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0—1049 【介紹】: 宋蘇州長洲人,字道卿。仁宗天圣二年進士。簽書蘇州觀察判官事。累遷太常丞,進直史館,論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為仁宗采納,仲淹等得近徙。出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疏盤龍匯、滬瀆港入海,民賴其利。慶歷六年,知永興軍,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頃。仁宗御天章閣,詔問當(dāng)世急務(wù),清臣條對極論時政闕失,多劘切權(quán)貴。擢翰林學(xué)士,權(quán)三司使。皇祐元年以侍讀學(xué)士知河陽。有《述煮茶小品》。
全宋詩
葉清臣(一○○○~一○四九),字道卿,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簽書蘇州觀察判官事。還為集賢校理。又通判太平州,知秀州。累擢右正言、知制誥,龍圖閣學(xué)士、權(quán)三司使公事。慶歷六年(一○四六),出知澶州,尋改青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五八)。七年,為永興軍路都部署兼本路安撫使、知永興軍(同上書卷一六○)。八年,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權(quán)三司使(同上書卷一六四)?;实v元年,知河陽,未幾卒(同上書卷一六六),年五十。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已佚。《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二九五有傳。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五七七
葉清臣(一○○○——一○四九),字道卿,蘇州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天圣二年舉進士高第。歷光祿寺丞、集賢校理,知秀州、宣州。累遷太常丞,同修起居注,進直史館。寶元初出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次年以右正言知制誥,知審官院,判國子監(jiān)??刀ㄔ辏獮槠鹁由崛?、龍圖閣學(xué)士、權(quán)三司使公事,出知江寧府。慶歷三年,入翰林為學(xué)士。后為宰相陳執(zhí)中所排,出知澶州,進戶部郎中,徙知青州、永興軍。八年,復(fù)入為權(quán)三司使?;实v元年出知河陽,未幾卒,年五十。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十六卷),又著《春秋類纂》十卷。《宋史》卷二九五有傳,又見《隆平集》卷一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青州益都人,字熙仲。本名皞。王曾弟。真宗大中祥符間進士。歷太常丞、同知禮院。嘗論次宋代以來典禮因革,為《禮閣新編》上之。后知河陽,又集五代事為《唐余錄》以獻。英宗時,累進兵部侍郎。卒年八十一。
全宋文·卷三二八
王子融,字熙仲,本名皞,青州益都(今山東益都)人。初以其兄王曾奏舉,為將作監(jiān)主簿。大中祥符中進士及第,累遷太常丞、同知禮院、直集賢院。嘗論次宋代以來典禮因革,為《禮閣新編》五十卷上之。徙知河陽,又集五代事,著《唐馀錄》六十卷以獻。拜天章閣待制、尚書吏部郎中,遷右諫議大夫、給事中,歷知荊南、陜州、河中府,以刑部侍郎致仕。英宗即位,進兵部侍郎,卒,年八十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王曾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4—1057 【介紹】: 宋許州長社人,字公南。仁宗景祐元年進士。授大理評事。歷殿中丞、太常博士、知制誥,累進樞密直學(xué)士,知許、陳、杭州。頗以文詞自喜,然嗜酒無行。慶歷中蘇舜欽為賽神會而得罪,中立頗致其力。
全宋文·卷五九八
何中立(一○○四——一○五七),字公南,許昌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景祐元年進士及第,授大理評事、歷僉書鎮(zhèn)安、武勝二鎮(zhèn)節(jié)度判官,遷殿中丞。慶歷元年除集賢校理,改太常博士,修起居注。再遷祠部員外郎、知制誥,改兵部員外郎?;实v四年,權(quán)發(fā)遣開封府事,尋除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秦州,改知慶州。還判太常寺,遷刑部郎中,進樞密直學(xué)士、知許州,改陳州,又徙杭州。嘉祐二年以暴疾卒于任,年五十四。《宋史》卷三○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寶臣。劉平弟。以父蔭補三班奉職。任襄州兵馬監(jiān)押,漢江暴漲,親涉水率眾捍城。累遷鄜延路兵馬都監(jiān),徙知籠竿城。西夏侵邊,兼濟以千余兵擊敗其數(shù)萬眾。以兄戰(zhàn)沒,特授內(nèi)殿崇班。歷知原、寧、鄜、冀、惠、雄、忻諸州,官終管勾三班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真定人,字伯中。王化基子。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累擢知制誥。仁宗以其恬于進取,超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后罷為資政殿學(xué)士、知許州?;实v初,除御史中丞,遷觀文殿學(xué)士、禮部尚書、兼翰林侍讀學(xué)士。每御前進讀,至前代治亂之事,必再三諷諭。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七十。謚安簡。有《平山集》。
