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提彌明 朝代:春秋晉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607 【介紹】: 一作示瞇明。春秋時晉國人。為趙盾車右。有勇力。靈公伏甲士欲殺盾,彌明扶盾而趨。靈公縱惡犬,撲盾,彌明搏殺之。卒死于難。
帝示階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遼西柳城靺鞨也。其小年時。偶于何處拾得銅像二寸許。意以為神明。藏之皮袋。臥起與俱。每飲啖輒以祭。雖剩酒殘肉不擇也。年十八入高麗。謂其為覘國者而捕之以斬。至三刀無所傷。疑其有術(shù)問焉。曰無有也。曰然則何以致此。曰吾平生有所事。或者其力歟。因出示之。其背上若微損。察之則宛然三刀痕也。乃釋之。使歸中國曰。大唐方隆佛法。庶幾其可以行志也。遂隸幽州出家。
續(xù)高僧傳·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貞觀年中。遼西柳城靺鞨名帝示階者。年十八時逃入高麗。拾得二寸許銅像。不知何神明。安皮袋中。每有飲啖酒肉。拔出祭之。逢高麗捉獲。具說我是北邊靺鞨。不信謂是細作。斫之三刀不傷皮肉。疑是神人。問有何道術(shù)。答曰無也。唯供養(yǎng)神明而已。乃出示之。曰此我國中佛也。因說本末??聪癖成嫌腥逗邸K旆胖钔茋?。彼大有佛事。可咨問也。其人得信在懷深厭俗網(wǎng)。今在幽州出家。大聰明有儀止。巡講采聽。隨聞便解。有疑錄出。以問者皆深隱。遠思者難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介諶(一○八○~一一四八),號無示,俗姓張,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年十六禮崇德慧微落發(fā)。辭謁徑山悟、佛鑒勤。晚依守卓,悉得其道。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住臨安府顯寧寺,未幾,擢蘆山、瑞巖、育王,道法大振。高宗紹興十八年卒,年六十九。為南岳下十五世,長靈守卓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釋顯示 朝代: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解義篇
示瞽庵。脫白于一山元公。一山度四弟子。取法華開示悟入為名。師當?shù)诙C@示。號瞽庵。出臺之寧海盧氏之子。古貌長身。寡言笑清。儉自持。一榻二十年。瀟然如在逆旅。習(xí)教觀。從師于萬壽。師見其天資峻利。有一瀉千里之勢。乃曰。子蓋從吾師游乎。他日大顯南岳一宗。吾于子有望矣。示。遂事佛海。至正初。出世隆壽教寺。大唱臺衡為海內(nèi)名浮屠。寔師啟之也。鹽官海岸崩。民朝夕揣惴??譃轸~鱉。行省脫驩公憂之甚。請師親履其地。建水陸大會七晝夜。師冥心觀想。取海沙祝之。帥其徒遍擲其處。凡足跡所及。岸為弗崩。人咸異之。天歷改元。升主顯慈集慶二寺。皆杭之名剎。師處之泊然。至正七年。師八十矣。錢塘諸名山。以耆舊凋謝。唯師一人巋然。如魯靈光。又以大普福起之。師堅臥不應(yīng)。門人進曰。和尚自為計固善矣。其如斯道何。師強赴之。居亡何竟。拂衣旋故丘。開鏡清閣。而深蟄焉。因覽諸家所注首楞嚴。繁簡失當。方將折衷其說。為之疏解。俄疾作。召至四眾。以唯心凈土。惓惓為勉。其中或未解師意。師厲聲曰。死生難。死生難。遽索觚書偈而寂。壽八十六。臘七一十。寂后七日。法屬以陶器奉蛻質(zhì)。葬于里之峨眉山松花塢。師之所自卜也。師梵貌魁碩。言吐清麗。諸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平生以流通教法。為第一義。茍有召者。