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石經(jīng)(石經(jīng))  拼音:shí jīng
石刻的經(jīng)書。始于漢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后歷代都有石經(jīng),如熹平石經(jīng)、正始石經(jīng)、開成石經(jīng)等。今可考見其文字者,以熹平石經(jīng)為最早。
《漢語大詞典》:黃石經(jīng)(黃石經(jīng))
即 黃石 書。 唐 聶夷中 《胡無人行》:“不讀 戰(zhàn)國 書,不覽 黃石 經(jīng)?!眳⒁姟?黃石書 ”。
分類:黃石
《漢語大詞典》:黃石書(黃石書)
指 黃石公 授與 張良 的兵書。世稱黃石公三略。 明 陳子龍 《壯游行》:“或授 黃石 書,且遇採藥翁?!?/div>
《漢語大詞典》:劉石經(jīng)(劉石經(jīng))
北魏 劉芳 的美稱。魏書·劉芳傳:“昔 漢 世造三字石經(jīng)於太學,學者文字不正,多往質(zhì)焉。 芳 音義明辨,疑者皆往詢訪,故時人號為 劉石經(jīng) ?!?/div>
《漢語大詞典》:正始石經(jīng)(正始石經(jīng))
漢 末兵亂, 熹平 石經(jīng)被毀。 魏 正始 年間,更造石經(jīng),因有此稱。具古文、篆書、隸書三體。因此又稱三字石經(jīng)、三體石經(jīng)。
《漢語大詞典》:魏石經(jīng)(魏石經(jīng))
三國 魏 齊王 正始 年間石刻的儒家經(jīng)典。字為古文、篆、隸三體,又稱“三體石經(jīng)”。參閱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經(jīng)說、 清 顧炎武 石經(jīng)考、 王國維 《觀堂集林·魏石經(jīng)考》
《國語辭典》:熹平石經(jīng)(熹平石經(jīng))  拼音:xī píng shí jīng
東漢靈帝熹平年間,據(jù)蔡邕等奏,準正定六經(jīng)文字所刻的碑石經(jīng)文。有《魯詩》、《尚書》、《周易》、《儀禮》、《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種石經(jīng)。后亡失殆盡,近世續(xù)有殘石出土。以漢隸寫成,用筆沖和,結(jié)體方整,應規(guī)入矩,波磔不誇張,為當時國定標準字體。
《國語辭典》:三體石經(jīng)(三體石經(jīng))  拼音:sān tǐ shí jīng
1.東漢靈帝熹平年間,帝詔令諸儒正定五經(jīng),刊于石碑,用古文、篆、隸三種字體參校,稱為「三體石經(jīng)」。
2.三國魏廢帝正始二年(西元241)刊立,用古文、小篆與漢隸三體刻寫《尚書》、《春秋》、《左傳》等經(jīng),已毀,現(xiàn)有殘石存在。
《漢語大詞典》:房山石經(jīng)(房山石經(jīng))
房山 石刻經(jīng)書。在 北京市 房山縣 大房山 中。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畿輔·房山縣石經(jīng):“ 大房山 ,在京師 房山縣 境內(nèi),俗名 小西天 是也。 隋 大業(yè) 間,僧 靜琬 募金錢鑿石為板,刻藏經(jīng)傳后,至 唐 貞觀 僅完《大涅槃》一部。其后法嗣繼其功,直至 完顏 時始成,貯洞者七,穴者二;封以石門,鎖以浮屠?!苯夥藕?,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語大詞典》:開成石經(jīng)(開成石經(jīng))
始刊于 唐文宗 大和 七年(公元833年)。成于 開成 二年(837年),故名。經(jīng)石立于 長安 務本坊 國子監(jiān)太學。有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孝經(jīng),論語、爾雅十二種。共二百二十七石。字體為正書,標題為隸書。 大和 時,經(jīng)字已有改刻,以后更屢經(jīng)修改、補刻和添注。也稱唐石經(jīng)。今在 西安 碑林 。
《漢語大詞典》:拖紳(拖紳)
亦作“拕紳”。
(1).引大帶于朝服之上。論語·鄉(xiāng)黨:“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拖, 唐 石經(jīng)本作“扦”。 朱熹 集注:“病臥不能著衣束帶,又不可以褻服見君,故加朝衣於身,又引大帶於上也?!?span id="ai6kx5o" class="book">《漢書·龔勝傳》:“ 勝 稱病篤,為牀室中戶西南牖下,東首加朝服拕紳?!?br />(2).借指大臣生病。 唐 柳宗元 《祭李中丞文》:“拖紳遽聞,卷衣已復?!?唐 劉禹錫 《許給事見示哭工部劉尚書詩因命同作》:“榮耀初題劍,清羸已拖紳?!?br />(3).指綬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舵牙當執(zhí)板,繭纜是拖紳,這是榮耀的下梢頭?!?/div>
《國語辭典》:卵石  拼音:luǎn shí
巖石風化侵蝕后,在水流搬運的過程中,經(jīng)碰撞、擠壓或摩擦后,棱角漸被磨蝕掉,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石塊,是良好的天然建筑材料。如:「鵝卵石」。
《漢語大詞典》:大房山
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區(qū)。有上方山、石經(jīng)山等高峰。上方山海拔880米,山勢陡峻,古柏蒼郁,有七十二庵、九洞十二峰之勝。石經(jīng)山刻藏有隋代至清初各代佛經(jīng)一千多種,共有一萬四千多塊。山中有上方寺、云水洞、云居寺塔及唐、遼石塔多座。為京郊游覽勝地。
《國語辭典》:石刻史料  拼音:shí kè shǐ liào
泛指刻在石頭上的文獻資料。包括碑碣、造像記、石經(jīng)、壁畫石像、后人的題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