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吳道行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善化人。諸生。為惜陰書院山長,人稱嶁山先生。明亡,郁郁不自得。一日,望闕痛哭,入山,不食卒。有《嶁山集》、《讀史闕疑》、《易說》、《岳麓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5—1646 【介紹】: 明福建漳浦人,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細遵,門人稱石齋先生。天啟二年進士。授編修。崇禎初進右中允,曾三次疏救故相錢龍錫,貶三秩,而龍錫得減死。又屢上疏言諸臣專事互相報復(fù),不顧大局,語刺大學(xué)士周延儒、溫體仁等,被斥為民。復(fù)起為少詹事,因疏劾楊嗣昌等,下詔獄,旋釋出,謫戍廣西。十五年,復(fù)故官。福王即位,用為禮部尚書。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學(xué)士。自請往江西圖恢復(fù),至婺源遇清兵,戰(zhàn)敗被執(zhí),不屈死。道周潛心經(jīng)學(xué),亦工書畫。有《易象正義》、《三易洞磯》、《洪范明義》、《石齋集》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幼玄,一字螭若,漳州鎮(zhèn)海衛(wèi)人。天啟壬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中允,以言事落職。尋起官,以諭德掌司經(jīng)局,再遷少詹事,協(xié)理府事,謫江西布政司都事,逮系遣戍。復(fù)起禮部尚書。有大滌函書浩然詠。
維基
黃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細遵,號石齋,人稱石齋先生,閩南、臺灣尊稱為「助順將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銅山(清朝時屬詔安縣,今為東山縣)人,祖籍莆田,學(xué)者、書法家、藝術(shù)家。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國。謚忠烈,乾隆時改謚忠端。明萬歷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東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貧,在福建銅山(今屬東山縣)島上石室刻苦攻讀,曾在閩南漳州和廣東潮州收徒講學(xué)。有「閩海才子」之譽。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與倪元璐、王鐸同年。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為經(jīng)筵展書官,因丁憂去職。崇禎初復(fù)官編修。崇禎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八月,錢龍錫以袁崇煥事下獄,廷臣無敢訟冤者。黃道周與錢龍錫素?zé)o私交,卻激于義憤,上疏稱:“今殺累輔,徒有損于國”,認為錢龍錫不宜坐死罪。崇禎帝不悅,以忤旨之罪把黃道周降級外調(diào),又礙于輿論,乃釋放錢龍錫,改戍浙江定海。崇禎十一年(1638年),楊嗣昌、陳新甲、方一藻皆有家喪,崇禎帝依舊“奪情”起用。黃道周對此連上三疏,指責(zé)此三人不忠不孝。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楊嗣昌等私下妄自議和,七月初五日崇禎帝在平臺召開御前會議,要楊嗣昌與黃道周當(dāng)場辯論,黃道周雄辯滔滔,“與嗣昌爭辯上前,犯顏諫爭,不少退,觀者莫不戰(zhàn)栗?!背绲澟豢啥?,斥責(zé)他:“一生學(xué)問只辦得一張佞口?!钡乐鼙贿B貶六級,謫江西布政司知事。遂辭官,于鄴山講堂開壇講學(xué)。崇禎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撫解學(xué)龍以“忠孝”為由,向朝廷舉薦黃道周,認為他“可任輔導(dǎo)”。崇禎大怒,下令將二人入獄,以“偽學(xué)欺世”之罪重治,戶部主事葉廷秀、監(jiān)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獄,后周延儒曰:“張溥、黃道周,皆有些偏,只是會讀書,所以人人惜他。”帝沉默不語。改廷杖八十,充軍廣西。崇禎十四年(1641年),楊嗣昌病死。崇禎想起黃道周的“清操力學(xué),尚策勵”,赦其罪,并復(fù)官。道周告病回家,專心著書。明亡后,任南明禮部尚書,“嚴冷方剛,不偕流俗”,楊廷麟曾力薦他充講官兼直經(jīng)筵。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學(xué)士兼吏部尚書、兵部尚書。但兵權(quán)由鄭芝龍掌握,時清廷頒布剃發(fā)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龍養(yǎng)兵自重,不發(fā)一兵一卒。黃道周只得返鄉(xiāng)籌兵籌糧。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眾數(shù)千人,馬僅十馀匹,另有一月糧,出仙霞關(guān),與清兵抗擊。施瑯曾一度與他前往,不久卻徑自返回福建。