肅復出入北宮及王侯邸第。及郭后卒,有謂肅等受誅之家,恐與諸王為亂。光武帝遂收捕諸王賓客,更相牽引,死者以千數(shù)。
人物簡介
劉肅(?—125年),漢光武帝劉秀曾孫,東海恭王劉彊孫,東海靖王劉政子。謚號東海頃王,永元十五年(103年)至延光四年(125年)在位,共23年。
人物簡介
【生卒】:195—256 【介紹】: 三國魏東海郯人,字子雍。王朗子。司馬昭妻父。魏文帝時任散騎黃門侍郎,累遷侍中、太常、中領(lǐng)軍,加散騎常侍。明帝時上疏請備蓄積而息疲民,省徭役而勤稼穡。善賈逵、馬融之學,而不好鄭玄。綜合諸家之說,遍注群經(jīng),不分今古文。所注《書》、《詩》、《三禮》、《左傳》、《論語》,均有清人輯本。又偽造《孔子家語》及解。全三國文·卷二十三
肅字子雍,朗長子,黃初中為散騎黃門侍郎;太和中拜散騎常侍;青龍末領(lǐng)秘書監(jiān),兼崇文觀祭酒;正始初出為廣平太守,征拜議郎,尋為侍中,遷太常;后為光祿勛,遷中領(lǐng)軍,加散騎常侍。甘露元年卒,謚景侯。有《書》、《詩》、《論語》、三禮、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傳》,皆列于學官。又有《圣證論》十二卷,《家語解》二十一卷,《政論》十卷,集五卷。
人物簡介
【生卒】:?—260 【介紹】: 三國魏東郡廩丘人,字偉臺。曹操召為丞相文學掾。魏文帝時,為南陽、涿郡太守,有治績。明帝時,為治書侍御史。典行臺獄,剛直守法。官至司空,封陽鄉(xiāng)侯。卒謚肅。全三國文·卷三十六
觀字偉臺,東郡廩丘人,曹公召為丞相文學掾,歷高唐、陽泉、酂、任四縣令。文帝受禪,為尚書郎廷尉監(jiān),出為南陽涿都太守。明帝時為治書侍御史,太尉司馬懿請為從事中郎,遷尚書。齊王時出為河南尹,徙少府,又徙太仆,行中領(lǐng)軍,封關(guān)內(nèi)侯,復為尚書,加駙馬都尉。高貴鄉(xiāng)公時封中鄉(xiāng)亭侯,加光祿大夫,轉(zhuǎn)右仆射,陳留王即位,進封陽鄉(xiāng)侯,遷司空。卒,謚曰肅侯。
人物簡介
【生卒】:464—501 【介紹】: 北魏瑯邪臨沂人,字恭懿。王導后人。仕南齊為秘書丞。孝文帝太和十七年,父兄為齊武帝所殺,乃奔魏。在魏甚得孝文帝器重,授大將軍長史。以破齊將裴叔業(yè)功,進號鎮(zhèn)南將軍。孝文帝死,受遺命為尚書令,依江南制度定九品官制。宣武帝時,累封昌國縣侯,官至散騎常侍、都督淮南諸軍事、揚州刺史。卒謚宣簡。全后魏文·卷四十六
肅字恭懿,瑯邪臨沂人。齊左仆射、雍州刺史奐子。永明中,歷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書丞。以父及兄弟皆坐罪誅,來奔。孝文以為輔國將軍、大將軍長史,進號平南將軍。除豫州刺史、揚州大中正,進號鎮(zhèn)南將軍,封汝陽縣子。坐劉藻等敗降、號平南將軍。宣武即位,以遺詔進尚書令,拜車騎將軍,封昌國縣侯。出為揚州刺史,鎮(zhèn)壽春。景明二年卒,贈侍中、司空公,謚曰宣簡。
人物簡介
【介紹】: 南朝陳宗室,字肅之。陳文帝子。文帝天嘉六年封晉安王,為吳郡太守。時年十余。能留心政事。歷仕尚書左仆射、中衛(wèi)將軍、右光祿大夫。陳亡,入長安。隋煬帝大業(yè)初為成州刺史,太常少卿。
人物簡介
【生卒】:?—802 【介紹】: 唐并州晉陽人,字宏肱。少治兵家,代宗大歷中以功擢容管經(jīng)略使。累兼御史中丞,招討處置使。德宗時,遷大理卿,出為福建觀察使。徙東都留守,開田二十余屯,練士卒,號令精明。卒謚肅。
人物簡介
王肅(1436年—?),字崇恭,江西臨江府新喻縣人,民籍。進士出身。江西鄉(xiāng)試第二十六名。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會試第一百三十二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六十一名。
人物簡介
