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直言  拼音:zhí yán
1.直陳其事而不加隱瞞?!蹲髠?。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難?!埂段倪x。賈誼。過秦論》:「故直言其失,切諫其邪者,將以為君之榮,除主之禍也?!?br />2.正直不阿的言論?!度龂萘x》第三○回:「袁紹不納直言,后必為曹操所擒?!?/div>
《國語辭典》:直言極諫(直言極諫)  拼音:zhí yán jí jiàn
以正直的言辭極力勸諫?!稘h書。卷九。元帝紀(jì)》:「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舉茂材異等直言極諫之士,朕將親覽焉?!顾?。陸九淵 孝文大功數(shù)十論:「蓋文帝以直言極諫求人?!?/div>
《漢語大詞典》:直言極諫科(直言極諫科)
唐 代科舉常選之外有制科。制科不定期舉行,由天子親策,專用于網(wǎng)羅選用特殊人才。類似 漢 代的舉賢良文學(xué)、孝廉方正。其中,以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最為常見, 宋 代沿之。 唐 白行簡 《李娃傳》:“遇大比,詔徵四方之雋,生應(yīng)直言極諫科,策名第一,授 成都府 參軍?!?宋 蘇舜欽 《乞納諫書》:“臣昨覩乙亥詔書,或越職言事……恐非本於宸衷。蓋陛下即位以來,屢詔羣下,以求鯁直,故百僚皆得轉(zhuǎn)對,又置詣匭,設(shè)直言極諫科,今詔書如此,是與前事相違?!?清 薛福成 《選舉論中》:“竊嘗觀 漢 唐 宋 之世,自賢良方正以逮直言極諫等科,皆大臣有司薦之,天子試之,非常之人,往往而出?!眳㈤?span id="cp8mj9g" class="book">《新唐書·選舉志上》、宋史·選舉志。
《國語辭典》:直言不諱(直言不諱)  拼音:zhí yán bù huì
直述其事,無所避諱。《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你既專誠問我,我便直言不諱?!埂段拿餍∈贰返谌呋兀骸改秸毖圆恢M責(zé)備他。」也作「正言不諱」。
分類:直言不諱
《分類字錦》:直言極諌(直言極諌)
后漢書章帝紀(jì):建初元年詔曰:夫鄉(xiāng)舉里選,必累功勞。今刺史守相不明其偽,茂材孝廉歲以百數(shù),既非能顯,而當(dāng)授之政事,甚無謂也。其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國守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諌之士各一人。
分類:選舉
《國語辭典》:直言賈禍(直言賈禍)  拼音:zhí yán gǔ huò
因言語正直而招致災(zāi)禍?!兑佰牌匮浴返谒囊换兀骸肝奶蛉嗽缰睦杀匾灾毖再Z禍,潛避至此?!挂沧鳌钢毖匀〉湣?。
分類:惹禍招致
《國語辭典》:直言無諱(直言無諱)  拼音:zhí yán wú huì
直接說明,無所隱諱?!稌x書。卷七五。范汪傳》:「寧指斥朝士,直言無諱?!挂沧鳌刚圆恢M」。
分類:直率隱諱
《國語辭典》:直言無隱(直言無隱)  拼音:zhí yán wú yǐn
直接說明,無所隱諱?!肚迨犯?。卷二一四。后妃傳。文宗孝德顯皇后傳》:「今中外臣工于時(shí)事闕失,直言無隱?!埂稏|周列國志》第五○回:「臣不忍坐視君國之危亡,故敢直言無隱?!?/div>
《國語辭典》:直言正諫(直言正諫)  拼音:zhí yán zhèng jiàn
以正直的言論正面規(guī)勸。晉?;矢χk《高士傳。卷中。王斗》:「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div>
《國語辭典》:直言正色  拼音:zhí yán zhèng sè
言語正直,表情嚴(yán)肅?!度龂尽>硪灰?。魏書。國淵傳》:「太祖辟為司空掾?qū)伲坑诠撟h,常直言正色,退無私焉。」《三國演義》第二二回:「直言正色,論不阿諂?!?/div>
《漢語大詞典》:直言極諫科(直言極諫科)
唐 代科舉常選之外有制科。制科不定期舉行,由天子親策,專用于網(wǎng)羅選用特殊人才。類似 漢 代的舉賢良文學(xué)、孝廉方正。其中,以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最為常見, 宋 代沿之。 唐 白行簡 《李娃傳》:“遇大比,詔徵四方之雋,生應(yīng)直言極諫科,策名第一,授 成都府 參軍?!?宋 蘇舜欽 《乞納諫書》:“臣昨覩乙亥詔書,或越職言事……恐非本於宸衷。蓋陛下即位以來,屢詔羣下,以求鯁直,故百僚皆得轉(zhuǎn)對,又置詣匭,設(shè)直言極諫科,今詔書如此,是與前事相違?!?清 薛福成 《選舉論中》:“竊嘗觀 漢 唐 宋 之世,自賢良方正以逮直言極諫等科,皆大臣有司薦之,天子試之,非常之人,往往而出?!眳㈤?span id="fngyt2v" class="book">《新唐書·選舉志上》、宋史·選舉志。
《漢語大詞典》:直言判斷(直言判斷)
邏輯學(xué)名詞。亦稱定言判斷。是無條件地反映事物有或沒有某種屬性的判斷。它通過聯(lián)系詞“是”與“不是”來肯定與否定事物的某種屬性。例如:“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和“自然界不是靜止不變的”都是直言判斷。它的公式是:S是(不是)P。人們以直言判斷來表現(xiàn)已獲得關(guān)于客觀現(xiàn)實(shí)規(guī)律的知識。
《韻府拾遺 冬韻》:直言其封
魏書廣平王連傳:世祖以陽平王熙之第二子渾為南平王,以繼連后。渾薨,子飛龍襲。詔曰:自今奏事諸臣相稱,可云姓名,惟南平王一人,可直言其封。
《漢語大詞典》:直言切諫(直言切諫)
同“ 直言極諫 ”。 漢書·東方朔傳:“ 朔 雖詼笑,然時(shí)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div>
《漢語大詞典》:直言三段論(直言三段論)
邏輯學(xué)名詞。即三段論。亦稱定言三段論。是從兩個(gè)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出它們所制約的第三個(gè)判斷(結(jié)論)來的間接演繹推理。因?yàn)閮蓚€(gè)前提和一個(gè)結(jié)論都是直言判斷,所以叫直言三段論。如:凡金屬都能導(dǎo)電,銅是金屬,所以銅能導(dǎo)電。
《國語辭典》:仗義直言(仗義直言)  拼音:zhàng yì zhí yán
依義理行事,正直敢言。如:「這場糾紛僵持多時(shí),在他的仗義直言后,終于順利落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