夫人蔡氏嘆道:“道周死得其所了!”十月初抵達廣信(今上饒),募得三個月兵糧,分兵三路,向清兵發(fā)起進攻,一路向西攻撫州(今臨川),另兩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寧,不久三路皆敗。十二月六日,黃道周率隊向婺源出發(fā),至童家坊,得知樂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時遇伏,參將高萬容逃去,于是全軍崩潰。黃道周與四門生蔡春溶、趙士超、賴繼謹、毛至潔沖鋒在前,終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將張?zhí)斓摲@。道周俘后,至金陵獄中,獄中吟詠如故,清廷派明舊臣洪承疇勸降,黃道周寫下這樣一副對聯(lián):“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洪恩浩蕩,不思報國反成仇。”將殉難的史可法與洪承疇對比。承疇頗愧,上疏請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準(zhǔn)。后絕食十二日,期間其妻蔡氏來信:“忠臣有國無家,勿內(nèi)顧”。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義,臨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紙墨,畫一幅長松怪石贈人,還給家人留下了遺言:“蹈仁不死,履險若夷;有隕自天,舍命不渝”。至東華門刑場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書遺家人:“綱常萬古,節(jié)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弊詈箢^已斷而身“兀立不仆”,其門人蔡春溶、賴繼謹、趙士超和毛至潔同日被害,人稱「黃門四君子」。
《漢語大詞典》:生道
(1).使民生存之道。孟子·盡心上:“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晉 郤詵 《賢良策對》:“以生道殺之者,雖死不貳;以逸道勞之者,雖勤不怨?!?br />(2).生長在道路上。 唐 盧照鄰 《秋霖賦》:“青苔被壁,緑萍生道?!?/div>
《漢語大詞典》:畜生道
(1).佛教語。“六道”之一。佛教輪回之說,謂人作惡,死后當(dāng)變?yōu)榍莴F、畜生等。法苑珠林卷三一引《大莊嚴論》:“畜生道若干,歷刼極久長。” 清 吳趼人《俏皮話·投生》:“一人罪孽深重,死后見 閻王 , 閻王 命判官議其罪。一判官擬之入畜生道中,一判官擬罰作草木。”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死》:“也許有人要問,既然相信輪回,那就說不定來生會墮入更窮苦的景況,或者簡直是畜生道,更加可怕了?!币嗍∽鳌?畜道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閻羅:“﹝陰司﹞畜道、劍山,種種具在,宜得何罪,不勞挹取。”
(2).指非人類社會。形容卑鄙、野蠻。 魯迅 《華蓋集·并非閑話(三)》:“這不但對于文字,就是女人們的名譽,我今年也看見有用了這畜生道的方法來毀壞的。古人常說‘鬼蜮技倆’,其實世間何嘗真有鬼蜮,那所指點的,不過是這類東西罷了。”
《國語辭典》:逶迤(逶迆)  拼音:wēi yí
斜行的樣子?!对鰪V字學(xué)舉隅。卷三。韻辨輯略》:「逶迤,斜行貌。」
《國語辭典》:逶迤  拼音:wēi yí
彎曲回旋的樣子?!段倪x。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固?。韓愈送李翱〉詩:「廣州萬里途,山重江逶迤?!?/div>
《漢語大詞典》:逶迤退食
謂從容謙退,公正廉潔。語本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鄭玄 箋:“退食謂減膳也。自,從也。從於公謂正直順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節(jié)儉而順心志定,故可自得也。”。后漢書·楊秉傳:“ 秉 儒學(xué)侍講,常在謙虛; 著 隱居行義,以退讓為節(jié)。俱徵不至,誠違側(cè)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茍進之風(fēng)?!?/div>
分類:從容謙退
《國語辭典》:后路(後路)  拼音:hòu lù
1.后面的道路。南朝宋。謝靈運〈嶺表賦〉:「顧后路之傾巘,眺前磴之絕岸?!?br />2.軍隊行軍時,列在后面的隊伍或后退之路。《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傳下號令:遣清江參將帶領(lǐng)本協(xié)人馬,從小石崖穿到鼓樓坡,以斷其后路。」
3.比喻以后的人生道路?!毒劳ㄑ?。卷一八。老門生三世報恩》:「我取個少年門生,他后路悠遠,官也多做幾年,房師也靠得著他?!?br />4.比喻事情轉(zhuǎn)圜的馀地。如:「他為人謹慎,事事留有后路?!?/div>
《國語辭典》:慧根  拼音:huì gēn
1.佛教以智慧對破除煩惱,引入圣道有促進作用,故稱為「慧根」,為五根之一。后多指人對佛法信悟的潛力。唐。劉禹錫〈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謁河南尹白侍郎〉詩:「宿習(xí)修來得慧根,多聞第一卻忘言。」
