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漢軍正藍旗人,字紫園,號碩農(nóng)。道光二年進士。歷知四川冕寧、西昌等縣。以廉能著。長于詩文。卒年六十四。有《建南風俗略》、《有益山房詩集》。
維基
書綸(1782年—1844年),榜名書倫,原名恪寧,字紫園,號碩農(nóng),甘氏,漢軍正藍旗人。嘉慶戊辰(1808年)舉人,道光壬午(1822年)進士。中進士后即用知縣,簽分四川,歷任三臺縣、蒼溪縣知縣,簡州、巴州知州;道光六年(1826)任調(diào)冕寧縣知縣,十年(1830)調(diào)任西昌縣知縣,后來兩次回任,十四年(1834年)任甲午科四川鄉(xiāng)試同考官,武闈受卷官,十七年(1837)署越巂廳同知。誥授文林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85—1863 【介紹】: 清江蘇長洲人,字倬云,號碩甫,一號師竹,晚號南園老人。諸生。先后從學于江沅、段玉裁,與高郵王念孫父子相切磋。精通經(jīng)學,尤長于《毛詩》。家居授徒。潛心著述,所撰《詩毛氏傳疏》為清代《詩經(jīng)》學的重要成果,另有《三百堂文集》等。

人物簡介

維基
崇碩(1785年—1816年),字國輔,號小亭,鑲藍旗宗室。 嘉慶十四年己巳恩科三甲同進士出身,翰林院散館后改主事,復改宗人府經(jīng)歷。崇碩曾為清代女詩人惲珠的《紅香館詩草》(嘉慶十九年甲戌(1814)本)作跋,高鶚等序。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二
劉碩輔,字孟輿,德陽人。道光戊子副貢。有《浽江詩鈔》。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陳維英(1811~1869),字碩芝,又字實之,號迂谷,清淡水廳人。咸豐九年(1859)舉人。少時受業(yè)于庠生黃德輝、舉人陳六山、拔貢鄭用鑒及其長兄陳維藻。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福建閩縣教諭;咸豐元年(1851),臺灣道徐宗干舉為孝廉方正;咸豐九年(1859)鄉(xiāng)試中舉,授內(nèi)閣中書?;丶笳平逃谘錾?、學海兩書院。同治元年(1862),戴萬生起事,因助餉捐得四品頭銜,并獲賞戴花翎。晚年建讀書之處于劍潭畔,名曰「太古巢」,著有《鄉(xiāng)黨質(zhì)疑》、《偷閑錄》、《太古巢聯(lián)集》等?!  多l(xiāng)黨質(zhì)疑》,并未付梓,今已散佚?!锻甸f錄》稿本亦已佚失,在民間有多家抄本,如:新莊陳舜漁抄本(1930)、五股陳燦寶抄本(1931)、陳繞綠抄本(1934)、李見金抄本(1934)、吳朝綸抄本(1934)、新竹鄭神寶抄本(1935)。民國四十二年(1953)八月,臺北縣文獻會曾從某氏手中取得最完善之珍藏抄本,計古今體詩七百二十六首,由廖漢臣重新加以整理并略加注釋刊于《臺北文物》,以下所收錄的陳維英《偷閒錄》詩作即以此為底本。至于,《太古巢聯(lián)集》由田大熊、陳鐓厚編輯,何茂松發(fā)行〖參考陳維英撰,田大熊、陳鐓厚校編《太古巢聯(lián)集》,臺北:無聊齋,昭和十二年(1937)?!健垵h在〈陳迂谷聯(lián)文序〉謂陳維英乃北臺灣著名學者,其文似淺而深,似俗而雅,因有得于古人立言垂世之旨,故質(zhì)實可味,不徒以隸事賦物裁對見長。臺北帝大東洋文學系主任神田博士亦在《聯(lián)集》的序文中說迂谷詩,托興遙深,取材宏富,具聲律之美,乃東寧詩人中,首屈一指者。又認為其聯(lián)語對仗工整,愈出愈奇。如銀臺金闕,珠玉雜陳,使人讀之目眩。該書出版迄今已逾一甲子,世人鮮有見及者。茲據(jù)原刊本,重新編校。(黃哲永、施懿琳撰)
楊鉅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楊鉅,字文碩,唐朝同州馮翊縣(今陜西省大荔縣)人,楊收的第二子。楊鉅登進士第。乾寧初年,以尚書郎知制誥,召充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吏部侍郎,封晉陽男、食邑三百戶。跟隨唐昭宗東遷洛陽,官至左散騎常侍,去世。楊鉅著有《翰林學士院舊規(guī)》一卷。

