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30—1195 【介紹】: 宋慶元人,祖籍登州黃縣,字協(xié)恭。徐立之子。高宗紹興中以父任補將仕郎。中法科,授建州司法參軍。遷福建路提刑司檢法,審覆囚牘,駁正冤抑。累任大理官。孝宗乾道四年知無為軍,擢大理正。歷知揚州、臺州,所至有治績。官終廣東提刑。全宋文·卷五三九五
徐子寅(一一三○——一一九五),字協(xié)恭,先世登州黃縣(今山東黃縣)人,南渡后徙居慶元(今浙江寧波),立之子。紹興十年以恩補官,中法科,授建州司法參軍,改福建路檢法。隆興初除大理評事。乾道中擢大理丞,知無為軍,遷大理正,改知泰州,提舉淮東茶鹽常平措置官田。淳熙初除工部郎中,遷大理少卿,歷知揚、隨、臺三州,終廣東提刑。慶元元年卒,年六十六。見樓鑰《攻愧集》卷九一《直秘閣廣東提刑徐公行狀》。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136—1219 【介紹】: 宋越州上虞人,字文授。李光子。六歲時父謫嶺海,奉母居鄉(xiāng),刻志于學。官楚州司戶參軍,修復陳公塘,有灌溉之利。累除太府丞,兼考功郎。韓侂胄致意,不可,由是出知江州,復知處州。歷廣西、浙東提點刑獄,江東、福建提舉常平。以直寶謨閣致仕。博學多聞,持身甚嚴。有《磐溪詩文稿》、《宏辭類稿》、《左氏說》、《讀史》、《雜志》、《記善》、《記異錄》等。全宋文·卷五八四四
李孟傳(一一三六——一二一九),字文授,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資政殿學士光之季子。以父遺表恩累官太府丞,兼考功郎。以不附韓侂胄,出知江州,復知處州。后歷任江東、福建提舉,廣西、福建、江東、浙東提刑,進直寶謨閣致仕。嘉定十二年卒,年八十四。孟傳剛正有風概,博識多聞,著有《磐溪集》、《宏詞類稿》、《左氏說》、《讀史雜志》、《記善》等書。見《宋史》卷四○一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40—1204 【介紹】: 宋建寧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嚴,號東塘居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授溧陽主簿。歷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寧宗嘉泰三年,同知樞密院,進參知政事。罷以資政殿學士知鎮(zhèn)江府。奉祠致仕。學問淹博,其疏奏多切時弊,詩文格調(diào)清新。任四川安撫使時,嘗命屬官輯蜀中詩文為《成都文類》。有《東塘集》。全宋詩
袁說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號東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僑居湖州。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diào)溧陽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國子正、太常寺主簿、樞密院編修官、秘書丞。淳熙間,知池州(《宋會要輯稿》瑞異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由提點浙西刑獄改提舉浙西常平茶鹽(《金石補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八三)。三年,知臨安府(同上書刑法四之九○)。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遷戶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權戶部尚書。三年,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召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出知紹興府兼浙東路安撫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樞密院事。三年,遷參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尋加大學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東塘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卷。事見本集附錄《家傳》。 袁說友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其中詩七卷)為底本。酌?!?a target='_blank'>永樂大典》殘本。館臣漏輯詩十二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一九四
袁說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號東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寓居湖州。登隆興元年進士第。淳熙四年為秘書丞,歷知池州。紹熙中入為侍左郎中,知臨安府。寧宗即位,為戶部侍郎兼侍講。慶元二年出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復入為吏部尚書,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二年除同知樞密院事。三年,拜參知政事。罷知鎮(zhèn)江府,以資政殿大學士致仕。嘉泰四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擇善易解》,《東塘集》。嘗命僚屬纂輯蜀中詩文為《成都文類》五十卷(存)。見《東塘集》附《家傳》,《宋史翼》卷一四本傳。
人物簡介
陳蒼舒,字朋元(《周文忠集·游山錄》卷一)。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知溧陽縣(《景定建康志》卷二七)。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官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崔舍人玉堂類稿》附錄)。范成大詩中多及之。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字子淵,成都府雙流縣人。紹興三十年梁克家榜進士及第,江南西路轉運判官。全宋文·卷五四二一
