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天柱折
 
天柱傾
 
折柱
 
折天柱
 
共工觸不周
 
共工折
 
不周崩摧
 
觸天柱
  
昆倉傾砥柱
 
頭觸不周折
 
懮天缺

相關人物
共工


《淮南子》卷三〈天文訓〉~80~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淮南子》卷一〈原道訓〉~22~
昔共工之力,觸不周之山,使地東南傾。與高辛爭為帝,遂潛于淵,宗族殘滅,繼嗣絕祀。
《水經(jīng)注疏》卷一〈河水〉~65~
舊題漢·東方朔《神異經(jīng)》曰:「昆崙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span>
典故 
中流砥
 
一柱中流
 
一賢砥柱
 

《尚書》卷六〈夏書·禹貢〉~87~
導岍及岐,至于荊山,逾于河;壺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傾、朱圉、鳥鼠,至于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導嶓冢,至于荊山;內(nèi)方至于大別;岷山之陽,至于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導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導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東至于厎柱,又東至于孟津,東過洛汭,至于大伾;北過降水,至于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海。漢·孔安國傳:「此三山在冀州南,河之北,東行。厎,之履反。柱,如字。韋,知父反,又知女反。厎柱,山名,在河水中?!瓍}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在西虢之界?!?/span>
《史記》卷二〈夏本紀〉~67~
道九山:汧及岐至于荊山,踰于河;壺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傾、朱圉、鳥鼠至于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負尾;道嶓冢,至于荊山;內(nèi)方至于大別;汶山之陽至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括地志》云:「厎柱山,俗名三門山,在陜州硤石縣東北五十里黃河之中。孔安國云『厎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也』?!?/span>
《國語辭典》:共工  拼音:gōng gōng
1.神話傳說中炎帝的后裔。相傳與顓頊爭天子失敗,怒觸不周山而導致天柱折,地維絕。見漢。王充《論衡。談天》。又相傳共工為水神。《左傳。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也稱為「康回」。
2.職官名。堯時負責治水及掌百工事宜的官吏。《書經(jīng)。堯典》:「共工方鳩僝功?!?/div>
《國語辭典》:中流砥柱  拼音:zhōng liú dǐ zhù
比喻獨立不撓、力挽狂瀾的人。參見「砥柱中流」條。宋。劉仙倫〈賀新郎。小隊停鉦鼓〉詞:「緩急朝廷須公出,更作中流砥柱?!骨?。李漁《玉搔頭》第二二出:「就是如今的天下,奸雄遍野,邪佞盈朝,全靠爹爹一人做個中流砥柱。」
《國語辭典》:砥柱  拼音:dǐ zhù
1.山名。位于河南省三門峽東,屹立于黃河急流之中。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毀。
2.比喻能堅守原則、支撐危局的人或力量。如:「知識分子是國家的砥柱,社會的中堅?!姑?。陳汝元《金蓮記》第五出:「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學之淵源;難為弟,難為兄,足壯朝端之砥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