人物簡介

維基
碩濟(1835年—?),愛新覺羅氏,字子施,號澤浦,滿洲正藍旗人。道光十五年乙未十一月十三日巳時生,嫡母兆佳氏達泰之女,道光廿八年十二月議敘效力筆帖式,同治元年壬戌恩科中式文學人,九年十月授效力筆帖式,十年中式辛未科文進士以主事用光緒三年十月因案革職,移居盛京。嫡妻佟佳氏景澤之女,妾高氏高清云之女。曾祖父為和碩豫良親王修齡,祖父為裕瑞,父為增祉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吳昌碩(1844-1927)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浙江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稱"清末海派四杰"。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詩書畫篆皆精。葬浙江余杭縣塘棲附近超山報慈寺西側(cè)山麓宋梅亭畔,墓門石柱上刻有沈淇泉(衛(wèi))所撰聯(lián)語:"其人為金石家,沉酣到三代鼎彝,兩京碑碣。此地傍玉潛故宅,環(huán)抱有幾重山色,十里梅花。"有《缶廬集》(詩集)、《吳昌碩畫集》、《吳昌碩作品集》、《苦鐵碎金》、《缶廬近墨》、《吳蒼石印譜》、《缶廬印存》。
人物簡介
吳昌碩(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名俊、俊卿,字昌碩、倉石,號缶廬、苦鐵,晚年以字行,浙江安吉人。長期寓居上海。工詩和書法,尤精篆刻,創(chuàng)為一派。三十歲后始作畫,為海派著名畫家,后在杭州創(chuàng)立西泠印社,任社長。有《缶廬集》、《缶廬印存》。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安(1850年—1909年),字審之,又名磐碩,江蘇省通州直隸州靜??h呂四場人,進士出身。光緒十一年,拔貢入國子監(jiān)。光緒十五年,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中舉。光緒十六年(1890年),參加光緒庚寅科殿試,登進士二甲18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學習,授戶部主事,改外務(wù)部主事、軍機處章京。光緒二十六年,父喪丁憂。
翰屏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維基
翰屏(1853年—?),王氏,字碩藩,號價人,奉天寧遠州內(nèi)務(wù)府漢軍正白旗人,同進士出身。光緒乙亥舉人,庚寅貢士,甲午進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學習。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二
曾彥,字季碩,華陽人。太仆卿詠女,漢州光緒甲午進士、改庶吉士、大荔知縣張祥齡室。有《桐鳳集》、《虔共室遺集》。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
曾彥,字季碩,四川成都人。左錫嘉第五女,適廣漢張祥齡。年未三十,殞于吳門。有《桐鳳集》傳世,王闿運為之作序,詩名為時所重,其作多擬古。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
易順鼎,字實甫,一字中實,龍陽人。光緒乙亥舉人,歷官廣東欽廉道。有《琴志樓集》。
全臺詩
易順鼎(1858~1920),字實甫,又字中碩,自號眉伽、哭庵。湖南龍陽(今湖南漢壽)人。1875(光緒元年)舉人,張之洞曾聘他擔任兩湖書院經(jīng)史講習。光緒21年(1895)中日馬關(guān)條約簽訂后,易氏曾兩次上書都察院條陳時務(wù),力陳不可割地賠款。割臺議定后,更自動請命于光緒21年5月、7月間兩度攜軍餉赴臺灣,協(xié)助劉永福、黎景嵩抗拒日軍之接收。其著作《魂南記》是以日記形式,記錄自光緒21年5月1日請命赴臺,至9月劉永福內(nèi)渡福建為止的抗日經(jīng)過,〈魂南集〉則是當時經(jīng)各地吟詠所作?! ∫资显诟邮伦儠r督江楚轉(zhuǎn)運,其后歷任廣西、云南、廣東道臺。辛亥革命爆發(fā)后逃居上海,后赴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有交情,袁氏稱帝,被任為代理印鑄局局長,帝制失敗,易氏益縱情歌樓妓館。  易氏平生詩作近萬首,結(jié)集成冊者有20馀種,其中《四魂集》共分五卷,含〈魂北集〉、〈魂東集〉、〈魂南集〉、〈歸魂集〉、〈魂南記〉等。今臺灣銀行發(fā)行的「臺灣文獻叢刊」將〈魂南記〉、〈魂南集〉合并為一冊發(fā)行。(廖振富撰)
詞學圖錄
易順鼎(1858-1920) 字仲碩,一作中實、中碩,又字實甫,號眉伽,又號哭庵。湖南龍陽(今漢壽)人。光緒元年(1875)舉人。入資為刑部郎中。以同知候補河南。尋補道員。湖廣總督張之洞延主兩湖書院講席。入民國,任印鑄局長。少稱神童。詩與樊增祥齊名稱"樊易",體格屢變,風流自賞。古體務(wù)為恣肆,近體工于裁對。亦工詞。有《琴志樓叢書》。詞集有《鬘天影事譜》、《楚頌亭詞》等。
哭庵詞
