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辯無礙解
【佛學大辭典】
(術語)四無礙解之一。
【佛學常見辭匯】
四無礙解之一。(參見:四無礙解)
二邊中間無礙
【佛學常見辭匯】
受五蘊身心是一邊,解脫五蘊身心又是一邊,受了今之五蘊身心后,中間因修八正道,而解脫了后之五蘊身心,這就是由此一邊,經過中間,而到另一邊,三者相關連,而性相皆寂,無可取著,名二邊中間無礙。
縛礙與德用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一切凡夫受業(yè)報縛礙,諸佛具自在德用。
縛礙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身心二苦 身、心。
內外二苦 內、外。
三苦 苦、壞、行。
八苦 生苦、乃至五陰盛苦。
無常 略。
無我 略。
七不凈 種子乃至究竟。
總別二報 總、別。
六道因果 略。
辯才無礙
【俗語佛源】
能言善辯,謂之「辯才無礙」。如《三國演義》第六四回:「口似懸河,辯才無礙。」原指佛、菩薩具有「廣長舌」,善于說法。如《華嚴經》說:「若能知法永不滅,則得辯才無障礙;若能辯才無障礙,則能開演無邊法?!埂皋q才」出于智慧。據《起信論》說,佛、菩薩在完全了解「宿命」、「未來」和「他心」等基礎上對機說法,故能義理貫通、言辭暢達、方便善巧、毫無滯礙?!度A嚴經》說有「四辨」,即法無礙辨、義無礙辨、辭無礙辨和樂說無礙辨。在娑婆世界,佛主要以音聲為佛事,重視「聲教」。佛說法既有超越時空,專為圣賢而說的「密音聲」;也有應時對機,廣為凡夫而說的「不密音聲」。(李明權)
【三藏法數】
謂菩薩獲大辯才,于大小乘種種諸法,隨眾生機,縱辯宣揚,悉使通達,皆無疑礙,是為辯才無礙。
二種無礙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疏)
〔一、智慧于境無礙〕,境即法界之理也。謂菩薩以平等智,證于法界之理,理事融通,無有障礙,故名智慧于境無礙。
〔二、神通作用無礙〕,謂菩薩由內心證于法界之理,故能以種種神通,應現十方世界,隨機化度,皆無障礙,故名神通作用無礙。
六句──依正無礙六句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疏)
依謂依報,即世間國土也。為身所依,故名依報。正謂正報,即五陰身也。正由業(yè)力感報此身,故名正報。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國土亦名報也。六道眾生,因有漏業(yè),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穢惡國土而??;諸佛菩薩,因無漏清凈業(yè),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凈國土而住,今云依正無礙者,蓋言諸佛居常寂光土,而于果后示現,下三國土,及九界身,化諸眾生,以不思議神通之力,或身中現土,土中現身,身土圓融,變現自在,故名依正無礙。(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有漏業(yè)者,謂六道眾生,由所作業(yè),漏落生死也。無漏業(yè)者,謂二乘、菩薩,由修戒定慧清凈之業(yè),不漏落生死也。常寂光土者,常即法身,寂即解脫,光即般若也。下三國土者,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以對上常寂光土,故云下也。九界者,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天界、人界、阿修羅界、餓鬼界、畜生界、地獄界也。)
〔一、依內現依〕,依內現依者,謂于一國土復現一切國土也。如成就品偈云:一一塵中難思剎,隨眾生心普現前,一切剎海靡不周,如是方便無差別。是也。(剎,梵語具云剎摩,華言土田,今略言剎即國土也。)
〔二、正內現正〕,正內現正者,謂于一身中復現一切身也。如僧祇品偈云:于一微細毛端處,有不可說諸普賢,如一毛端一切爾,如是乃至遍法界。是也。
〔三、正內現依〕,正內現依者,謂于一身中復現一切國土也。如經偈云:于一微細毛孔中,不可說剎次第入,毛孔能受彼諸剎,諸剎不能遍毛孔。是也。
〔四、依內現正〕,依內現正者,謂于一切國土復現一切身也。如現相品偈云:一切剎土微塵數,?,F身云悉充滿,普為眾生放大光,各雨法雨稱其心。是也。
〔五、依內現依正〕,依內現依正者,謂于國土微塵中,現無數佛身,復現一切佛剎。如現相品偈云:一一塵中無量身,復現種種莊嚴剎。是也。