未嘗不應(yīng)。屢感天雨華之祥。然于佛乘文事。俱不偏廢。出處語默。則未始離乎止觀。所著書。有四教儀紀正。天岸外集。并行于世。示瞽庵。壽六十九而化。則入我明矣。二師。孜孜為教。其弘闡開化。一本山家諸師之論。罔敢違越。可謂知尊者翼道之功。而號善繼善述者矣。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顯示,字瞽庵。姓盧氏,寧海人也。母金氏,夢寶陁大士,見五色云中,覺而有娠,及生男。幼而凝靜,不好嬉逐。稍長,神氣灑然,有出塵之思。二十一,投會稽悟本院為沙彌,一山元為之脫白。一山度弟子四人,取醍醐經(jīng)開示悟入為之名曰:顯示。元天歷初,受比邱大戒,即踰濤江而西,欲講天臺教觀。時天岸濟方主萬壽圓覺寺,顯示往事焉,久之,濟見其天機峻利,一日千里之勢,乃曰:子盍從吾師游乎?他日大顯南岳一宗,吾于子有望矣。濟之師即佛海也,佛海倡道于上天竺靈感觀音教寺,來受經(jīng)者云蒸海涌。顯示雜多士中,晝夜研摩三觀十乘之旨,察其密微,至于蠶絲牛毛,設(shè)有疑難,進而質(zhì)諸佛海。退與四方俊彥縱橫切磋,不至于洞達弗止。精積日久,大小乘部,文義字句,瞭于心胸。有叩之者,辯口如水東注,不見所窮,朋類推服,恒以為不可及。佛海器之,命為司賓。及佛海退居南天竺,虎巖頤來紹,其后升掌懺摩,而賢叟思又延居首座,鍊徒牧眾,不異常時。至正五年,始出世隆壽教寺,田畝侵蝕,董而理之,殿宇頹壞,葺而新之。如是者,十有二載。雖蕞爾蘭若,聲望日增,遷雷峰顯嚴教寺,破屋殘僧,觸目皆凄涼之境。顯示既至,學(xué)侶漸集。復(fù)其舊規(guī),蔚為勝地,人以為難。越六年,江浙省丞力聘主崇恩演福教寺,寺當兵燹之馀,鞠為荒墟。顯示為創(chuàng)丈室五楹,以納負笈之士,遇有咨問,悉竭平昔所蘊,亹亹而語之。至于南屏霅川之同異,尤嚴于斷制,??引諸家經(jīng)疏,辯證無遺。或惜其過勞,笑謝曰:桑門為法忘軀,義所應(yīng)爾,子以為勞乎?會元季喪亂,兵禍日亟,飄然東邁,向悟本樵山棲焉。屏絕人事,顓志于西方凈土之學(xué),終日系念,未嘗少忘,屢感瑞應(yīng)。明室初興,定鼎金陵,草創(chuàng)伊始,佛教復(fù)隆。洪武四年,出游虎林。未幾,順寂于太平興國傳法教寺,神思不亂,如返故廬。再踰年,其弟子知曉,函靈骨歸,藏受經(jīng)祖塔之側(cè)。顯示古貌頎躬,寡于言笑,以清儉自持,一榻二十年,蕭然如在逆旅。當時齒臘相亞,職業(yè)相若,而據(jù)席名山,自顯示視之,澹然如無所系念。其出世為人,皆迫于群情,不得已而起。性不樂時俗,藻麗章句,凡有述作,一本山家諸師之論,人謂:“能衍佛海之道,傳之方來,動靜出處,綽有可觀?!闭\不誣也。宋文憲濂為摭其遺行,而銘諸塔,具《芝園后集》。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示應(yīng)。寶曇其別號也。其先世。自汴入?yún)?。宋丞相王文穆公之后。有居吳興者。祖父皆隱德弗耀。唯信慕出世法。母朱氏。奉佛尤謹。一夕夢僧踵門而娠。既而有僧自天目來。知斷崖禪師謝世。正夢時也。自是人皆謂。師為斷崖再世。在襁褓中。遇僧輒喜而笑。解禮佛疊足而坐。所至緇白景從。莫不皆以和尚稱之。雖老師宿德致敬。坦不為讓。人爭施金帛。得之隨方立僧伽藍造佛像。馀則給施貧乏。高皇即位。訪求山林遺逸。及有道行之士。師被徵。應(yīng)對稱旨。賜膳慰勞。久之。令居龍河天界寺。洪武十一年。上以峨眉乃普賢應(yīng)化之地。久乏唱導(dǎo)之師。曰無如應(yīng)者。召見慰而遣之。居八年。蜀人咸被其化。時諸藩邸王侯士庶。施者日至。乃于絕頂光相寺。范銅鑄大士像。構(gòu)重板屋以覆之。二十四年。分僧清理釋教。上諭僧錄司官。寶曇居蜀。人服其化。就委區(qū)理。訖事來朝。以次年六月。復(fù)命京師。處置如式。深得上心。天顏大悅。因奏先所居吳門集云妙隱大云三阿練若。同一根蒂。今離而為三。乞合為一。上是其言。敕賜南禪集云之額。期十月陛辭而還。而疾作矣。以六月初九日。瞑目跏趺而逝。時隆暑。顏色不變。芳香襲人。得壽五十有九。僧臘如之。上聞。為之傷悼。尋遣官諭祭。飯僧三千員。茶毗。會者以萬計。其徒分遺骨。歸姑蘇峨眉。各建塔奉之。信士李正。因親侍日久。凡出處不約而先至。后事尤盡心焉。師平生不作表襮之行。而世共尊之。不為溢美之言。而人益信之。屢營梵剎。不居其功。云之若遺焉。非其了達生死皆如幻夢者。能若是乎。

