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間 → 閑間閒”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典故
眉間黃
 
眉間黃色
 
黃氣珠庭漸滿
 
兩眉黃徹
 
一點(diǎn)紅黃眉上秀
 
一點(diǎn)上眉黃
 
珠庭見微黃

相關(guān)人物
韓愈
 
馮宿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四〈郾城晚飲奉贈副使馬侍郎及馮【案:宿?!坷睢景福鹤陂h?!慷T外〉【案:馮李時從裴度東征。】
城上赤云呈勝氣,眉間黃色見歸期。幕中無事惟須飲,即是連鑣向闕時。
《漢語大詞典》:眉間(眉間)
見“ 眉閒 ”。
分類:眉間
《漢語大詞典》:眉間鎖(眉間鎖)
緊皺的雙眉。喻憂愁的面貌。 清 李漁 《風(fēng)箏誤·囑鷂》:“焚香看漱齒哦,這是佛名經(jīng),出 普陀 ,能開一切眉間鎖。”
《國語辭典》:眉間赤(眉間赤)  拼音:méi jiān chì
干將、莫邪之子赤比(赤鼻)。參見「眉間尺」條。明。董斯張《廣博物志。卷三二。武功下》:「眉間赤名赤鼻,父干將,母莫邪?!?/div>
分類:干將莫邪
《漢語大詞典》:眉閑(眉閒)
亦作“ 眉間 ”。
(1).雙眉之間。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 吳 市吏﹞與 子胥 俱入見王。 王僚 怪其狀偉,身長一丈,腰十圍,眉閒一尺?!?唐 韓愈 《郾城晚飲奉贈副使馬侍郎及馮李二員外》:“城上赤云呈勝氣,眉間黃色見歸期。” 唐 溫庭筠 《南歌子》詞:“臉上金霞細(xì),眉間翠鈿深。”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二:“如 東坡 《眉石硯》詩,指胡馬于眉間,與此是一個規(guī)模也,而豈有意病哉?”
(2).喻指火急。《隋唐演義》第三八回:“眉間事,酒中休,相逢羨所謀?!?/div>
分類:雙眉火急
《國語辭典》:眉間尺(眉間尺)  拼音:méi jiān chǐ
干將、莫邪之子赤比(赤鼻)。神話傳說中,干將、莫邪為楚王造劍,楚王殺干將后,夢見一兒眉間廣尺,欲報父仇。見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一。也作「眉間赤」。
分類:干將莫邪
《漢語大詞典》:眉間俏(眉間俏)
舊時女子面飾的一種。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女飾:“以小花貼於兩眉間,曰眉間俏,古謂之花子?!?/div>
分類:女子面飾
《分類字錦》:托意眉間(托意眉間)
沈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 托意眉間黛,申心口上朱。
分類:
《高級漢語詞典》:眉間廣尺
兩眉間隔寬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
《分類字錦》:眉間一尺(眉間一尺)
吳越春秋伍子胥眉間一尺
分類:
《國語辭典》:丹田  拼音:dān tián
人體臍下一寸半或三寸的地方?!段饔斡洝返诙兀骸缸载堕T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div>
《漢語大詞典》:三田
(1).古時天子、諸侯每年三次田獵,稱為三田。《禮記·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一為乾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孔穎達(dá) 疏:“一歲三時田獵。獵在田中,又為田除害,故稱田也。”
(2).道家謂兩眉間為上丹田,心為中丹田,臍下為下丹田,合稱三丹田或三田。 唐 呂巖 《贈劉芳處士》詩:“悠悠憂家復(fù)憂國,耗盡三田元宅火?!?宋 范成大 《宿妙庭觀次東坡舊韻》:“升隆三田自有丹,浪尋盤鼎斸仙壇?!?沈欽韓 注引《玄奧集》:“腦為上田,心為中田,氣海為下田?!?明 宋濂 《傅同虛像贊》:“將求子於外兮,則鍊精於三田;欲索君於內(nèi)兮,則游神乎八天?!?/div>
《漢語大詞典》:玉毫
(1).指佛眉間白毫,佛教謂其有巨大神力。 南朝 宋 鮑照 《佛影頌》:“金光絶見,玉毫遺覿。” 唐 李白 《秋日登揚(yáng)州西靈塔》詩:“玉毫如可見,于此照迷方?!?王琦 注:“《法華經(jīng)》: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吒天?!?br />(2).指佛像。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僧正教》:“緘匿玉毫,封印金掌?!?br />(3).白毛。 明 王世貞 《趙承旨天閑五馬圖歌》:“玉毫如霜落勁刷,俶儻暫攝歸優(yōu)游?!?/div>
《國語辭典》:命宮(命宮)  拼音:mìng gōng
術(shù)數(shù)用語:(1)以人的生時加太陽宮,順數(shù)遇卯即為命宮。(2)指兩眉間的部位。
《漢語大詞典》:素毫
(1).指毛筆。 清 吳偉業(yè) 《永和宮詞》:“ 上林 花鳥寫生綃,禁本 鐘 王 點(diǎn)素毫?!?清 湘靈子 《軒亭冤·喋血》:“蘸素毫,擬硃票,案情曲折心兒惱?!?br />(2).即白毫。如來三十二相之一。佛教傳說世尊眉間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轉(zhuǎn)如五 須彌山 ,放之則有光明。初生五尺,成道時一丈五尺,名白毫相。見《觀無量壽佛經(jīng)》。 南朝 梁 沈約 《瑞石像銘》:“素毫月舉,騰光於梵室;妙趾神行,布武於椒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