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畫像磚(畫像磚)  拼音:huà xiàng zhuān
盛行于漢代的繪畫雕刻藝術(shù)。在磚塊上刻繪圖形,做為裝飾。線條生動質(zhì)樸,題材由帝王神靈擴及社會各階層的實際生活和民間故事,多嵌于墓中,以追念先人。四川、山東、河南等地發(fā)現(xiàn)較多。也稱為「畫象磚」、「磚畫」。
《國語辭典》:畫象磚(畫象磚)  拼音:huà xiàng zhuān
盛行于漢代的繪畫雕刻藝術(shù)。在磚塊上刻繪圖形,作為裝飾。多嵌于墓室中,以追念先人。位于門楣或梁的部分采長方形,山形墻部分則采三角形。也稱為「畫像磚」、「磚畫」。
《國語辭典》:化妝?。ɑ瘖y?。 ?span id="sv1h68o" class='label'>拼音:huà zhuāng jù
盛行于十六、十七世紀(jì)英國宮廷或貴族宅邸的歌舞劇。起源于文藝復(fù)興時代的義大利,有詩劇、音樂、歌曲、舞蹈及豪華劇裝,有時由貴族客串表演。
《國語辭典》:步擊(步擊)  拼音:bù jí
踢毬,徒步打球。為古代軍中球戲,唐宋時盛行于宮中。《宋史。卷一二一。禮志二十四》:「又有有步擊者,乘驢騾擊者,時令供奉者朋戲以為樂云?!挂沧鳌覆酱颉?。
《國語辭典》:百丈清規(guī)(百丈清規(guī))  拼音:bǎi zhàng qīng guī
書名。唐懷海禪師所著。唐代禪宗盛行,禪僧住律寺諸多不便,懷海乃別立禪居之制,成為叢林日常行事章則,世稱為「百丈清規(guī)」。百丈清規(guī)自北宋以來,歷有增訂?,F(xiàn)代的通行本為元順帝時德輝、大?奉敕重修,頒行全國,雖沿用舊名,但與古規(guī)已面目全非。
《國語辭典》:大行其道  拼音:dà xíng qí dào
指某些思想、學(xué)說或風(fēng)氣等正在盛行。如:「股票炒作大行其道,助長社會投機的歪風(fēng)?!?/div>
《國語辭典》:女校尉  拼音:nǚ jiào wèi
校尉本為古代武官的官名。宋元時,盛行氣毬之戲,稱毬員為「校尉」,故女校尉是指踢氣毬的女球員。元。鄧玉賓〈村里迓古。包藏著一團兒和氣套。尾聲〉:「解卸了一團兒嬌,稍遍起渾身兒俏,似這般女校尉從來較少?!?/div>
《國語辭典》:農(nóng)民歷(農(nóng)民歷)  拼音:nóng mín lì
一種盛行于我國民間的歷書。通常用來查看吉日、良辰,或依照歷上記載的節(jié)氣而履行農(nóng)事。
《國語辭典》:星期報(星期報)  拼音:xīng qí bào
每周末發(fā)行一次的報紙,盛行于英美國家。
《國語辭典》:懸棺葬(懸棺葬)  拼音:xuán guān zàng
古代一種盛行于中國西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特殊喪葬形式。分布遍及四川、云南、貴州、江西、福建等十三省。特點為將棺材放置在陡峭的山崖中,棺材的一半或全部暴露在崖外,有如懸掛在半空中,故稱為「懸棺葬」。
《漢語大詞典》:風(fēng)行一世(風(fēng)行一世)
謂一個時期在社會上盛行。 胡適 《清代學(xué)者的治學(xué)方法》:“只有那‘明心見性,不立文字’的禪宗,仍舊風(fēng)行一世。”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他們的言論機關(guān)便是月刊雜志的《蜀報》。文字是當(dāng)時風(fēng)行一世的半解放的闈墨式文章?!?/div>
《漢語大詞典》:姑娘追
盛行于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族的民間傳統(tǒng)游戲。節(jié)慶、婚禮時舉行。以男逃女追的方式進行,由姑娘選定對手,雙方騎馬向指定目標(biāo)行進,途中男方可對姑娘任意逗趣、談情說愛。到達指定地點后,男方策馬回奔,姑娘緊隨其后,若追上則可用鞭子抽打?qū)Ψ健?/div>
《漢語大詞典》:白鴿標(biāo)(白鴿標(biāo))
舊時的一種賭博。盛行于 廣東 一帶。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白鴿標(biāo):“ 粵 有白鴿標(biāo)之戲。標(biāo)主以《千字文》二十句為母,每日於二十句散出二十字,令人覆射;射中十字者予以數(shù)百倍之利。其餘以次而降,四字以下為負(fù)。” 王闿運 《到廣州與婦書》:“俗取 周興嗣 《千字文》,列字八十,分為一章,四分取一,任人射覆……全中其利千倍,一錢之資償以十金,國人若狂,夢想顛倒,號曰白鴿標(biāo),此歛財之巧術(shù)也。”
《國語辭典》:巴洛克藝術(shù)(巴洛克藝術(shù))  拼音:bā luò kè yì shù
十七世紀(jì)流行于歐洲的美術(shù)、音樂、文學(xué)樣式,統(tǒng)稱為「巴洛克藝術(shù)」。比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藝術(shù)誇張,重視動勢與雄壯的美。參見「巴洛克風(fēng)格」條。
《國語辭典》:巴鏝(巴鏝)  拼音:bā màn
巴,渴望。巴鏝指愛錢,古時銅錢的正面稱為「字」,反面稱為「鏝」。元。石君寶《紫云庭》第一折:「他那生時節(jié)決定,犯著甚愛錢巴鏝的星。」也作「巴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