1858-1920,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jīng)史講席。馬關(guān)條約簽訂后,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臺灣,幫助劉永??箲?zhàn)。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zhuǎn)運,此后在廣西。云南、廣東等地任道臺。辛亥革命后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凱稱帝后,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后,縱情于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并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琴臺夢語詞·序
琴臺夢語詞二卷,吾友易子中實游藝江南之所作也。中實淵聞贍學,年少多通,以詩人緒余,樂府新律,纂繡騷雅,雕鏤情文,倚聲而歈,引節(jié)彌韻,華縟豐艷,自其天才。而跌宕風塵,驅(qū)染煙墨,江山之勝,抑有助焉。當夫子美去蜀,季野入?yún)?,張翰相知,伯喈流寓,歡締吟社,豪張酒軍。會蘇家之舊亭,訪錢氏之故館。金閶曉而春麗,錦涇暮以秋凄,此一境也。古夢無痕,游悰式寫,廢苑獨往,靈巖遂攀,鞭影辟疆之園,劍氣要離之墓。廊沈?qū)皂?,寺閣鐘聲,駐舄鱸鄉(xiāng),題襟虎阜,鄧尉之梅花似雪,蘇臺之楊柳如煙,此又一境也。登山曰歸,臨流斯暢,虹橋小泛,鶴澗幽探,打槳蓮涇之灣,攲篷荷蕩之曲,橫塘渺渺,香水盈盈,此又一境也。爾乃峭帆半偃,側(cè)帽孤征,睇虞仲之巖棲,跡焦先之谷隱,攬飛樓于北固,問故土于南朝,建業(yè)之鎮(zhèn)荒涼,秦淮之流嗚咽,即遺宅而謝安不作,覓新亭而王導無人,銷沈鐘阜之靈,悽愴臺城之亂,俯仰百代,低徊萬端,此又一境也。若夫閑懷宛,宛,影事依依,眷同心之舊盟,訂促膝之新侶,玉簫倚袖,金箏侑觴,白門暄而霧晴,青涇漲而波闊,纜莫愁之芳樹,采元武之瘦菱,寫照荷華,銷魂桃葉,夜夜奈何之月,朝朝恁處之云,竹寫絲陶,金悽粉怨,此又一境也。其或獨寐無那,端居不憀,花菲菲而勒寒,雨蕭蕭而作暝,鶯朝倦賞,雁晚枯吟,蝶衣午慵,螀笛宵冷,數(shù)抵金之漏刻,耽軟玉之華年,含酲未醒,撫景誰語,此又一境也。中實于此縱橫兩戒,規(guī)模萬族,飛行南斗之表,抗聲北宋而還,江管牙雕,濤箋手擘,敲唾壺而欲碎,灑墨花其若飛,至于讀畫分題,裁筒答和,愁儂歡墜,感物情來,王寬寄婦之篇,鮑照與妹之作,莫不翹思綺爛,觸緒絲縈,作之者按譜傳歌,讀之者回腸蕩氣,可謂深美閎約,惻隱盱愉,采不浮縟,神不虛艷者矣。若乃尚論昔賢,竊比高唱,則流水孤村之蕭遠,曉風殘月之凄清,金戈鐵馬之雄深,寶函鈿雀之瑰麗,靜窈若暗香疏影,纏綿若淺醉閑眠,溫柔若香冷猊金,幽秀若夢回雞塞,夫固奄有眾妙,不名一家,諒哉賞音,弗予河漢。 歲在丁亥仲冬朔日。 長沙張百熙拜序于京師宣武坊南之寓齋。
琴臺夢語詞·自序
楊子云曰,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人生三十曰壯,正余今日之謂矣。子云所稱雕蟲篆刻者,指賦而言也。況于詞又下賦一等者乎。雖然,余鄙人也,少充國寶,長未嘗有當世之務(wù)。其所與游處又皆江湖山澤窮愁枯槁之民。語曰吾紼謳所生,必于斥苦,此非空言也。夫以窮愁枯槁之民而欲其為鏗訇炳麗發(fā)皇之辭,以驚世而震俗,固已難矣。太史公曰,詩三百篇,大抵皆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也。太史公可謂知言矣。夫人孰能無情,情孰能無所寄,寄之于今則實事生焉,寄之于古則空言出焉,寄之于實事則功名富貴生焉,寄之于空言則憂患貧賤出焉。雖所寄不同,而其不能無所寄一也。使余與諸子或膺尺一之組,勞形于簿書,或持丈二之殳,效命于沙漠,此雖欲強以雕蟲之事而有所不能矣,豈非天哉。光緒丁亥,余三十之年也。是年在姑蘇,嘗與數(shù)友登靈巖琴臺,悲歌吊古,意氣甚壯,九月之望,驪駒入燕,曾幾何時而舊游已如夢幻,僅存此數(shù)十篇之詞,亦如夢中語耳。余又何能無槩耶。且余固嘗悔詞,悔之而不廢者何也,哀樂難忘而聚散可感也。不知我者以為雕蟲篆刻之事,而知我者必以為窮愁枯槁所為也。雖然,屈靈均有言曰,老冉冉其將至,懼修名之不立,行年三十而猶不免為子云所笑,亦余之過也夫,亦余之過也夫。 十一月庚申,易順鼎自敘。
鬘天影事譜·自序
余年十三四即學為詞,篇成,雖友人稱善,未能自慊也。曩歲游京師,始獲讀宋名家詞如吳君特、周公瑾其人者,尋聲按譜,時一效顰,抱瑟空彈,背燈獨語。蓋自春明下第,萬感無聊,而于此道乃稍稍進矣。余性疏慵,脫稿后每不置副本,久多散佚。爰檢錄近作自丙子春仲迄丁丑春孟,得詞百首,分篇四卷于左。今夫凄蟲警秋,如泣如訴,不自知其聲也。繁葩絢春,如睇如笑,不自知其色也。余之于詞,豈故為是曼音纖態(tài)以求悅夫時輩之聽睹哉。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藉此陶寫哀樂,消磨歲時,詞之為功與絲竹等。而況佛子秋波,可參妙悟,美人香草,終屬寓言。則舉連篇累牘之夢蝶驚鴻,皆一例空中語耳。又安能索紙上之真真而呼之欲出耶。雖然,離憂{斁/皿}性,多感靡骨。矧雕蟲小技,壯夫不為,鋟而存之,聊志吾過。紈情易感,尚傳秋士之悲;綺念將離,庶啟冬郎之悔云爾。 光緒丁丑二月易順鼎眉伽甫識于懺綺齋。