2.天生的才華。如:「他在數(shù)理方面慧根不錯,可以好好栽窨?!?/div>
《國語辭典》:五根  拼音:wǔ gēn
佛教用語:(1)指能產(chǎn)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種作用的感官?!栋⑴_磨俱舍論》卷一:「言五根者,所謂眼、耳、鼻、舌、身根?!?2)指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根是力量的意思,指進入圣道,調(diào)伏煩惱的力量。信根是對三寶生起清凈的信心。精進根是努力的長善除惡。念根是對當(dāng)下每個念頭、感覺都清清楚楚。定根指修習(xí)四禪?;鄹溉鐚嵵氖ブB?!峨s阿含經(jīng)》卷二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弧?/div>
《漢語大詞典》:化涂(化塗)
造化之路。指人生道路。 南朝 梁 沈約 《奉和竟陵王經(jīng)劉瓛墓》詩:“化涂終渺默,神理曖猶存?!?/div>
《國語辭典》:路標(biāo)(路標(biāo))  拼音:lù biāo
道路沿線凡指示地點或可做為指引路線的標(biāo)志都稱為「路標(biāo)」。如:「高速公路兩旁設(shè)有許多路標(biāo),用以標(biāo)示地點及行進路線?!?/div>
畜生道
【佛學(xué)大辭典】
(界名)六道之一。有畜生業(yè)因者死后所趣之道途。與畜生趣同。又道以名因,謂其業(yè)因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六道之一。(參見:六道)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畜生道概義,前已略敘,茲再稍及其詳。此道遍在諸處,披毛帶角,鱗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無足,水陸空行,互相吞啖,受苦無窮,愚癡貪欲。作中品五逆十惡者,感此道生,種類至繁,無量無數(shù),茲約數(shù)義以括之:
一、就形言 有披毛戴角鱗甲羽毛等之別。
二、就依處言 有水陸空行等之別。
三、就陸地言 重者土內(nèi),中者山林,輕者人所畜養(yǎng)。
四、就晝夜言 謂晝行、夜行、晝夜行。
五、就強弱言 強者伏弱,飲血啖肉,互相吞啖,怖畏百端,稱為血途。
六、就壽命言 壽限多無定限,其極長者,有一中劫。
七、就勝劣言 雖屬旁生,由福德力,或為龍王、象王、金翅鳥王、獅子王等。
八、就生出言 有胎、卵、濕、化等。
九、就趣報言 此道遍五道中有之。
【三藏法數(shù)】
謂披毛戴角,鱗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無足,水陸空行等。即造作惡業(yè)眾生,由愚癡故,生于此道,故名畜生道。
【三藏法數(shù)】
畜生亦名旁生。婆沙論云:畜謂畜養(yǎng),謂其橫生,覆身而行,稟性愚癡,不能自立,為他畜養(yǎng),故名畜生。又名旁生者,謂其形旁而行不正,遍在諸處,由昔惡業(yè)報生此道也。
【三藏法數(shù)】
畜生,亦云旁生。謂此道遍在諸處,披毛戴角,鱗甲羽毛,其類非一,互相吞啖,受苦無窮,是名畜生道。(旁生者,婆沙論云:形旁行旁。形旁者,謂身形橫生,不正也;行旁者,謂其宿世所行之行,偏邪不正也。)
六道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與六趣同。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天上是也。此六者,乃眾生輪回之道途,故曰六道。眾生各乘因業(yè)而趣之,故謂之六趣。法華經(jīng)序品曰:「六道眾生生死所趣?!狗ㄈA玄義二曰:「約十法界謂六道四圣也。」(參見:六趣)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因此六者是一切眾生乘業(yè)而趣向之處,故又名六趣。
【三藏法數(shù)】
(出法華文句)
道,即能通之義,謂六道生死,展轉(zhuǎn)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樂勝身勝,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樂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三、阿修羅道〕,梵語阿修羅,華言無酒,又言無端正,又言無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須彌山巖窟,宮殿嚴飾,懷猜忌心,常好斗戰(zhàn),是名阿修羅道。(無酒者,法華疏云:修羅于四天下,采華醞海為酒,魚龍業(yè)力,其味不變,于是嗔妒,誓愿斷酒,故云無酒。無端正者,修羅種類,男丑女端,故云無端正。無天者,凈名疏云:此神果報最勝,鄰次諸天,而非天,又無天德,故云無天。)
〔四、餓鬼道〕,謂此道或居海底,或在人間山林中,或似人形,或似獸形,不得飲食。業(yè)重者,饑火炎炎,不聞漿水之名;次者,伺求人間蕩滌膿血糞穢;輕者,時薄一飽,是名餓鬼道。
〔五、畜生道〕,畜生,亦云旁生。謂此道遍在諸處,披毛戴角,鱗甲羽毛,其類非一,互相吞啖,受苦無窮,是名畜生道。(旁生者,婆沙論云:形旁行旁。形旁者,謂身形橫生,不正也;行旁者,謂其宿世所行之行,偏邪不正也。)
〔六、地獄道〕,謂此獄在地之下,而有鑊湯劍樹等苦,是名地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