全宋詩
王舉正,子伯仲,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第進士,知伊闕、任丘縣。擢知制誥,為翰林學(xué)士。超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中。以資政殿學(xué)士出知許州。仁宗皇祐初拜御史中丞,四年(一○五二),言狄青出身兵伍不可為樞密副使(《宋史》卷二一一),出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讀學(xué)士。嘉祐五年(一○六○)以太子少傅致仕(《宋會要輯稿》禮四一之四六)。卒,謚安簡。有《平山集》、《中書制集》、《內(nèi)制集》五十卷,均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六有傳。
全宋文·卷四○○
王舉正(九九一——一○六○),字伯仲,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王化基子。以蔭補秘書省校書郎。后進士及第,知伊闕、任丘縣,累遷至尚書度支員外郎、直集賢院,與修《三朝寶訓(xùn)》、起居注。擢知制誥,為翰林學(xué)士,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出知許州、應(yīng)天府?;实v初,拜御史中丞,遷觀文殿學(xué)士、禮部尚書,知河南府,兼翰林侍讀學(xué)士。嘉祐四年以太子少傅致仕,五年卒,年七十。謚安簡。有《平山集》、《中書制集》、《內(nèi)制集》五十卷。見《隆平集》卷六,《宋史》卷二六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8—1091 【介紹】: 宋孟州河陽人,字肅之。馮拯子。以蔭補右侍禁,知憲州。歷知數(shù)州,皆有能聲。仁宗皇祐中,知定州,韓琦薦為路鈐轄。徙知代州,管干河?xùn)|緣邊安撫事。后進西上閣門使,四遷客省使。以衛(wèi)州防御使致仕。與富弼、文彥博等十三人為耆英會。
全宋詩
馮行己(一○○八~一○九一),字肅之,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歷知石、保、霸、冀、莫、定、代等州。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知雄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六)。以衛(wèi)州防禦使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四(同上書卷四五四)。《宋史》卷二八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2—1085 【介紹】: 宋開封咸平人,字君貺,原名拱壽。仁宗天圣八年登進士第一。慶歷間,累官翰林學(xué)士,知開封府,遷御史中丞。反對慶歷新政。新政罷,出知鄭、澶等州。至和三年,拜三司使,使契丹。坐事被劾,出任外官多年。神宗熙寧元年召還,王安石言其舊過,復(fù)出知應(yīng)天府。元豐間上言反對保甲法。仕終彰德軍節(jié)度使。卒謚懿恪。有《治平改鑒》及文集。
全宋詩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貺,舊名拱壽,仁宗賜今名,開封咸平(今河南通許)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慶歷元年(一○四一)為翰林學(xué)士,知審官院?;实v間出知鄭州,徙澶、瀛、并三州。四年(一○五二),為學(xué)士承旨兼侍讀。至和三年(一○五六),拜三司使,旋出知永興軍,移泰、定二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大名府。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判河陽。哲宗即位,徙彰德。元豐八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七十卷,已佚。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二○《王懿恪公拱辰傳》,《宋史》卷三一八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一○二七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貺,原名拱壽,仁宗賜今名,開封咸平(今河南開封)人。天圣八年舉進士第一,通判懷州,入直集賢院,歷鹽鐵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誥。慶歷元年,為翰林學(xué)士,權(quán)知開封府,拜御史中丞。后以翰林學(xué)士權(quán)三司使,出知鄭、澶、瀛、并州。使契丹還,除宣徽北院使。元豐初,轉(zhuǎn)南院使,再判大名,改武安軍節(jié)度使。元豐八年徙彰德軍節(jié)度使,加檢校太師,是年卒,年七十四。有《治平政鑒》十篇,內(nèi)、外制集各五卷,奏議十卷,文集七十卷。見劉敞撰《王開府行狀》(載《公是集》卷五),《宋史》卷三一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3—1060 【介紹】: 宋潞州上黨人,字元伯。