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魏范陽涿人,字仲儒,小字白頭。專經(jīng)為學(xué),居無所業(yè),惟在注解。為節(jié)閔帝國子博士。嘗注《周易》、《尚書》、《孝經(jīng)》、《論語》等,嘗為高澄講《》。又好佛,通大義,誦《高王觀世音經(jīng)》,行于世。東魏孝靜帝興和中,補齊王開府屬,卒于晉陽。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姓白氏。太和二年。游天臺。至剡之沃洲山。愛其幽勝。而卜筑焉。道化既行。玄侶盛集。浙東廉使元相國稹。嘗有所施。陸中丞助其完葺。三年而院成。五年而佛事作。然每升座舉揚法要。尤為四海所厭服。后終于其寺。侍郎樂天白居易記。太子賓客劉禹錫書。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七 興福篇第九之二
釋寂然。姓白氏。不知何許人也。名節(jié)素奇踵四圣種。故號頭陀焉。大和二年振錫觀方。訪天臺勝境。到剡沃洲山者。在天姥岑之陰對天臺華頂赤城。北望四明。金庭石鼓山介焉西北。北有支遁嶺。養(yǎng)馬坡放鶴岑次焉。晉宋已來茲山洞開。初有羅漢白道猷言。西域來戾止是山。次竺法潛支道林居焉。高人勝士接踵而棲此中。至于戴逵王羲之郗超孫綽許詢游憩其間矣。見是中景異。聞名士多居。如歸故鄉(xiāng)戀而不能舍去。既行道化盛集禪徒。浙東廉使元相國稹聞之。始為卜筑。次陸中丞臨越知之。助其完葺。三年郁成大院。五年而佛事興。然每為往來禪侶談?wù)f心要。后終于山院。大和七年時白樂天在河南保釐為記。劉賓客禹錫書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嗣宗(?~一一五三),號聞庵,俗姓陳,徽城(今安徽歙縣)人。幼業(yè)經(jīng)圓具,冠依妙湛慧禪師。后謁宏智正覺禪師,蒙印可。出住普照,徙善權(quán)、翠巖,遷慶元府雪竇寺。高宗紹興二十三年卒。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覺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四有傳。今錄詩三十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
嗣宗(一○八五——一一五三),號聞庵,時稱宗白頭,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俗姓陳氏。受業(yè)水西寺,試經(jīng)得度。年二十游方,參徑山睿,深見器重。江浙、廬皖、荊楚、湘漢,凡庵居屏處,禪林所稱者,輒造而問之,得大洪山宏智正覺禪師印可。后從覺于泗州普照寺,建炎初覺去,遂代之。尋住常州善權(quán)等寺。紹興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九。見《羅鄂州小集》卷六《宗白頭嗣宗傳》,《嘉泰普燈錄》卷一三,《新安志》卷八。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戚飯牛(1877-1938) 名牧,字和卿。浙江余姚人。別署牛翁、白頭宮監(jiān)。清末在上海主編《國魂報》,與奚燕子、吳眉孫等并稱"國魂九才子"。師事楊古醞,與楊了公、陳蝶仙同隸麗則吟社,善詩鐘,嘗自撰一聯(lián)云:"舉世無非一場離合悲歡夢,平生不用半個昧良造孽錢。"工書法,以善于摹寫《云麾碑》著名。有《飯牛翁小叢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