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祖龍鞭
 
秦王鞭
 
石橋東望
 
鞭橋
 
東海橋
 
秦帝橋
 
鞭山驅(qū)石
 
秦皇鞭鬼鞭
 
秦皇架石橋
 
秦王樹石橋
   
秦皇驅(qū)峰
 
秦皇驅(qū)山
  
驅(qū)石到海
 
驅(qū)石架津
 
祖龍不成橋
 
相關(guān)人物
秦始皇


晉·伏琛《三齊略記》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橋,海神為之豎柱。始皇求與相見。神曰:「我形丑,莫圖我形,當(dāng)與帝相見。」乃入海四十里,見海神,左右莫動手,工人潛以腳畫其狀。神怒曰:「帝負約,速去。」始皇轉(zhuǎn)馬還,前腳猶立,后腳隨崩,僅得登岸。畫者溺死于海,眾山之石皆傾注,今猶岌岌東趣,疑即是也。(據(jù)《五朝小說大觀》本)
《太平御覽》卷四〈天部四·日下〉
《三齊略》:「秦始皇作石橋于海上,欲過??慈粘鎏帯S猩袢蓑?qū)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橋猶赤色?!?/span>

簡釋

驅(qū)石:喻造橋有如神助。唐杜甫《陪李七司馬造江上觀造竹橋》:“合觀卻笑千年事,驅(qū)石何事到海東?”


例句

誰能求得秦皇術(shù),為我先驅(qū)紫閣峰。 施肩吾 鄠縣村居

逐日巡海右,驅(qū)石駕滄津。 李白 古風(fēng)

合歡卻笑千年事,驅(qū)石何時到海東。 杜甫 陪李八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題短作簡李公二首

秦皇虛費驅(qū)山力,英風(fēng)一去更無言。 莊南杰 傷歌行

秦皇謾作驅(qū)山計,滄海茫茫轉(zhuǎn)更深。 馬湘 登杭州秦望山

長吉太狂太白顛,二公文陣勢橫前。誰言后代無高手,奪得秦皇鞭鬼鞭。 齊己 謝荊幕孫郎中見示樂府歌集二十八字

煙開秦帝橋,隱隱橫殘虹。 劉長卿 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簡演公

萬里茫茫天塹遙,秦皇底事不安橋。 周匡物 應(yīng)舉題錢塘公館

北軍那奪印,東海漫難橋。 唐彥謙 咸通中始聞褚河南歸葬陽翟是歲上追敘風(fēng)概因成二十韻

自言來此云邊住,曾看秦王樹石橋。 徐凝 寄海嶠丈人

曾見秦皇架石橋,海神忙迫漲驚潮。 徐釣者 自吟

秦王空構(gòu)石,仙島遠難依。 李嶠

愁約三年外,相迎上石橋。 李昌符 送人入新羅使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 李白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蟾蜍同漢月,螮蝀異秦橋。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