李遵勖子。七歲授如京副使,七遷濟州防御史。出知冀州,為政循法度,民得不擾。累官寧遠(yuǎn)軍節(jié)度使、知澶州。喜學(xué)問,頗通陰陽、醫(yī)術(shù)、星經(jīng)、地理之學(xué)。卒謚良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5—1075 【介紹】: 宋開封人,字君錫。仁宗景祐元年進士。以薦為集賢校理、提點開封府界,督吏捕盜,盡得之。為淮南轉(zhuǎn)運使,兩浙饑,移淮粟賑贍。神宗時累官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河南府,嚴(yán)整吏習(xí),號為治辦。然用法刻深,煩碎無大體,唯厚結(jié)中人。權(quán)發(fā)遣開封府卒。
全宋詩
李中師(一○一五~一○七五),字君錫,開封(今屬河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充集賢校理,提點開封府界諸縣。擢三司度支判官,為淮南轉(zhuǎn)運使,徙河?xùn)|轉(zhuǎn)運使。英宗即位,除天章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澶州、河南府。神宗即位,遷給事中,除龍圖閣直學(xué)士,充群牧使,兼知審官東院。熙寧八年權(quán)發(fā)遣開封府(《開封府題名記碑》),卒,年六十一。事見《祠部集》卷三四《李公行狀》,《宋史》卷三三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耶律撻不也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7 【介紹】: 遼皇族,字撒班。道宗清寧中補牌印郎中,以平耶律重元功,知點檢司事。大康初,授北院宣徽使。知耶律乙辛謀害太子事,欲殺乙辛及其黨人。反遭誣陷,謂參與廢立之謀,被害。天祚時,追封漆水郡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1—1086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號半山。王益子。仁宗慶歷二年進士。授簽書淮南判官。七年,知鄞縣,興修水利,貸谷于民,嚴(yán)整保伍,治績卓著。歷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為三司度支判官,上萬言書,主張變法改革、培養(yǎng)人才,未被采納。遷知制誥,以母喪去職。神宗即位,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xué)士兼侍講。熙寧二年,拜參知政事,力主變法,與神宗意合,乃設(shè)置三司條例司,理財整軍,力謀富國強兵。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陸續(xù)頒行農(nóng)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舉、學(xué)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馬光、文彥博、韓琦等強烈反對,罷相,知江寧府。八年,復(fù)相。九年,再罷相,出判江寧府。元豐三年,封荊國公。卒謚文。提倡新學(xué),曾與子雱及呂惠卿重釋《》、《》、《周官》,為《三經(jīng)新義》;又撰《字說》,文字訓(xùn)詁亦多與前人不同。主歷史變化之說,強調(diào)“權(quán)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詩文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政治抱負(fù),風(fēng)格雄健峭拔,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臨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老子注》輯本。
全宋詩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歷簽書淮南判官、知鄞縣、通判舒州,召為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點江東刑獄。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為度支判官,獻萬言書極陳當(dāng)世之務(wù)。六年,知制誥。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寧府。尋召為翰林學(xué)士。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除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擊,辭相位,以觀文殿學(xué)士知江寧府。八年,復(fù)相。九年,再辭,以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十年,免府任,為集禧觀使,居江寧鐘山。元豐元年(一○七八),封舒國公。后改封荊。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傅。紹圣中謚文。著有《臨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詩選》二十卷、《新經(jīng)周禮義》二十二卷(殘)。