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10詞典 4分類詞匯 206
《國語辭典》:命題(命題)  拼音:mìng tí
1.考試或作文出題目,稱為「命題」。
2.邏輯學上指表達判斷的語句。通常以直陳語句或假定句表達。
《漢語大詞典》:某地
亦稱“某處”,一個不確定或沒指名的地方。例如:到法國某地去。
《國語辭典》:定規(guī)(定規(guī))  拼音:dìng guī
1.畫圓形。漢。崔骃 扇銘:「晞露散霾,擬日定規(guī)?!?br />2.既定不變的原則?!睹魇?。卷九四。刑法志二》:「檢驗尸傷有定法,恤囚有定規(guī),籍沒亦有定物,惟復讎者無明文?!埂都t樓夢》第一四回:「如今都有定規(guī),以后那行亂了,只和那一行說話?!?br />3.一定?!逗I匣袀鳌返谒幕兀骸改投ㄒ?guī)要瞞仔倪了去做,倒好像是倪吃醋,勿許耐去,阿要氣煞人。」
《國語辭典》:定評(定評)  拼音:dìng píng
確定的批評。如:「政治人物的功過如何,日后自有定評?!?/div>
《國語辭典》:定體(定體)  拼音:dìng tǐ
體,文章寫作的基本規(guī)則及要求。定體指語言形式運用上,固定不變的句法程式。
《漢語大詞典》:正分
正半,恰好一半。 宋 林逋 《鳴皋》詩:“皋禽名秖有前聞,孤引圓吭夜正分?!?br />確定的標準。 北齊 劉晝 新論·殊好:“執(zhí)其所好而與眾相反,則倒白為黑,變苦成甘,移角成羽,偑蕕蒜當薰,美丑無定形,愛憎無正分也?!?/div>
《國語辭典》:堅決(堅決)  拼音:jiān jué
心志堅定不移?!妒酚?。卷五五。留侯世家》:「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新唐書。卷二二五。逆臣傳中。朱泚傳》:「泚自謂得人助,逆志堅決?!?/div>
《國語辭典》:定理  拼音:dìng lǐ
1.永久不變的真理。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序》:「子程子曰:『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弧?br />2.數(shù)學上的命題或公式,已證明為真實,可以定為原理或規(guī)則的,稱為「定理」。
3.有明文規(guī)定的事項。
《漢語大詞典》:疑年
(1).懷疑他人的年齡。左傳·襄公三十年載: 晉悼夫人 食輿人之城 杞 者, 絳縣 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于食。同食者疑其年,使以實告。老者曰:“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師曠 推斷老人為七十三歲。 史趙 、 士文伯 測算其日數(shù)為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大夫 趙武 乃召老人而謝過,因授以田畝,任以為 絳縣 師。后遂以“疑年”指有才德的民間老人。 唐 權(quán)德輿 《酬馮絳州早秋絳臺感懷見寄》詩:“武符頒美化,亥字訪疑年?!?br />(2).特指前人年齡有疑問而未能確定者。 清 錢大昕 有疑年錄四卷。
《漢語大詞典》:某物
某一確定的但未指明之物;一個未提名的但是肯定、具體或有意義的東西
某一不特指的、未決定的或不明確的東西
《國語辭典》:定性  拼音:dìng xìng
1.固定心性、個性。如:「做事要有定性,不要見異思遷,才會有成就?!?br />2.穩(wěn)定心神?!段饔斡洝返诙呕兀骸竾醵ㄐ远鄷r,便問:『豬長老、沙長老,是那一位善于降妖?』」
3.測定物質(zhì)包含的成分和性質(zhì)。
《國語辭典》:預選(預選)  拼音:yù xuǎn
在決選前預先選拔。
《國語辭典》:認為(認為)  拼音:rèn wéi
對某一事物經(jīng)分析思考后所作的判斷。如:「我不認為他會出席會議?!?/div>
《漢語大詞典》:定封
確定封地,爵位。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臣子之職既加矣,於是裂地定封?!?span id="7fnk1he" class="book">《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八載而天下迺平,論功而定封?!?span id="wy1lifh" class="book">《后漢書·樊宏傳》:“十五年,定封 宏 壽張侯 ?!?/div>
《漢語大詞典》:官子
圍棋術(shù)語。一局棋,經(jīng)過中盤戰(zhàn)斗,雙方所占地域基本確定,彼此交界處的空位尚待下子。這時所下的子叫做官子。也稱官著。 清 陶式玉 有官子譜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