宋若水(一一三一——一一八八),字子淵,雙流(今四川雙流)人。紹興三十年登進士第,主龍游、仁壽簿,知神泉、犍為縣。淳熙七年為太常主簿,歷國子監(jiān)丞、太常博士、吏部兵部考功郎官。十年,除秘書丞,復提舉江東常平,湖南提點刑獄公事。十五年,為江南西路轉運判官。旋卒,年五十八。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三《運判宋公墓志銘》,《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二、二一之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趙不流,宗室士晤子。淳熙十二年由淮南轉運除直秘閣,十四年除兩浙運副,十五年為直龍圖閣、權知臨安府,十六年罷領宮祠。官至集慶軍承宣使、知大宗正事。卒,追封申國公,謚孝敏。見《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九○、后妃二之一八、職官六二之二五、職官七二之五一、食貨六八之八九,《宋史》卷二三一《宗室世系表》一七、卷二四七《宗室傳》四《趙士晤傳》附。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婺州永康人,字仲實。少入太學。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歷大理寺丞、浙東提點刑獄,改江東。寧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慶元初權吏部侍郎。以儒學奮身得以受知,官職未嘗幸遷。韓侂胄嘗誘以諫官,俾誣趙汝愚,孟明不從,以此為士論所重。全宋文·卷五七七三
應孟明,字仲實,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隆興元年舉進士。調(diào)臨安府教授,繼為浙東安撫司干官、樂平縣丞。薦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拜大理寺丞。尋除江東提點刑獄,進直秘閣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光宗即位,遷浙西提點刑獄,尋召為吏部員外郎,改左司,遷右司,再遷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寧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慶元初權吏部侍郎,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陳損之,字子長,隆州籍縣(今四川仁壽西北)人。乾道二年進士及第。紹熙三年除秘書丞,四年為淮東提舉,五年除直秘閣、淮東轉運判官。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
人物簡介
宋之瑞,字伯嘉,號樵隱(《天臺續(xù)集別編》卷五),天臺(今屬浙江)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乾道八年(一一七二)為江陰軍教授(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二)。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除宗正寺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一之三八)。十五年,為秘書丞。十六年,都大提點坑冶鑄錢。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使金(同上書職官五一之三七)。歷樞密院檢詳文字、大理少卿,出提舉福建常平、提點刑獄。寧宗慶元二年(一○九六)為秘書少監(jiān),遷中書舍人,兼實錄院同修撰。五年,知寧國府,徙知泉州(清康熙《寧國府志》卷九)、江陵府。嘉定初,以龍圖閣待制致仕(《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三七)。事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五八二六
宋之瑞,字伯嘉,號樵隱,臺州天臺(今浙江天臺)人。隆興元年進士。淳熙十三年為宗正寺丞。紹熙二年由戶部郎中試吏部尚書,四年為大理少卿,改提點刑獄。慶元二年二月除秘書少監(jiān),四月任中書舍人兼實錄院修撰。復知泉州。嘉泰二年知寧國府,又知江陵府。嘉定二年以寶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以通奉大夫、龍圖閣待制致仕(《嘉定赤城志》作以光祿大夫致仕)。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一之三七、職官五五之二六、職官七四之一○、職官七四之一二、職官七四之三二、職官七四之三七、選舉一一之三八,《宋史》卷三六、一七三、三九三。
人物簡介
【生卒】:1154—1217 【介紹】: 宋溫州瑞安人,字行之。孝宗乾道八年進士。嘗從陳傅良學。任廣德軍教授,除敕令所刪定官。光宗時,歷武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兼實錄院檢討官。寧宗立,韓侂胄執(zhí)政,力請外補,出為提舉福建常平。被劾與朱熹交往過密,罷奉祠八年。召為吏部員外郎。侂胄死,彈徼韓黨勘。除龍圖閣待制、知泉州,徙建康府、福州。入為權兵部尚書兼修玉牒官。留意當朝國史,嘗續(xù)司馬光《公卿百官表》。有《國朝編年政要》、《國朝實錄列傳舉要》等。今存《育德堂奏議》。全宋詩
蔡幼學(一一五四~一二一七),字行之,瑞安(今屬浙江)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光宗紹熙間為著作佐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出提舉福建常平茶事。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以事放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六七)。閑居八年,召為吏部郎官,嘉定元年(一二○八)遷中書舍人兼侍講(同上書職官六之七三)。二年,試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兼侍讀(同上書崇儒七之二九),出知泉州(《宋中興學士院題名錄》)。歷知建康府、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十年卒,年六十四。有《西垣集》,已佚。事見《水心集》卷二三《兵部尚書蔡公墓志銘》。今錄詩六首。全宋文·卷六五七○
蔡幼學(一一五四——一二一七),字行之,溫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少從陳傅良學。登乾道八年進士第,教授廣德軍、潭州。光宗立,歷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寧宗即位,韓侂胄用事,力求外補,特除提舉福建常平。坐與朱熹關系密切,為御史劾罷,奉祠凡八年。開禧中,召為吏部員外郎,遷國子司業(yè)、宗正少卿,皆兼權中書舍人。侂胄誅,遷中書舍人兼侍講。嘉定初兼直學士院,除刑部、吏部侍郎。以龍圖閣待制出知泉州、福州,進福建安撫使。升寶謨閣直學士、權兵部尚書兼太子詹事。嘉定十年卒,年六十四,謚文懿。著有《春秋解》、《國朝編年政要》、《育德堂集》等多種,存世者僅《育德堂外制》五卷、《育德堂奏議》六卷。見《宋史》卷四三四本傳,孫詒讓《溫州經(jīng)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