另有《王氏日錄》八十卷、《字說》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傳》一卷、《論語解》十卷,與子雱合著《新經(jīng)詩義》三十卷,均佚。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荊公安石傳》?!?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七有傳?!⊥醢彩?,有全集本和詩集李壁注本兩個系統(tǒng)。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陽何氏撫州覆宋紹興中桐廬詹大和刊《臨川先生文集》(《四部叢刊初編》影印,其中詩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詩)為底本。校以南宋龍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簡稱龍舒本),張元濟影印季振宜舊本《王荊文公詩李雁湖箋注》本(張氏以為系元大德本,據(jù)今人考證,實明初刻本,簡稱張本),清繆氏小岯山房刊本(簡稱繆本),日本蓬左文庫所藏朝鮮活字本(簡稱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詩,以及從他書輯得的集外詩,分別編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與他人詩集互見或誤收的詩,前人已多有指明。為謹(jǐn)慎計,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詩,仍全部收入,在詩題下加注或加按說明;《瀛奎律髓》誤收的他人詩,入存目。
詞學(xué)圖錄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人。封舒國公,改封荊國公。有《王臨川集》、《臨川先生歌曲》。
全宋文·卷一三六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慶歷二年進士及第,授簽書淮南判官。仁宗朝歷官至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以母喪去職。神宗即位,起知江寧府,召為翰林學(xué)士兼侍講。熙寧二年拜參知政事,主持變法,陸續(xù)頒行農(nóng)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新法遭保守勢力強烈反對,七年,罷相,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出知江寧府。八年,復(fù)相。九年,再罷相,出判江寧府,退居江寧半山園。次年封舒國公,元豐三年改封荊國公。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紹圣中,謚曰文。崇寧三年,追封舒王。安石善屬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百卷傳世。另著有《三經(jīng)新義》(已佚,后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字說》等。《宋史》卷三二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無為軍廬江人,字子山。馬亮子。舉進士。知登封縣。累官天章閣待制,知瀛、秦、亳、許、揚五州,糾察在京刑獄,知通進銀臺司,復(fù)知揚州。所至興利除害,時稱能吏。提舉崇禧觀卒。
全宋文·卷一三五七
馬仲甫,子子山,廬江(今安徽合肥)人,亮子。舉進士,知登封縣,通判趙州,知臺州,為度支判官。使淮南,拜天章閣待制、知瀛州、秦州。熙寧初,守亳、許、揚三州,糾察在京刑獄。知通進、銀臺司,復(fù)為揚州,提舉崇禧觀,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令綽。曾公亮子。以蔭知咸平縣,民詣府訴雨傷麥,因親赴田里,辨其虛實,得蠲賦。除秘閣修撰、提點開封府界鎮(zhèn)縣。時保甲法行,孝寬榜十七縣,揭賞告捕煽惑者。累遷樞密都承旨。后以端明殿學(xué)士知河陽,徙鄆州。復(fù)以吏部尚書召,道卒,年六十六。
全宋詩
曾孝寬(一○二五~一○九○),字令綽,一作公綽(《東都事略》卷六九本傳),晉江(今福建泉州)人。以蔭知桐城、咸平二縣。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為秘閣校理(《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五),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zhèn)事。五年,擢龍圖閣待制、樞密都承旨。八年,進樞密直學(xué)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同上書卷二七一)。元豐三年(一○八○),知河陽(同上書卷三○三)。歷知陳、秦等州。六年為吏部尚書(同上書卷三三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知潁昌府(同上書卷四○一)。五年,徙成德軍(同上書卷四三八),召為吏部尚書,道卒(同上書卷四四六),年六十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八
