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拖紳(拖紳)
亦作“拕紳”。
(1).引大帶于朝服之上。論語·鄉(xiāng)黨:“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蓖?, 唐 石經(jīng)本作“扦”。 朱熹 集注:“病臥不能著衣束帶,又不可以褻服見君,故加朝衣於身,又引大帶於上也?!?span id="lnrwkid" class="book">《漢書·龔勝傳》:“ 勝 稱病篤,為牀室中戶西南牖下,東首加朝服拕紳?!?br />(2).借指大臣生病。 唐 柳宗元 《祭李中丞文》:“拖紳遽聞,卷衣已復?!?唐 劉禹錫 《許給事見示哭工部劉尚書詩因命同作》:“榮耀初題劍,清羸已拖紳?!?br />(3).指綬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舵牙當執(zhí)板,繭纜是拖紳,這是榮耀的下梢頭?!?/div>
《國語辭典》:卵石  拼音:luǎn shí
巖石風化侵蝕后,在水流搬運的過程中,經(jīng)碰撞、擠壓或摩擦后,棱角漸被磨蝕掉,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石塊,是良好的天然建筑材料。如:「鵝卵石」。
《漢語大詞典》:大房山
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區(qū)。有上方山、石經(jīng)山等高峰。上方山海拔880米,山勢陡峻,古柏蒼郁,有七十二庵、九洞十二峰之勝。石經(jīng)山刻藏有隋代至清初各代佛經(jīng)一千多種,共有一萬四千多塊。山中有上方寺、云水洞、云居寺塔及唐、遼石塔多座。為京郊游覽勝地。
《漢語大詞典》:正始石經(jīng)(正始石經(jīng))
漢 末兵亂, 熹平 石經(jīng)被毀。 魏 正始 年間,更造石經(jīng),因有此稱。具古文、篆書、隸書三體。因此又稱三字石經(jīng)、三體石經(jīng)。
《國語辭典》:熹平石經(jīng)(熹平石經(jīng))  拼音:xī píng shí jīng
東漢靈帝熹平年間,據(jù)蔡邕等奏,準正定六經(jīng)文字所刻的碑石經(jīng)文。有《魯詩》、《尚書》、《周易》、《儀禮》、《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種石經(jīng)。后亡失殆盡,近世續(xù)有殘石出土。以漢隸寫成,用筆沖和,結體方整,應規(guī)入矩,波磔不誇張,為當時國定標準字體。
《國語辭典》:石刻史料  拼音:shí kè shǐ liào
泛指刻在石頭上的文獻資料。包括碑碣、造像記、石經(jīng)、壁畫石像、后人的題識等。
《國語辭典》:風化作用(風化作用)  拼音:fēng huà zuò yòng
1.結晶體在空氣中失去其結晶水的一部或全部,因而失去其結晶形,稱為「風化作用」。
2.巖石經(jīng)氣候及生物等化學與物理作用而形成土壤的過程,稱為「風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