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3詞典 1分類詞匯 32
《國語辭典》:貞石(貞石)  拼音:zhēn shí
堅硬的石頭,多用以指碑石。南朝梁。劉孝綽〈司空安成康王碑銘〉:「所以立言貞石,貽厥長世?!?/div>
分類:碑石
《漢語大詞典》:碑刻
碑帖。亦指有文字的碑石。隸釋·漢石經(jīng)〈論語〉殘碑 宋 洪適 釋:“觀遺經(jīng)字畫之妙,非 蔡中郎 輩不能為,以 黃初 后來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豈 魏 人筆力可到!”宋史·呂文仲傳:“ 太平興國 中,上每御便殿觀古碑刻,輒召 文仲 與 舒雅 、 杜鎬 、 吳淑 讀之?!?清 顧炎武 《北岳辨》:“ 宋 初,廟為 契丹 所焚, 淳化 二年重建,而 唐 之碑刻未嘗毀?!?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金石文字》:“ 孫淵如 觀察嘗言:‘吾如官御史,擬請旨著地方官吏保護(hù)天下碑刻?!?/div>
《漢語大詞典》:雕文(彫文)
(1).飾以彩繪、花紋。韓非子·十過:“四壁堊墀,茵席雕文?!?span id="27wna7s" class="book">《舊唐書·職官志三》:“中尚令,掌供郊祀之圭璧、玩器之物。中宮服飾,雕文錯綵之制,皆供之。”
(2).指以彩繪、花紋為飾的物品。《韓詩外傳》卷八:“士不造無用,雕文不粥於肆?!?span id="lrgvnep" class="book">《后漢書·宦者傳序》:“狗馬飾雕文,土木被緹繡?!?br />(3).猶美文。 唐 褚亮 《十八學(xué)士贊·記室參軍虞世南》:“篤行揚(yáng)聲,雕文絶世,網(wǎng)羅百世,并包六藝?!?br />(4).刻文字于碑石。 宋 葉適 《林正仲墓志銘》:“喪死者焚尸,糜其骨,眾薰合和,凌風(fēng)飄颺…… 正仲 雕文禁止,治塚甓藏之,始變其俗。”
彫文:雕繪文采。晏子春秋·諫下一:“今 齊國 丈夫畊,女子織,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而君側(cè)皆彫文刻鏤之觀,此無當(dāng)之管也,而君終不知?!?漢 賈誼 《虡賦》:“妙彫文以刻鏤兮,象巨獸之屈奇兮?!?span id="bbsgxla" class="book">《后漢書·郎顗傳》:“減彫文之飾,損庖廚之饌?!?span id="mod94mz" class="book">《晉書·武帝紀(jì)》:“二月乙亥,禁彫文綺組非法之物。”
《國語辭典》:勒碑  拼音:lè bēi
刻字在碑石上。如:「古人對于重大事件往往勒碑為記?!?/div>
《漢語大詞典》:棗木(棗木)
(1).棗樹。新唐書·五行志二:“八年六月庚寅,京師大風(fēng)雨,毀屋飄瓦,人多壓死者。丙申, 富平 大風(fēng),拔棗木千餘株。”
(2).指棗樹的木材。質(zhì)地堅硬,可用以翻刻碑石上的文字。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嶧山 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卑唐:“ 歐 、 虞 、 顏 、 柳 諸家碑,磨翻已壞,名雖尊 唐 ,實則尊翻變之棗木耳?!?/div>
《漢語大詞典》:箴銘(箴銘)
(1).文體名。箴是規(guī)戒性的韻文;銘在古代??淘谄魑锷匣虮?,兼用于規(guī)戒、褒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箴銘異用,罕施於代。”
(2).泛指規(guī)戒之言。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一三:“我方乞糴忽誦此,箴銘磊落肝脾虛?!?/div>
《漢語大詞典》:石銘(石銘)
刻有文字的碑石。呂氏春秋·安死:“今有人於此,為石銘置之壟上。”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濁漳水:“又有粟窖及鹽窖,以備不虞,今窖上猶有石銘存焉?!?/div>
《國語辭典》:德政碑  拼音:dé zhèng bēi
稱頌政府德政而建立的石碑;亦指地方官任滿,地方鄉(xiāng)紳為他豎碑。本意至善,然后世多流于形式,成為應(yīng)酬性質(zhì),而無法反映事實。唐。白居易新樂府。青石〉:「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文明小史》第一一回:「還要請一個會做古文的孝廉公、進(jìn)士公,替他做一篇德政碑的碑文?!?/div>
《國語辭典》:沒字碑(沒字碑)  拼音:méi zì bēi
沒有刻文字的石碑。比喻人徒具儀表而沒有學(xué)問?!缎挛宕贰>矶?。唐臣傳。任圜傳》:「天下皆知崔協(xié)不識文字,而虛有儀表,號為『沒字碑』?!埂赌鹾;ā返诙换兀骸负脹]來由!給這沒字碑,攪這半天兒?!?/div>
《漢語大詞典》:刻珉
猶刻石。雕刻碑石。珉,美石。 唐 高彥休 唐闕史·裴晉公大度:“將致書於秘監(jiān) 白樂天 ,請為刻珉之詞?!?/div>
《國語辭典》:碑穿  拼音:bēi chuān
古代碑石上的圓孔,用來穿繩引棺入穴。
分類:碑石石上
《漢語大詞典》:銘跡(銘跡)
在碑石上銘刻文辭。穆天子傳卷二:“天子五日觀于 舂山 之上,乃為銘跡于 縣圃 之上,以詔后世?!?郭璞 注:“謂勒石銘功德也, 秦始皇 、 漢武帝 巡守登名山,所在刻石立表,此之類也。”
《漢語大詞典》:謚碑(謚碑)
刻有贈謚制誥的碑石。 元 白珽 《岳武穆精忠廟》詩:“偃月無封檜,棲霞有諡碑?!?/div>
《漢語大詞典》:克石(剋石)
刻石。在碑石上刻字。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正失·封泰山禪梁父》:“壇廣十二丈,高三尺,階三等。必於其上,示增高也,剋石紀(jì)號,著己績也?!?/div>
《國語辭典》:熹平石經(jīng)(熹平石經(jīng))  拼音:xī píng shí jīng
東漢靈帝熹平年間,據(jù)蔡邕等奏,準(zhǔn)正定六經(jīng)文字所刻的碑石經(jīng)文。有《魯詩》、《尚書》、《周易》、《儀禮》、《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種石經(jīng)。后亡失殆盡,近世續(xù)有殘石出土。以漢隸寫成,用筆沖和,結(jié)體方整,應(yīng)規(guī)入矩,波磔不誇張,為當(dāng)時國定標(biāo)準(zhǔn)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