人物簡介

維基
甘敬脩(1410年—?年),字示勉,四川敘州府富順縣人,軍籍,治《詩經(jīng)》,年三十歲中式正統(tǒng)四年己未科第二甲第十八名進士。八月二十九日生,行二,曾祖甘壽;祖甘志高;父甘雨;母施氏。具慶下,妻姜氏,兄敬儒,弟敬身。由縣學(xué)增廣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十八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十三名。

人物簡介

維基
劉鹿鳴,字子示,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匠籍。河南鄉(xiāng)試第七名,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第二百七十一名,登三甲第八十八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
魏應(yīng)嘉,字示周,號賓吾,又號易山,南直隸興化縣(今江蘇省興化市)人,祖籍湖州烏程縣,明朝官員、學(xué)者、書法家。萬歷三十二年甲辰科(1604)進士,授汝寧府推官,官至兵部左侍郎。曾代祠孟廟,條陳三大案事。魏應(yīng)嘉為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三十三年八月授河南汝寧府推官。當?shù)赝梁赖満Π傩眨簯?yīng)嘉到任后立除之。三十七年十月回鄉(xiāng)守制。四十年三月復(fù)除山東萊州府推官。升任兵科給事中,上書請立太子,又屢次上疏說明時務(wù)及輔臣失職狀。改任刑科給事中,上疏請求放還宮女。天啟初年,商議保留泰昌年號來繼承大統(tǒng),在明末三案中侃侃言無所顧畏。不久升任吏科都給事中(“小天官”),負責(zé)京察事宜。履職期滿,升任太常寺少卿,作為欽差代祠孟廟,又歷任大理寺右少卿、太仆寺卿、兵部左侍郎,不久以年老為由請求致仕。明思宗朱由檢列舉魏應(yīng)嘉在邊疆方面的功勞,有所恩賜,但是不再起用。魏應(yīng)嘉在家鄉(xiāng)閑居三十年,精研理學(xué)。歲饑,赴南京為鄉(xiāng)人請命,變賣財產(chǎn)買進糧食賑濟災(zāi)民。相傳去世那天提前沐浴更衣,端坐而卒,當天仍然讀詩作賦飲酒談笑如常時?!断特S重修興化縣志》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5—1690后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字珍示,號誠齋。張溥、夏允彝弟子。入清,康照三年成進士,官內(nèi)閣中書,薦修《大清會典》。擢禮部主事,官至御史。工詩,為王士禛詩弟子。有《誠齋詩文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三十五
盛符升,字珍示,昆山人??滴跫壮竭M士,歷官御史。有《誠齋詩集》。
清詩別裁集
字珍示,江南昆山人??滴跫壮竭M士,官御史。著有《誠齋詩集》?!鸫購南目脊σ椭儆?,與云間諸先哲相切磨。既出王新城尚書門,所詣益進。徐司寇健庵評其詩,謂原本少陵,詩外別有事在,非溢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