〔六、正中現正依〕,正中現正依者,謂于自身中即現諸佛之身,復現諸佛國土。如成就品偈云:一切剎土入我身,所住諸佛亦復然,汝應觀我諸毛孔,我今示汝佛境界。是也。(所住諸佛,即現正也。示佛境界,即現依也。)
十無礙──佛十無礙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隨疏演義)
謂盧舍那佛說華嚴經,現法界無盡身云,真應相融,一多無礙。雖常在此處,而不離他處,雖遠在他方,而恒住此方。身雖不異,而亦非一;同時異處,而是一身。蓋佛之體用,與法界同故。混萬化而即真,會精粗而一致。圓融無礙,隨機教異耳。(梵語盧舍那,華言凈滿,亦云光明遍照。真應者,即真身應身也。)
〔一、用周無礙〕,謂佛于剎塵等處,現法界身云,起無邊業(yè)用。故經云:一一微塵中,能證一切法,如是無所礙,周行十方國。又云:佛演一妙音,周聞十方國,眾音悉具足,法雨皆充滿。如是等用,無量無邊,法界微塵,無不周遍,是為用周無礙。
〔二、相遍無礙〕,謂佛于十方一切世界,無量佛剎,種種神變,皆有如來示現受生之相。隨現一相,眾相皆具,萬德斯圓。是為相遍無礙。
〔三、寂用無礙〕,謂佛常住三昧,為寂無妨利物,為用即定即用,無礙自在。經云:如來境界不可量,寂而能演遍十方,是為寂用無礙。(梵語三昧,華言正定。)
〔四、依起無礙〕,謂佛雖寂用無心,而能依海印三昧之力,即起無礙之用。經云:眾生形相各不同,行業(yè)音聲亦無量,如是一切皆能現,海印三昧威神力,是為依起無礙。(海印三昧,謂香海澄渟,湛然不動,一切形像,皆于中現,如印印文,以喻如來智海無心,一切眾生皆在其中頓現也。)
〔五、真應無礙〕,真即遮那真身也,應即釋迦應身也。真身是體,應身是用。全體起用,用即是體。故釋迦、遮那,圓融自在,本無二體。經云:如來真身本無二,應物分形滿世間,是為真應無礙。(遮那,梵語具云毗盧遮那,華言遍一切處。梵語釋迦,華言能仁。)
〔六、分圓無礙〕,分即支分,圓即全身。謂支分不礙全身,全身不礙支分。故遮那一一身分,手足眼耳,乃至一毛,皆有舍那全身。經云:佛身一切相,悉現無量佛,是為分圓無礙。
〔七、因果無礙〕,謂佛往昔本生行菩薩行,修習波羅蜜因,而證遮那佛果。故所受報身,及所成事業(yè),亦現十方一切菩薩身云,自在無礙。經云:佛以本愿現神通,一切十方無不照,如佛往昔修治行,光明網中皆演說,是為因果無礙。(梵語波羅蜜,華言到彼岸。)
〔八、依正無礙〕,依謂依報,即佛所依之國土;正謂正報,即佛能依之色身。依正相入,二皆無礙。經云:或作日月游虛空,或作河池泉井水,是為依正無礙。
〔九、潛入無礙〕,謂佛智潛入眾生心內,即名如來藏。雖作眾生,不失自性。如大海水,因風成波,而不失濕性,佛亦如是,隨眾生所感,萬類殊形,而不失自性。經云:汝應觀佛一毛孔,一切眾生悉在中,是為潛入無礙。
〔十、圓通無礙〕,謂佛融大法界而為其身,理無不具,事無不攝。故一多、依正、人法、因果,此彼無礙。經云:一身為無量,無量復為一,了知諸世間,現形遍一切,是為圓通無礙。
十因──玄門無礙十因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疏)
玄門者,即十玄門也。以此十法性德為因,起大業(yè)用,令彼玄門諸法,混融無礙,重重無盡。故云玄門無礙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現〕,謂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唯是真心所現。然法唯心現,全法是心,心既圓融,法亦無礙。經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無定性〕,謂一切諸法,既唯心現,從緣而起,無定性也。所謂小非定小,于一微塵能含太虛;大非定大,輪圍無數入毛端中。經云:金剛圍山數無量,悉能安置一毛端。是也。(輪圍者,金剛輪圍山也。)
〔三、緣起相由〕,謂緣起之法,遞相由藉。然法界緣起,義門無量,略舉十義,緣起方成,故云緣起相由也。(十義者,諸緣各異義、互遍相資義、俱存無礙義、異體相入義、異體相即義、體用雙融義、同體相入義、同體相即義、俱融無礙義、同異圓滿義也。)
〔四、法性融通〕,謂法界之性,圓融通達無礙。然一切事法,依性建立,不異真性。性既融通,事亦如之。故一一微塵,各含法界。經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是也。
〔五、如幻夢〕,幻者,猶如幻師,能以一物為種種物,幻種種物而為一物。夢者,如一夢中所見廣大事業(yè),自謂歷時久遠。經云:如人睡夢中,造作種種事,雖經億千歲,一夜未終盡。是也。