曾孝寬(一○二五—— 一○九○),字令綽,一字公綽,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子。以蔭知桐城縣。選知咸平縣,有政績。入知審官東院,判刑部。熙寧五年,遷樞密都承旨。擢拜樞密直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元豐元年,自陳州知秦州,又以端明殿學(xué)士改知河陽。五年,徙知鄆州。其后又歷知鄧州,潁昌府、永興軍、秦州、成德軍。元祐五年六月,以吏部尚書召,道卒,年六十六。贈右光祿大夫。《宋史》卷三一二《曾公亮傳》有附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三,《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3—1088 【介紹】: 宋臨江新淦人,字經(jīng)父。孔延之子。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問學(xué),號博洽。仁宗嘉祐六年進士。調(diào)余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請謁。神宗熙寧初,范鎮(zhèn)以制舉薦,對策力論王安石理財訓(xùn)兵之法為非,罷歸故官。通判保德軍,陳征西夏三不便。哲宗元祐初,擢左諫議大夫,又論青苗免役諸法之害。改中書舍人。三年同知貢舉,尋以勞卒。與弟孔武仲、孔平仲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有文集及《清江三孔集》。
全宋詩
孔文仲(一○三八~一○八八),字經(jīng)父,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進士,調(diào)馀杭尉,轉(zhuǎn)臺州推官。神宗熙寧初,以范鎮(zhèn)薦應(yīng)制舉,對策力言王安石新法不便,罷歸故官。吳充代王安石為相,召為國子直講,以不諳王安石經(jīng)義,換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軍。哲宗元祐初,召為秘書省校書郎。三年,同知貢舉,事畢還家而卒,年五十一。官至中書舍人。文仲與弟武仲、平仲,皆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黃庭堅以之比蘇軾、蘇轍,有“二蘇聯(lián)璧,三孔分鼎”之譽。有文集五十卷,已佚。南宋寧宗慶元四年(一一九八),王??編集孔氏兄弟遺文為《清江三孔集》,其中文仲詩文為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四有傳?!∥闹僭?,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清江三孔集》本為底本,連同輯得的集外詩,合編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六○
孔文仲(一○三三——一○八八),字經(jīng)父,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延之子。嘉祐六年登進士第,授試秘書省校書郎、馀杭縣尉,轉(zhuǎn)臺州推官。熙寧三年應(yīng)賢良方正科,對策力論王安石所建理財、訓(xùn)兵之法為非是,罷歸故官。吳充為相,除充國子監(jiān)直講,換三班院主簿,出通判保德軍。遷奉議郎、通判火山軍。元豐八年,轉(zhuǎn)承議郎。元祐元年,召為秘書省校書郎,進禮部員外郎,遷起居舍人,擢左諫議大夫,改中書舍人。元祐三年春同知貢舉,時已病,及奏榜歸第而卒,年五十六。有文集五十卷。與弟武仲、平仲皆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見蘇頌《中書舍人孔公墓志銘》(《蘇魏公文集》卷五九),《宋史》卷三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臨江軍新淦人,字君表。九歲舉童子,賜出身。英宗治平間進士。神宗元豐中為御史里行,與李定、舒亶論蘇軾,得五品服,領(lǐng)三班院。擢侍御史知雜事、吏部侍郎。以嫚于奉職,銓擬多牴牾,出知潭州。官終刑部侍郎、知宣州。
全宋詩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臨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進士(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一○)。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用薦為御史里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擢侍御史知雜事。四年,知審官東院、吏部侍郎。五年,出知潭州(同上書卷三二六)。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歷知洪州、饒州、宣州。元符二年卒(同上書卷五○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一曰君美,臨江新淦(今江西新淦)人。九歲舉童子,賜出身,復(fù)中治平進士第。元豐元年六月,以蔡確薦為太子中允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三年九月,加直集賢院,擢侍御史知雜事。四年七月,除寶文閣待制、權(quán)判刑部,五年二月改判兵部、兼知審刑東院。四月,試?yán)舨渴汤伞N逶鲁鲋吨?。元祐中提舉崇福宮,四年七月降知洪州,尋移饒州,詔提舉洞霄宮。后歷刑部侍郎、知宣州。元符二年三月卒于任。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八、三一四、三二三、三二五、三二六、四三○、五○七及《宋史》卷三二九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