人物簡介

全臺詩
吳克明(1872~1937),字俊德,號碩軒,別稱云山樵隱。原居云林古坑嵌頭厝(今古坑鄉(xiāng)永光村),后遷居斗六大潭莊。其曾祖吳成于清咸豐年間,由閩遷臺。祖父吳秋菊,官至百總。父吳朝宗,欽賜五品軍功賞戴藍翎。吳克明于光緒二十年(1894)取進云林縣學秀才。改隸之初,任斗六溝子埧區(qū)長、斗六廳參事、斗六辦務(wù)署參事等職,同時對土地墾拓和開鑿埤圳不遺馀力。明治四十二年(1909)與臺南王雪農(nóng)合資創(chuàng)辦斗六糖廠,后為日人徵收,即「東洋制糖會社」前身,翌年改組為「斗六制糖株式會社」。吳克明漢學素養(yǎng)深厚,工于八股文,其詩受到試帖詩的寫作影響極深。其作由其子嗣吳景箕編輯成《碩軒詩文遺稿》一冊,并將部分詩文刊載于《詩報》?!紖⒖假囎忧濉都瘟x縣志?人物志》,嘉義:嘉義文獻委員會,1976年2月;傅亦銘《斗六市志》,云林:云林縣斗六市公所,2006年9月;賴郁文《吳景箕及其詩研究》,國立云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 〗以下詩作輯錄自《臺灣新報》、《慶饗老典錄》、《壽星集》、《詩報》、《嘉義縣志》、《臺海詩珠》。

人物簡介

維基
顧瑯(1880年—?),原名芮體乾,字石臣,號碩臣,江蘇南京人。中國礦業(yè)工程師。1902年3月,南京礦路學堂總辦俞明震帶6名該學堂學生赴日本留學,其中有5名官費生:周樹人(即魯迅)、張邦華、芮體乾、伍仲文、劉乃弼,以及1名自費生陳衡恪。顧瑯原名“芮體乾”,初到日本時便改名“顧瑯”。他們這批學生同入日本弘文學院學習。在弘文學院期間,他曾和魯迅合作編著了《中國礦產(chǎn)志》。后來他畢業(yè)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貒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游學畢業(yè)進士。此后他曾任天津直隸高等工業(yè)學堂教務(wù)長、奉天本溪湖煤礦公司技師、農(nóng)商部第二區(qū)礦務(wù)監(jiān)督、實業(yè)部參事、專門委員等。
鄧家彥 朝代:清末至現(xiàn)當代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鄧家彥(1883-1966),字孟碩,廣西桂林人。為民國初年間重要歷史人物。鄧家彥早年留學日本,是同盟會最早的會員。民國時期曾任司法部長,長期追隨孫中山奔走革命。1949年去臺后擔任過"總統(tǒng)府"國策顧問。著有《一枝廬詩鈔》、《民族語原》、《學鍥錄》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