〔六、如影像〕,謂一切法從心所現,而能含明了性,猶如明鏡,各各互現,諸法影像也。經云:遠物近物,雖皆影現,影不隨物,而有遠近。是也。
〔七、因無限〕,謂往昔因中,稱法界性,修無量殊勝之因;故今得果,妙用無邊。經云:往修勝行無有邊,今獲神通亦無量。是也。
〔八、佛證窮〕,佛證窮者,謂佛證果窮極也。故三覺圓明,六通自在,稱法界性,說圓滿經。經云:佛住甚深真法性,所流圓滿修多羅。是也。(三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漏盡通也。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
〔九、深定用〕,深定用者,謂入甚深大定,而起妙用也。蓋以海印等諸三昧力,令一切法,炳然齊現,無礙圓融。經云:入微塵數諸三昧,一一出生塵等定。是也。(海印三昧者,梵語三昧,華言正定。海印是喻,三昧是定。一切諸法,炳然齊現大寂定中。猶如香海,湛然不動,一切色相歷歷顯現,如印印文也。)
〔十、神通解脫〕,解脫,即自在之義。謂佛以神通不思議解脫之力,令一切法,于一法中,建立顯現,圓融自在。經云:于一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法。是也。(三世者,過去、現在、未來也。)
十門──理事無礙十門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疏)
理者,一真法界之性也;事者,一切世間之相也。蓋真如不守,自性隨緣,成一切法。故一切法全理而不礙眾相之發(fā)揮;真理全事而不礙一性之明現。十回向品云:于有為界,示無為法,而不滅壞有為之相;于無為界,示有為法,而不分別無為之性。理事相望,融通無礙,互有不同,開為十門也。
〔一、理遍于事門〕,理遍于事門者,謂一真法界之理,遍在一切事法也。然理無分限,事有分限;事既即理,亦無分限,故一一微塵,具足真理。經云:法性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馀,亦無形相而可得。是也。(三世者,過去、現在、未來也。)
〔二、事遍于理門〕,事遍于理門者,謂理既遍于事,而事亦遍于理。以有分限之事,而具無分限之理。故一微塵,即遍法界也。
〔三、依理成事門〕,依理成事門者,謂依于真如之理,而成世間之事;事無別體,全攬理成。如波依水,全水成波也。(水喻理也,波喻事也。)
〔四、事能顯理門〕,事能顯理門者,謂理無形相,即事而明。事既依理而成,理乃藉事而顯。如波相盡水,體全現也。
〔五、以理奪事門〕,以理奪事門者,謂事相既虛,全體是理。故一切事法,了不可得。般若心經云: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是也。(色受想行識,即五陰也。)
〔六、事能隱理門〕,事能隱理門者,謂真理既隨緣而成事相,遂令事顯而理不現。如水成波,動顯靜隱。經云: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是也。(五道者,天道、人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七、真理即事門〕,真理即事門者,謂真如理性,即是事法。非理之外而別有事。如水即是波,非波之外而別有水。般若心經云:空即是色。是也。
〔八、事法即理門〕,事法即理門者,謂世間一切事法,本無自性,皆由因緣會集而有,舉體即是真性,而不出乎事法之外。般若心經云:色即是空。是也。
〔九、真理非事門〕,真理非事門者,謂事即真理,而非是事。蓋理絕諸相,真妄有異,即妄之真異于妄,故如水濕性,則非波之動相也。(即妄之真,猶如即事之理。異于妄故者,謂理異于事也。)
〔十、事法非理門〕,事法非理門者,謂全理之事,而非是理。蓋以事有差別性相異故,是以舉體全理,而事相宛然,如波之動相,非是水之濕性也。
智慧于境無礙
【三藏法數】
境即法界之理也。謂菩薩以平等智,證于法界之理,理事融通,無有障礙,故名智慧于境無礙。
神通作用無礙
【三藏法數】
謂菩薩由內心證于法界之理,故能以種種神通,應現十方世界,隨機化度,皆無障礙,故名神通作用無礙。
總持無礙
【三藏法數】
謂菩薩獲大總持,于種種善法,持令不失;種種惡法,持令不生。故一切言語諸法分別悉知,皆不忘失,無所掛礙,是為總持無礙。
道法無礙
【三藏法數】
謂菩薩獲大智慧,于大小乘一切道法及世間種種語言文字,悉能通達,照了無礙,是為道法無礙。
色空無礙
【三藏法數】
謂色之體,全是真空;真空之體,不異于色。若色是實色,即礙于空;空是斷空,即礙于色。今既色是幻色,故不礙空;空是真空,故不礙色。故云色空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