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始末  拼音:shǐ mò
1.自始至終?!稌x書。卷七九。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顏色。」
2.事情從開始到結(jié)束的經(jīng)過情形。《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那女子把別后事情,及下汴尋生,盤纏盡了,失身為娼始末根緣,說了一遍。」《儒林外史》第五○回:「這縣尊是浙江人,見是本省巡撫親提的人犯,所以帶人親自拿去的。其實犯事的始末,連縣尊也不明白。」
《國語辭典》:行狀(行狀)  拼音:xíng zhuàng
敘述死者生平事跡的文章。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書記》:「體貌本原,取其事實,先賢表謚,并有行狀,狀之大者也?!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014' target='_blank'>李翱 百官行狀奏:「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狀不足以取信?!挂沧鳌感惺觥?。
《國語辭典》:行狀(行狀)  拼音:xìng zhuàng
記述死者生平行為的文字。也稱為「行述」。
《漢語大詞典》:行實(行實)
亦作“ 行寔 ”。
(1).行為樸厚。 唐 韓愈 《舉薦張籍狀》:“學有師法,文多古風,沉默靜退,介然自守,聲華行實,光映儒林?!?br />(2).謂實際行為;實際。 宋 王安石 《擬寒山拾得》詩之十八:“汝無行實者,以取著名高。行實尚非實,利名豈堅牢。”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四年:“ 范仲淹 等意欲復古勸學,數(shù)言興學校,本行實,詔近臣議?!?br />(3).指生平事跡。 唐 黃滔 《華嚴寺開山始祖碑銘》:“十一年,其徒 從紹 疏師行實于闕,昇其院為 華嚴寺 ?!?金 王若虛 《王氏先塋之碑》:“為人后者,生盡愛敬,死極哀戚,立身揚名,以顯其親,宜若足矣。而又思所以致美乎松楸,而增光乎泉壤,表其行寔,大書深刻,為不朽之説?!?明 宋濂 《雷府君墓志銘》:“既葬十餘年, 燧 自狀其行 實 ,謁 濂 為之銘?!?br />(4).猶行狀。記述死者生平事跡的文章。 清 方苞 《書直隸新安張烈婦荊氏行實后》:“往年,或以烈婦 荊氏 行實視余?!?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論諷刺》:“人大抵愿意有名,活的時候做自傳,死了想有人分訃文,做行實,甚而至于還‘宣付國史館立傳’?!?/div>
《漢語大詞典》:世出
(1).應時出現(xiàn)。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才為世出,世亦須才?!?李周翰 注:“賢才為亂世而生。”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 呂延濟 注:“世出,謂應時而出也?!?清 吳偉業(yè) 《觀王石谷山水圖歌》:“羨君人材為世出,盛年絶藝須難得?!?br />(2).不時出現(xiàn)。 宋 曾鞏 《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 唐 之治,在於 貞觀 ; 開元 之際,而女禍世出; 天寶 以還,綱紀微矣?!?br />(3).指家世和生平。 宋 曾鞏 《壽安縣錢氏墓志銘》:“ 凝之 年七十有七,哭其妻之喪,自為狀,次其妻之世出行事,來乞銘。” 宋 葉適 《中奉大夫薛公墓志銘》:“公物其世出,詰其昆弟,皆是,亦流涕,饒與錢。”
《國語辭典》:墓志(墓誌)  拼音:mù zhì
埋在墓中的石刻文字,內(nèi)容記述死者的生平,通常采散文形式。
《國語辭典》:自傳(自傳)  拼音:zì zhuàn
某人自述其一生故事,內(nèi)容詳盡有條理,且意在公諸于世的作品。
《國語辭典》:自序  拼音:zì xù
作文自述其生平,或自道著作旨趣。如:「太史公自序」。也作「自敘」。
《國語辭典》:年譜(年譜)  拼音:nián pǔ
以編年體裁記載一人生平事跡的著作。如:「韓愈年譜」、「段玉裁年譜」。也稱為「年表」。
《國語辭典》:小傳(小傳)  拼音:xiǎo zhuàn
由私人撰寫,記述人物生平事跡的著作。如唐朝李商隱的〈李賀小傳〉。
《漢語大詞典》:議行(議行)
(1).謂評議其生平行事。 唐 顏真卿 《贈太保臨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銘》:“十二月,太常議行,諡曰‘武穆’?!?br />(2).擬議施行。 宋 胡宿 《論兗國公主議行冊禮》:“今月二十一日,草 ??倒?特進 燕國公主 制。竊聞議行冊禮,然于事體,頗有未便。” 明 馬從聘 《乞究處贓犯疏》:“隨該兵部題覆,於 李言恭 議行照舊供職,於 吳坤 等議行法司提問,疏凡再上,未奉明旨?!?/div>
《國語辭典》:神道碑  拼音:shén dào bēi
墓道前用以記載死者生平的石碑,有時亦指碑上的文字。
《國語辭典》:圣地(聖地)  拼音:shèng dì
教徒對其創(chuàng)教者出生地、葬地或悟道地的尊稱。如耶路撒冷、麥加等。
《漢語大詞典》:行述
(1).謂生平概略、履歷。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石志:“素族無名策,故以紀行述耳,遂相祖習?!?br />(2).即行狀。 清 劉大櫆 《漁溪巴君墓志銘》:“我死,慎勿丐名流作傳及妄為行述,以貽有識之非笑。”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他的子孫,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們,把他平日的好處,怎長怎短的,給他寫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説行述的,行略的,行狀的,我也不知他準叫作什么。” 巴金 《家》三七:“﹝ 覺慧 ﹞把附印在后面的三叔起稿、四叔手寫的祖父的‘行述’,翻了兩下?!眳⒁姟?行狀 ”。
《國語辭典》:行狀(行狀)  拼音:xíng zhuàng
敘述死者生平事跡的文章。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書記》:「體貌本原,取其事實,先賢表謚,并有行狀,狀之大者也?!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014' target='_blank'>李翱 百官行狀奏:「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狀不足以取信?!挂沧鳌感惺觥?。
《國語辭典》:行狀(行狀)  拼音:xìng zhuàng
記述死者生平行為的文字。也稱為「行述」。
《漢語大詞典》:議謚(議謚)
亦作“ 議諡 ”。 古代帝王或大臣死后,禮官評議其生平事跡,擬具上謚或賜謚的名號請旨定奪,叫“議謚”。國語·楚語上:“王卒,及葬, 子囊 議謚?!?span id="747us2t" class="book">《晉書·秦秀傳》:“ 何曾 卒,下禮官議諡?!?唐 顏真卿 《請復七圣謚號狀》:“ 寶應 中,二圣山陵有司議諡,事不師古,變而行權?!?清 馮景 《濮議議》:“始議謚時,有司奏為人后者為之子,故降其父母不得祭?!?/div>
《漢語大詞典》:傳志(傳誌)
亦作“ 傳誌 ”。 文體名。即傳記。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或書籍。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辨證·文公能畫:“又 歐文 説 林逋 亦能畫,皆傳志所不載也?!?清 惲敬 《〈李氏三忠事跡考證〉書后》:“ 宜興 李慶來 鹿耔 采集先世三忠事蹟,為考證一卷,而以諸名人所為傳志雜文冠之?!?章炳麟 《文學說例》:“夫惟官號地望,著於標題,施於傳誌譜録者,必用今名,而廢棄、外來、新造之語,皆不得代,此文辭之恒例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沿路有人發(fā)一張《克氏日報》,上面還載著許多弔文傳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