【生卒】:1474—1544 【介紹】: 明河南儀封人,字子衡,號平厓,又號浚川。弘治十五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以丁憂去。正德初,服滿至京,以忤劉瑾,謫亳州判官。后召為御史。嘉靖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遷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wù)。減進貢快船數(shù),革除大勝等關(guān)守臣借稽察謀利等。入為左都御史,言南京守備權(quán)太重,不宜由徐氏世襲,遂解魏國公徐鵬舉兵柄。加兵部尚書,提督團營,仍以左都御史理都察院事。以督團營與郭勛共事,不能有所振飭。勛被劾,廷相竟斥為民。博學好議論,以經(jīng)術(shù)稱。反對朱熹“理先于氣”之說,以為“天地未生,只有元氣”。對王守仁“致良知”之說,亦有所批評。工詩文,與李夢陽、何景明等稱“前七子”。有《王氏家藏集》、《內(nèi)臺集》、《慎言》、《雅述》等。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衡,儀封人。弘治壬戌進士,選庶吉士,改吏科給事中,歷官都察院右都御史,進兵部尚書,提督團營,仍掌院事,加太子太保。謚肅敏。有家藏、內(nèi)臺二集。明詩紀事·丁簽·卷三
廷相字子衡,儀封人。弘治壬戌進士,選庶吉士,改兵科給事中。以言事謫判亳州,改高淳知縣,召為御史,巡按陜西。被誣下獄,謫贛榆丞,遷寧國同知。歷四川僉事、山東提學副使、右布政使,遷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入為兵部侍郎,遷南兵部尚書,召拜右都御史,加兵部尚書,提督團營,仍掌院事。加太子少保,進太子太保,坐事斥為民,卒。隆慶初復官,贈少保,謚肅敏。有《家藏集》五十六卷、《內(nèi)臺集》七卷。 (《藝苑卮言》:王子衡詩如外國人投唐,武將坐禪,威儀解悟中不免露抗浪本色。 《國史唯疑》:王廷相南昌行云:「白州若子中臺長,何用文章諛新莽?!拱字蓿钍繉嵰?。士實既叛被執(zhí),見伍文定不跪,伍怒撻之二十,創(chuàng)死,年逾七十矣。昔人嘲夏貴詩「何不六十九」乎? 《明詩選》:陳臥子曰:「子衡五古有沈郁之思,壯麗之色。」李舒章曰:「當何、李時,長于五言古者,有子衡、君采。子衡峻麗,得其雄分;君采雋潔,得其英分?!?《靜志居詩話》:浚川詩格,諸體稍粗,惟五言絕句頗有摩詰風致,下亦不失為裴十秀才、崔五員外。 《田按:子衡刻意學詩,粗漫之篇誠如昔人所譏,遇有合作,如游五都市中,動獲奇寶。)維基
王廷相(1474年—1544年),字子衡,別號平厓,又號浚川,謚肅敏,河南儀封縣人(今蘭考縣),思想家、文學家,官至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前七子之一。王廷相自幼豐姿發(fā)秀,聰慧奇敏,13歲補邑庠生。弘治八年(1495年)廿二歲舉于鄉(xiāng),弘治十五年(1502年),29歲考中進士,被選為翰林庶吉士。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兵科給事中,蒙古韃靼部進犯大同等地,王廷相上《擬經(jīng)略邊關(guān)事宜疏》。弘治十八年(1505年)丁父憂三年,因曾忤中官劉瑾,正德三年(1508年)以亳州判官起復,隔年升高淳縣知縣,不久改監(jiān)察御史,巡按陜西,任內(nèi)懲治權(quán)閹廖鏜,正德八年(1513年),提督北畿學政,權(quán)閹三王二劉者及廖鏜誣其貪墨,吏部尚書楊一清等大臣抗疏論救,正德九年謫贛榆縣縣丞。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寧國縣知縣,隔年升松江府同知,旋改四川按察司提學僉事,正德十六年(1521年)升任山東提學副使,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升任湖廣按察使。嘉靖三年任山東布政司右布政,旋丁母憂,嘉靖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嘉靖七年兵部左侍郎、嘉靖九年升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wù)。嘉靖十二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嘉靖十五年加太子少保,嘉靖十八年(1539年)加升太子太保。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因受郭勛一案牽連,革職為民,被罷免官職回歸故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逝。埋葬于儀封城東二里許(即今儀封鄉(xiāng)老君營村南),直到穆宗隆慶初年才得以平反昭雪。謚肅敏。