《國語辭典》:石橋(石橋)  拼音:shí qiáo
石造的橋。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楢溪之紆縈?!?/div>
《分類字錦》:自然石橋(自然石橋)
異苑永寧縣濤山有河水色紅赤有自然石橋
分類:橋梁
《分類字錦》:石橋南畔(石橋南畔)
釋景云 畫松詩 畫松一似真松樹,且待尋思記得無。曾在天臺山上見,石橋南畔第三株。
分類:
《高級漢語詞典》:石橋三港
三孔的石橋。港:橋下的涵洞
《漢語大詞典》:玉梁
(1).石橋的美稱。 晉 王嘉 拾遺記·岱輿山:“北有玉梁千丈,駕玄流之上?!?唐 張說 《石橋銘》:“玉梁架迴,碧沼涵空?!?明 夏完淳 《九哀·云中游》:“秋飆動兮玉梁,芳草委兮河陽。”
(2).古代服帶上的玉飾。 北周 庾信 《春賦》:“馬是 天池 之龍種,帶乃 荊山 之玉梁?!?span id="hk23llo" class="book">《北史·陳順傳》:“ 魏文帝 執(zhí) 順 手曰:‘ 渭橋 之戰(zhàn),卿有殊力?!憬馑痃U玉梁帶賜之?!?br />(3).指玉制的魚形佩飾。 宋 江休復(fù) 《江鄰幾雜志》:“ 長安 有寳貨行,有購得名玉魚者,亦名玉梁,似今所佩魚袋。”
(4).山名,即 安徽 東、西 梁山 。又稱 天門山 。 五代 齊己 《舟中江上望玉梁山懷李尊師》詩:“殘照 玉梁 巔,峨峨遠櫂前?!?/div>
《漢語大詞典》:懸磴(懸磴)
石橋。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跨穹窿之懸磴,臨萬丈之絶冥?!?李善 注:“懸磴,石橋也?!?/div>
分類:石橋
《國語辭典》:秦橋(秦橋)  拼音:qín qiáo
秦始皇為過海觀日所造的橋。參見「鞭石成橋」條。唐。李賀 古悠悠行:「海沙變成石,魚沫吹秦橋?!?/div>
《漢語大詞典》:秦梁
地名。一說 秦始皇 東巡涉水時從官提石所填的石橋。初學(xué)記卷五引 晉 郭緣生 《述征記》:“ 秦梁 ,地名也?;蛟?秦始皇 東巡,弗行舊道,過此水,率百官以下,人提一石以填之。俄而梁成。今覩所累石,無造作之處?!?/div>
《漢語大詞典》:魚矼(魚矼)
可供釣魚用的小石橋。 宋 蘇軾 《江西》詩:“何人得儁窺魚矼,舉叉絶叫尺鯉雙?!?元 王逢 《園館雜事》詩之一:“竹樹藏山石作門,魚矼水帶洗花痕?!?清 金張 《叉魚謠》:“ 丁山 河口 朱老翁 ,自夸得儁窺魚矼?!?/div>
《漢語大詞典》:石杠
亦作“ 石矼 ”。 石橋。一說為置于水中供人渡涉的踏腳石。爾雅·釋宮:“石杠謂之徛?!?郭璞 注:“聚石水中,以為步渡彴也。孟子曰:‘歲十月徒杠成?!蛟唤裰瘶?。” 晉 左思 《魏都賦》:“石杠飛梁,出控 漳 渠。” 唐 皮日休 《憶洞庭觀步十韻》:“上戍看綿蕝,登村度石矼?!?清 曹寅 《雨夕送令彰還廣陵》詩:“陂蕩水連江,泥涂聚石矼?!?/div>
《漢語大詞典》:趙州橋(趙州橋)
原名 安濟橋 。俗稱 趙州 大石橋。位于 河北省 趙縣 城南 洨河 上。 隋 開皇 、 大業(yè) 年間名匠 李春 所建,為我國現(xiàn)存古代著名建筑之一。 明 湯顯祖 《邯鄲記·入夢》:“驀過 趙州橋 ,蹬上這 邯鄲 道?!?span id="yhwwpkk" class="book">《詩刊》1978年第2期:“ 中國 美麗的 洨河 上,那彩虹般的 趙州橋 呵,已經(jīng)屹立了七百個冬春!”
《漢語大詞典》:祖龍浮海(祖龍浮海)
傳說 秦始皇 于海中作石橋,海神為之豎柱, 始皇 求與相見,神言己貌丑,莫圖其形,當(dāng)與帝相見。 始皇 入海見海神,工人潛以腳畫其狀,海神怒,斥帝速去。 始皇 轉(zhuǎn)馬急返,僅得登岸,畫者溺死于海,眾山之石皆傾注。見《三齊略記》。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九:“ 祖龍 浮海不成橋, 漢武 尋陽 空射蛟?!?/div>
《漢語大詞典》:趕山鞭(趕山鞭)
威力巨大的神鞭。傳說 秦始皇 筑石橋,欲渡海觀日出處。時有神人,能驅(qū)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見太平寰宇記卷二十引《三齊略記》、太平御覽卷七三引《齊地記》《紅旗歌謠·水從天上飛下來》:“集體力量比天大,強過 始皇 趕山鞭。”《民間文學(xué)》1979年第4期:“除 孟姜女 故事外,拾糞老人還講了關(guān)于趕山鞭的傳說?!?/div>
《漢語大詞典》:平拱
我國有些石橋的拱形不是半個圓,而只是圓弧的一段,拱的弧矢和跨度相比要小的多,這樣的拱稱“平拱”。 茅以升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橋》:“我國石拱,一般都是半圓形,如 盧溝橋 ,但這個橋( 趙州橋 )的拱形卻不是半個圓,而只是圓弧的一段,因而拱頂在拱腳水平線上的高度,不是圓的半徑,而是大大小于半徑,這個高度叫做‘弧矢’。如按這橋拱形的圓弧說,圓的半徑應(yīng)當(dāng)是27.7米,但因只用了一個弧,拱的弧矢就只有7.23米,和拱的跨度相比,約五分之一,這樣的拱,叫做‘平拱’?!?/div>
《國語辭典》:秦王構(gòu)石(秦王構(gòu)石)  拼音:qín wáng gòu shí
形容秦始皇造橋有如神助而成橋的神奇。參見「鞭石成橋」條。
《漢語大詞典》:鞭石
(1).藝文類聚卷七九引 晉 伏琛 《三齊略記》:“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于時有神人,能驅(qū)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狀似相隨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猶爾?!焙笏煲浴氨奘睘樯裰牡涔省?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宋 蘇軾 《兩橋詩·西新橋》:“岌岌類鞭石,山川非 會稽 。” 元 陳樵 《蔗庵賦》:“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謝娥 入海而增喟。” 明 王世貞 《太和即事》詩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鑿空懸?!?br />(2).相傳 難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兩塊大石,俗名陰陽石。陰石常濕,陽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調(diào),百姓便進洞祈福。天旱則鞭打陰石得雨,雨多則鞭打陽石天晴。事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夷水》。后作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樂儀同苦熱》:“鞭石未成雨,鳴鳶不起風(fēng)?!?唐 杜甫 《雷》之二:“暴尪或前聞,鞭石非稽古?!?/div>
《漢語大詞典》:鞭血
借指戰(zhàn)爭。 唐 鮑溶 《述德上太原嚴南書綬》詩:“終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div>
分類:戰(zhàn)爭
《漢語大詞典》:驅(qū)石(驅(qū)石)
指神助 秦始皇 驅(qū)石造橋的典故。典出藝文類聚卷七九引 晉 伏琛 《三齊略記》:“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于時有神人,能驅(qū)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四八:“逐日巡海右,驅(qū)石駕滄津?!?唐 杜甫 《陪李七司馬皂江山觀造竹橋》詩:“合歡卻笑千年事,驅(qū)石何時到東海?!?元 郝經(jīng) 《秋興》詩之三:“翩翩精衛(wèi)休填海,驅(qū)石 秦 人已斷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