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8—1160 【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行簡,號苕溪?;兆谛腿赀M士。為越州教授,薦除敕令所刪定官。高宗紹興中,累遷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浙東提刑,擢中書舍人兼侍講,進給事中。數(shù)上書論澄清吏治、杜絕幸門,封駁不避權(quán)貴。忤秦檜等宰臣意,又極言執(zhí)政植黨之私,罷去。檜死,召還,因病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博學多才,為文敏捷,詩意高遠。有《非有齋類稿》,后改名《苕溪集》。
全宋詩
劉一止(一○八○~一一六一),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士。監(jiān)秀州都酒務,遷越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紹興間,歷秘書省校書郎,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以言事罷,主管臺州崇道觀。起知袁州,改浙東路提點刑獄。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講,遷給事中,又以言事罷,提舉江州太平觀。一止以忤秦檜,兩次奉祠,秦檜死,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紹興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據(jù)《行狀》,《宋史》本傳作八十三)。有《苕溪集》五十五卷傳世。事見《苕溪集》卷五四《閣學劉公行狀》,《宋史》卷三七八有傳?!⒁恢乖?,以清擁萬堂《苕溪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朱祖謀跋本(簡稱朱本)、《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二六四
劉一止(一○七八——一一六一),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登進士第,監(jiān)秀州都酒務,為越州教授。建炎四年,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紹興改元,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校書郎,遷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以直言忤執(zhí)政罷。三年,召為祠部郎,知袁州。改浙東路提點刑獄。召入為秘書少監(jiān)。九年,復起為起居郎,擢中書舍人兼侍講。遷給事中,封駁不避權(quán)貴。忤秦檜,罷祠。二十三年,以秘閣修撰致仕。檜死,進為敷文閣直學士致仕。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三。一止博學工詩文,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事跡見韓元吉《閣學劉公行狀》(《苕溪集》卷五五),《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七
字長孺,號大若,少與從兄一貫、族兄九疇同研席知名,人方之三謝。初中進士,值江陵當軸,其二子亦以是科第上等,使交同榜名士,公所最注目者,然公澹然弗顧也。授都水主事,議罷神嶺山采石,民得不擾。稍遷儀制郎中,多與藩邸關(guān)。時沈藩負大力,有所干請,俞旨每從中出,公爭甚強,事得寢。出以按察副使,備兵上荊。荊多庶宗,貧無賴,不受有司約,公為曲貸其困,巳稍整齊之,遂循循奉法。擢山東參政,以病致仕,起補福建參政,稅珰高寀,與紅毛番通,許其貢市,為疏請,而番舶已泊漳門。公亢言疆臣無延寇入門,理宜以死守。下令集舟師,逼使去,珰無以奪。其疏入,亦遂不行。進按察使,遷河南布政使,徙貴州。其地無成賦,一切車軨之備,仰給鄰壤。適徵發(fā)巨材,人多受值,而逋鄰值因不至。公下令先輸木者受鏹,立得材三千。金筑安撫其民頗馴。數(shù)苦豪右侵,公具請使內(nèi)比為州,拓地千里,遂力請骸骨歸里,逾年卒。方公初釋褐,從兄文恭公已在史館,及文恭枋國,深以家門貴盛為嫌,不肯引兄弟使同列,公亦遠自引避,每與客語,終日未嘗一及相君。人或徵起居,唯唯而巳。嘗言吾輩堅立腳根,庶晚節(jié)不至秋蓬轉(zhuǎn),雖有智巧,豈能益吾命所無。其自守若此。所著有書禮二經(jīng)補注、梅園集。
維基
沈一中(1550年—?),字長孺,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民籍。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名。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二甲第四十八名進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累升禮部精膳司郎中。二十年六月升湖廣副使,二十三年十一月升山東左參政。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出任分守漳南道福建右參政,晉按察使,三十四年五月平定閩妖吳建,改大名道河南按察使,三十五年閏六月升河南右布政使,三十八年五月官至貴州左布政使。文章以才氣辭藻見長,而短于剪裁澄汰。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安東人。字臺仲。號清臺、拙修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