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天人  拼音:tiān rén
1.洞悉宇宙、人生真理的人?!肚f子。天下》:「不離于宗,謂之天人?!?br />2.天象與人事之間的關系?!稘h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赋贾敯复呵镏?,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
3.仙人、神人。形容容貌出眾或才能過人的人。唐。杜甫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汝陽讓帝子,眉宇真天人?!埂度龂萘x》第三九回:「吾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誇諸葛亮為天人?!购笠嘀该利惖呐??!读凝S志異。卷二。阿寶》:「轉念阿寶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
4.天和人?!度龂萘x》第一回:「背義忘恩,天人共戮?!?br />5.天理人欲。如:「天人交戰(zhàn)」。
《國語辭典》:天人感應(天人感應)  拼音:tiān rén gǎn yìng
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應。為中國哲學中關于天人思想的學說,認為人的行為能感應上天,上天也能影響人事。漢董仲舒在答武帝策問中有詳細的闡論?!洞笏涡瓦z事。亨集》:「臣切謂天人感應,一理也。人心悅則天意得;人心怨則天變彰。」
《國語辭典》:幻滅(幻滅)  拼音:huàn miè
1.希望、夢想等因受現(xiàn)實的打擊,如幻影般的消失。
2.佛教認為一切現(xiàn)象只如幻境,所以稱現(xiàn)象的消失為「幻滅」。唐。鄭颋 臨刑詩:「幻生還幻滅,大幻莫過身?!?/div>
《漢語大詞典》:靈知(靈知)
(1).猶靈覺。指眾生本具的靈明覺悟之性。 晉 支遁 《詠八日詩》之一:“交養(yǎng)衛(wèi)恬和,靈知溜性命?!?南朝 齊 王融 《法樂辭》之八:“靈知湛常然,符應有盈缺?!?南朝 梁宣帝 《迎舍利》詩:“靈知雖隱顯,妙色豈榮枯?!?br />(2).猶良知。 清 黃宗羲 《與友人論學書》:“為 陸 王 之學者,據(jù)靈知以詆 程 朱 ,是以佛攻 老 ?!?/div>
《漢語大詞典》:靈覺(靈覺)
(1).謂神靈對事物變化的察覺。 漢 揚雄 《太玄·迎》:“精微往來,妖先靈覺。” 范望 注:“靈,神也。神之所感,妙物為言,雖之妖祥,神所先覺?!?司馬光 集注:“人失其道,妖靈先覺。”
(2).佛教語。謂眾生本具的靈明覺悟之性。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慈照無礙,化湛靈覺,散漓弘淳,拯澆敦樸?!?唐 王勃 《釋迦佛賦》:“是知靈覺無盡,神理莫聞?!?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826385'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道吾和尚一缽歌》:“亦無藥,亦無病,正是真如靈覺性。”
(3).謂人對事物領悟理解的智能。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五》:“夫豈離人人靈覺之本明而別有光明也哉?” 梁啟超 《國民十大元氣論》:“若夫以有靈覺之人類,以有血性之男子,而其實乃不免為畜犬游妓之所為。舉國如是,猶謂之有人焉,不可得也?!?br />(4).指人對事物的領悟和理解。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試稽自有文字以至今日,凡詩宗詞客,能宣彼妙音,傳其靈覺,以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理者,果幾何人?”
《國語辭典》:模仿性  拼音:mó fǎng xìng
一種人類的天生本能。即看見他人的行為舉止而模擬仿效。如:「兒童時期的行為容易表現(xiàn)出強烈的模仿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