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34
詞典
19
分類詞匯
9
佛典
2
其它
4
共19,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詞典
知人
知人
不知人
有知人鑒
知人論世
知人善任
知人則哲
知人之鑒
知人之明
知人知面不知心
飽當知人饑
知人下士
知人料事
不知人事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國語辭典》:
知人
拼音:
zhī rén
有眼光、能體察人的品性或才能?!稌?jīng)。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埂度龂萘x》第一五回:「恰到日中,太史慈引一千馀眾到寨。孫策大喜,眾皆服策之知人。」
分類:
知人
懂得
人事
鑒察
得人
事變
品行
才能
《漢語大詞典》:
知人
有智慧的人。
《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
:“且夫既登,而求降階者,知人也?!?林堯叟 注:“明智之人,乃能思降。知,音智?!?唐
韓愈
《贈太傅董公行狀》
:“公之將薨也,命其子三日歛。既歛而行,於行之四日, 汴州 亂。故君子以公為知人?!?/div>
分類:
智慧
《漢語大詞典》:
不知人
不省人事,失去了知覺。 晉
干寶
《
搜神記
》
卷十五:“ 會稽 賀瑀 ,字 彥琚 ,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溫,死三日,復(fù)蘇?!?span id="yh5yaia" class="book">《
兒女英雄傳
》第六回:“那 安公子 此時已是魂飛魄散,背了過去,昏不知人?!?/div>
分類:
不省人事
失去
知覺
《分類字錦》:
有知人鑒(有知人鑒)
劇談錄:張侍郎為河陽烏司徒從事,同幕皆至。有道士殷九霞來自青城山,有知人之鑒。烏公問以年壽官祿,九霞曰:司徒貴極藩服,所望者秉持鈞軸,建茅土,惟在保守勛庸,包貯仁義,享福隆厚,殊不可涯。既而遍問賓僚,九霞曰:其間必有臺輔。時烏公器重裴副使,應(yīng)聲曰:裴中。丞是宰相否?九霞曰:若以目前人事言之,當如尊旨。以某所觀,即不在此。時夏侯相國為館驛巡官,形質(zhì)低悴,烏因戲曰:裴副使不作宰相,莫是夏侯巡官否?對曰:司徒所言是矣。烏公曰:如此則非某所知也。然其次貴達者為誰?曰:張支使,雖不居廊廟,履,清途亦至榮顯。既出,遂造張侍郎所居,從容謂曰:支使神骨清爽,氣韻高邈,若以紱冕累身,至于三二十年,居于世俗,儻能擺脫囂俗,相逐學(xué)道,即三十年內(nèi),白日升天。某之此行,非有塵慮,實亦訪尋修真之士耳。然閱人甚多,無如支使者。張以其言意浮闊,但唯之而已。將去復(fù)來,情甚懇至。審知張意不回,頗甚嗟惜。因留藥數(shù)粒,并黃紙書一緘而別去。云藥數(shù)粒,服之可以無疾。書紀宦途所得,每一遷轉(zhuǎn),密自啟之。書窮之辰,當復(fù)相憶。其后譙公顯赫令名,再。居,鼎鉉。張果踐朝列,出入臺省,佩服朱紫,廉察數(shù)州。書載之言,靡不詳悉。年及三紀,時為戶部侍郎。書之所存,蓋亦無幾。雖名位通顯,而齒發(fā)衰退。每言道流之事,話于親友,追想其風,莫能及矣。
分類:
相術(shù)
《國語辭典》:
知人論世(知人論世)
拼音:
zhī rén lùn shì
語本《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怪笧榱肆私鈿v史人物,而論述其時代背景。清。王昶〈湖海詩傳序〉:「以詩證史,有裨于知人論世?!购笠嘀冈u斷人物的優(yōu)劣和議論世事的得失。清。袁枚〈再答稚存〉:「足下引仗馬不鳴相誚,于知人論世之道,尤為疏謬。」
分類:
鑒別
人物
高下
下和
和議
議論
世事
得失
了解
歷史
論述
背景
《國語辭典》:
知人善任
拼音:
zhī rén shàn rèn
能識別、拔擢人才,并能依據(jù)其專長而加以任用使能發(fā)揮所長。明。沈采《千金記》第一七出:「軍師,你知人善任,何必大謙。」
分類:
識別
別部
部屬
《漢語大詞典》:
知人則哲(知人則哲)
謂能鑒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謂之明智。
《