人物簡介
【介紹】: 明順天府文安人,字克敬,號肅庵。嘉靖二年進士。授靈璧知縣,以能,調(diào)知嘉定。擢御史,巡按陜西、河南。劾奏輔國將軍朱祐椋招亡命殺人等事,奪爵禁錮。旋任蘇州知府,祐椋潛入都城誣陷,世宗喜其“建醮祈皇嗣”語,除儀名。后以薦起知撫州。蘇州士民乞還,詔許返任。在蘇清丈田畝,核定賦役,治績號稱第一。后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守邊有功。旋以故貶秩。久之,除肅州兵備副使,復拜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未行,詔馳援通州,御俺答,以笞仇鸞部卒,斥為民。有《吳中田賦錄》。維基
王儀(1481年—1558年),字克敬,號肅庵,直隸順天府文安縣(今河北省文安縣)人,嘉靖初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德二年(1507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九十八名舉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一百十八名,三甲二十三名進士,授直隸靈璧縣知縣,調(diào)任嘉定縣知縣。嘉靖七年(1528年),升貴州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陜西。期間悉數(shù)奪回秦府豪占民產(chǎn)并歸還百姓,之后彈劾陜西布政使胡忠。久之,巡按河南,其與巡撫吳山上奏彈劾趙府輔國將軍朱祐招亡命殺人,朱祐被奪爵禁錮。升任蘇州府知府。朱祐上奏誣陷攻擊都御史毛伯溫因私詆毀,并稱“為臣曾建議設(shè)醮祈皇嗣,被知府王天民嘲笑”,世宗相信此言,免王儀、毛伯溫職位,并下王天民入獄。朱祐不久竟然恢復爵位,王儀被除名,毛伯溫、吳山、王天民均得罪。王儀離開蘇州府時,百姓走在闕下乞留,世宗不許。不久因舉薦,升任撫州府知府。蘇州府百姓數(shù)次請求王儀還任,經(jīng)巡撫侯位上報,終于獲批。王儀在蘇州進行土地調(diào)整、改變賦稅設(shè)置,不久因治理排名知府第一,嘉靖十九年(1540年)進山東副使,治飭蘇、松、常、鎮(zhèn)兵備。當時巡撫歐陽鐸進行均田賦稅,王儀于是輔佐并推廣其方法。后因操江王學夔討賊失敗,王儀連坐被停俸戴罪。不久,升為山西右參政,寇軍抵達清源城時,王儀大開城門,敵軍懷疑而逃去。此后王儀筑城郭,積糗糧。嘉靖二十一年(1540年),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率總兵官郤永等擊退蒙古入侵龍門,晉升右副都御史。因寇亂入萬全右衛(wèi),而被奪俸二級,二十四年三月考察拾遺,降一級聽調(diào)。二十七年六月降授陜西肅州兵備副使,協(xié)巡撫楊博送哈密遺種于境外。稍遷陜西右參政,二十九年六月復拜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未行時,俺答汗入犯京師,詔王儀馳援鎮(zhèn)守通州。仇鸞部卒掠奪民財,王儀逮捕笞打,枷于市門外。仇鸞訴于世宗,王儀被逮訊斥為民,家居九年去世,享年七十八。隆慶初年,子王緘訟冤,復官賜恤。著有《吳中田賦錄》。
人物簡介
高澄(1494年—1552年),字肅卿,別號東玉,順天固安縣(今河北省固安縣)人。官至河南巡撫。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十六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進士。授行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充副使出使琉球,冊封琉球尚清王,著《操舟記》。晉升尚寶司丞,歷任光祿寺少卿,太仆寺少卿、光祿寺卿。嘉靖三十年(1551年)晉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卒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