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詞典 3分類詞匯 8
《漢語大詞典》:躋堂(躋堂)
猶登堂。語本《詩·豳風·七月》:“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王闿運 《巡撫吳尚書六十壽頌》:“蓋稱躋堂兕觥,報上之義也?!?/div>
分類:登堂
《國語辭典》:升堂  拼音:shēng táng
1.登上廳堂?!秲x禮。鄉(xiāng)射禮》:「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埂度龂萘x》第四三回:「來日聚文武于帳下,先教見我江東英俊,然后升堂議事?!?br />2.舊稱官吏登公堂審訊案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知縣升堂,眾人把上項事,說了一遍?!?br />3.比喻學問技藝已稍入門。《文選。孔融。薦禰衡表》:「初涉藝文,升堂睹奧。」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誡兵》:「仲尼門徒,升堂者七十有二,顏氏居八人焉?!?/div>
《國語辭典》:升堂拜母  拼音:shēng táng bài mǔ
古時友誼深厚的人,相訪時,進入后堂拜候?qū)Ψ侥赣H,表示結(jié)為通家之好?!度龂?。卷五四。吳書。周瑜傳》:「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
《國語辭典》:上堂  拼音:shàng táng
1.升堂、登堂?!抖Y記。曲禮上》:「將上堂,聲必揚?!鼓铣?。顏延之秋胡行〉九首之七:「上堂拜嘉慶,入室問何之?!?br />2.高堂、廳堂。《后漢書。卷六四。趙岐傳》:「迎入上堂,饗之極歡。」《水滸傳》第九○回:「那長老慌忙降階而接,邀至上堂,各施禮罷。」
3.梅縣、廣州、福州、溫州方言。指上課。
《漢語大詞典》:登歌
亦作“ 登哥 ”。亦作“ 登謌 ”。
(1).升堂奏歌。古代舉行祭典、大朝會時,樂師登堂而歌。周禮·春官·大師:“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登歌,歌者在堂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樂志一》:“ 晉氏 以來,登哥誦美,諸室繼作?!?宋 梅堯臣 《凌霄花賦》:“或製裳於騷客,或登歌於樂章。”宋史·樂志一:“欲依月律,撰《神龜》《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會登歌首奏之。”
(2).指古代舉行祭典、大朝會時,樂師登堂所奏的歌。 漢 荀悅 《漢紀·惠帝紀》:“乾豆上,奏登歌。”后漢書·章帝紀:“作登歌,正予樂,博貫六藝,不捨晝夜?!?span id="wk0ewdf" class="book">《宋書·樂志一》:“皇帝初登壇,奏登哥?!?br />(3).泛指歌詞。 宋 王禹偁 《皇帝親試貢士歌》:“應(yīng)制非才但淚垂,強作登謌謌 舜 禹 。”
(4).猶歌頌。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亙古通今,明鮮晦多。千齡一見,書史登歌。”
(5).古代舉行祭典、大朝會時所用的樂器。舊唐書·音樂志二:“登歌二架,登於堂上兩楹之前?!?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一》:“大樂署舊制,宮縣三十六虡設(shè)於庭,登歌兩架設(shè)於殿上?!?span id="vjbnlyl"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元英宗至治二年》:“至是廟工未畢,妨陳宮縣,止用登歌?!?/div>
《漢語大詞典》:升歌
謂祭祀、宴會登堂時演奏樂歌。儀禮·燕禮:“升歌《鹿鳴》,下管《新宮》,笙入三成?!?span id="ujv89a4" class="book">《禮記·鄉(xiāng)飲酒義》:“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之。” 孔穎達 疏:“升堂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每一篇而一終也?!?南朝 宋 謝莊 《登歌》:“《肆夏》戒敬,升歌發(fā)德?!?宋 郭茂倩 樂府詩集·雜歌謠辭序:“ 梁元帝 《纂要》曰:‘堂上奏樂而歌曰登歌,亦曰升歌?!?/div>
《漢語大詞典》:不升
(1).不登堂。儀禮·聘禮:“主人不筵幾、不禮面、不升、不郊勞?!?賈公彥 疏:“不升者,謂私覿庭中受之不升堂?!?br />(2).猶不登。收成不好。《穀梁傳·莊公二十八年》:“一年不升,告糴諸侯。”后漢書·何敞傳:“一穀不升,則損服徹膳?!?/div>
《漢語大詞典》:小參(小參)
(1).佛教語。稱登堂說法為大參,定時以外的說法為小參。 宋 陸庵 祖庭事苑·小參:“禪門,詰旦升堂,謂之早參。日晡念誦,謂之晚參。非時説法,謂之小參。” 宋 惠洪 《題昭默自筆小參》:“ 昭默 自臥疾后,無他嗜好,以翰墨為佛事,如示眾以小參之語,皆肯自筆。”
(2).猶參謁拜見。 宋 楊萬里 《游蒲澗》詩:“小參古殿黃面老,不見舊日 安期生 。”
《漢語大詞典》:登馂(登餕)
謂古代君之嗣子登堂接受君之馀食。餕,食之馀。禮記·文王世子:“其登餕獻受爵,則以上嗣?!?孔穎達 疏:“登謂登堂。無事之時,嗣子在堂下,餕時登堂,獻時亦登堂,受爵之時亦登堂。此一登之文包此三事?!?span id="wzrdwn5" class="book">《隋書·元德太子昭傳》:“皇太子薨于行宮……皇帝悼離方之云晦,嗟震宮之虧象,顧守器以長懷,臨登餕而興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