書·皋陶謨
》
:“知人則哲,能官人?!?曾運乾 正讀:“哲,智;官,任……言知人則能器使?!?span id="ldg6yqh" class="book">《
魏書·肅宗紀
》:“知人則哲,振古所難。”
分類:
鑒察
品行
才能
即可
可謂
明智
《漢語大詞典》:
知人之鑒(知人之鑒)
同“ 知人之明 ”。
《
三國志·蜀志·龐統(tǒng)傳
》
:“ 潁川 司馬徽 清雅有知人之鑒。”
《
北史·高構(gòu)傳
》
:“所舉薦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后皆自致公輔,論者稱 構(gòu) 有知人之鑒?!?唐
劉肅
《大唐新語·知微》
:“時稱 勣 有知人之鑒。”
《國語辭典》:
知人之明
拼音:
zhī rén zhī míng
有識別、拔擢人才的眼光及本領(lǐng)?!逗鬂h書。卷六四。吳祐傳》:「功曹以祐倨,請黜之。太守曰:『吳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弧埂杜f唐書。卷一三九。陸贄傳》:「雖懷竊位之懼,且乏知人之明,自揣庸虛,終難上報。」也作「知人之鑒」。
分類:
識別
品行
才能
眼力
《國語辭典》:
知人知面不知心
拼音:
zhī rén zhī miàn bù zhī xīn
(諺語)僅看到人的表面,不能洞察人的真心。指對人難以真正了解。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無二心呵,他怎生背了劉武周,投降了俺來?!埂都t樓夢》第一一回:「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這樣禽獸的人呢?」
分類:
認識
個人
看清
其外
外表
了解
其內(nèi)
內(nèi)心
《國語辭典》:
飽當知人饑(飽當知人饑)
拼音:
bǎo dāng zhī rén jī
自己溫飽之馀,應(yīng)當想到他人的饑寒。常用來表示執(zhí)政者應(yīng)有為民謀福的仁心?!蛾套哟呵铩?nèi)篇。諫上》:「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
分類:
自己
溫飽
應(yīng)當
想到
他人
饑寒
《國語辭典》:
知人下士
拼音:
zhī rén xià shì
能識別人才,并且降尊禮遇賢士。明。李贄《焚書。復(fù)麻城人書》:「以此見真正高陽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識才尊賢又如此?!?/div>
分類:
識別
人才
并且
尊禮
禮遇
賢士
《國語辭典》:
知人料事
拼音:
zhī rén liào shì
能識別拔擢人才,預(yù)測世事的變化。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李謫仙》:「知人料事,尤其所難。」
分類:
識別
拔擢
人才
預(yù)測
世事
《國語辭典》:
不知人事
拼音:
bù zhī rén shì
昏迷毫無知覺。《
紅樓夢
》第九八回:「寶釵聽了這話,便又說道:『實告訴你說罷,那兩日你不知人事的時候林妹妹已經(jīng)亡故了?!弧?/div>
分類:
昏迷
毫無
無知
知覺
《漢語大詞典》: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謂外表易畫,骨相難描。比喻人心難測。 元
孟漢卿
《魔合羅》
第一折:“你知道我是甚么人?便好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尋夫上路》
:“ 蔡郎 當初臨別之時,可不道來:若有寸進,即便回來。如今年荒親死,一竟不歸,你知他心腹事如何?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
:“今日 薛婆 本是箇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軟語, 三巧兒 遂與他成了至交,時刻少他不得。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div>
分類:
外表
骨相
相難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