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823,分55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制禮
禮官
禮記
恩禮
盛禮
知禮
行禮
備禮
禮畢
無禮
禮意
復(fù)禮
三禮
盡禮
禮讓
《國語辭典》:制禮(制禮)  拼音:zhì lǐ
制作禮儀?!妒酚?。卷四三。趙世家》:「圣人觀鄉(xiāng)而順宜,因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文選。曹丕。典論論文》:「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div>
《國語辭典》:禮官(禮官)  拼音:lǐ guān
職官名。職司禮儀的官?!吨芏Y。春官。宗伯》:「禮官之屬,大宗伯卿一人?!埂稘h書。卷五。景帝紀》:「其與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禮官具禮儀奏?!?/div>
《國語辭典》:禮記(禮記)  拼音:lǐ jì
書名。漢戴圣所輯,四十九篇。為十三經(jīng)之一,大抵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學(xué)所記。有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元陳浩集說、清孫希旦集解等。也稱為「小戴禮記」。
《國語辭典》:恩禮(恩禮)  拼音:ēn lǐ
特別的禮遇?!逗鬂h書。卷一三。隗囂傳》:「帝報以手書曰:『……自今以后,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gòu)之言?!蛔允嵌鞫Y愈篤?!?/div>
《漢語大詞典》:盛禮(盛禮)
(1).盛大的禮儀。 晉 劉琨 《勸進表》:“臣等各忝守方任,職在遐外,不得陪列闕庭,共觀盛禮,踴躍之懷,南望罔極。”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尚愧微軀在,遙聞盛禮新?!?明 劉基 《牡丹會詩序》:“予嘗見世俗之為宴集,大率以聲色為盛禮?!?br />(2).豐厚的禮物。《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鄒老人 ﹞當(dāng)下就央了一封先容的薦書,備了一副盛禮去謁 徐公 ?!?/div>
《國語辭典》:知禮(知禮)  拼音:zhī lǐ
1.通曉禮節(jié)?!?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又在外邊學(xué)得恁知禮,會打躬作揖!」《紅樓夢》第六六回:「人說他不知禮,又沒眼色。」
2.人名。(西元960~1020)北宋高僧,俗姓金,字約言,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幼年出家為僧,精研律典和天臺宗教義。淳化二年(西元991)受請住持四明祥符寺,廣弘天臺宗教法,學(xué)徒云集。至道元年(西元995)移居保恩院。大中祥符六年(西元1013)創(chuàng)設(shè)念佛施戒會,結(jié)合僧俗萬馀人同修念佛、發(fā)菩提心。從唐會昌毀佛以來,天臺宗漸趨衰微,至知禮天臺宗始蔚然中興。著有《十不二門指要鈔》二卷、《四明十義書》二卷等傳世,著名弟子有尚賢、本如、梵臻等。
《國語辭典》:行禮(行禮)  拼音:xíng lǐ
1.以鞠躬、作揖等方式表達敬意?!抖Y記。曲禮下》:「君子行禮,不求變俗?!埂都t樓夢》第六二回:「雖眾人要行禮,也不曾受。」
2.舉行某種儀式?!冻蹩膛陌阁@奇》卷五:「與他家往來得熟,其日因為他家成婚行禮,也來看看耍子?!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呋兀骸赶纫蝗站驼埨舷壬絹盱糁旋S戒一宿,以便行禮?!?/div>
《漢語大詞典》:備禮(備禮)
謂禮儀周備。詩·小雅·魚麗序:“美萬物盛多,能備禮也?!?漢 蔡邕 《郭有道碑》:“州郡聞德,虛己備禮,莫之能致。”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終制:“今年老疾侵,儻然奄忽,豈求備禮乎?”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余聞 隆興 、 乾道 中,不能擊 龍大淵 、 曾覿 ,不得為有名臺諫;公不但備禮彈劾,必極論罷斥乃已?!?/div>
《漢語大詞典》:禮畢(禮畢)
樂名。隋書·音樂志下:“《禮畢》者,本出自 晉 太尉 庾亮 家, 亮 卒,其伎追思 亮 ,因假為其面,執(zhí)翳以舞,象其容,取其諡以號之,謂之為《文康樂》。每奏《九部樂》終則陳之,故以‘禮畢’為名?!?/div>
分類:禮畢樂名
《國語辭典》:無禮(無禮)  拼音:wú lǐ
不懂禮法、禮數(shù)?!对娊?jīng)。鄘風(fēng)。相鼠》:「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埂短普Z林。卷三。方正》:「臣知杖無禮之人,不知打神策軍將?!?/div>
《國語辭典》:禮意(禮意)  拼音:lǐ yì
1.禮經(jīng)的意義?!肚f子。大宗師》:「子貢趨而進曰:『敢問臨尸而歌,禮乎?』二人相視而笑曰:『是惡知禮意。』」《書經(jīng)。周官》唐。孔穎達。正義:「或據(jù)禮文,或取禮意,雖言有小異,義皆不殊。」
2.以禮表示敬意。《漢書。卷七一。雋不疑傳》:「勝之知不庸非庸人,敬納其戒,深接以禮意,問當(dāng)世所施行?!埂稏|周列國志》第六回:「州吁見陳侯禮意殷勤,不勝之喜?!?/div>
《國語辭典》:復(fù)禮(復(fù)禮)  拼音:fù lǐ
實踐禮義?!墩撜Z。顏淵》:「克己復(fù)禮為仁。」《晉書。卷九二。文苑傳。李充傳》:「室有善言,應(yīng)在千里,況乎行止復(fù)禮克己?!?/div>
《國語辭典》:三禮(三禮)  拼音:sān lǐ
1.漢以后通稱《周禮》、《儀禮》、《禮記》為「三禮」。
2.祭祀天神、地祇、人鬼之禮。《書經(jīng)。舜典》:「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jié)h??装矅?。傳:「三禮,天地人之禮?!埂端鍟>砹?。禮儀志一》:「唐、虞之時,祭天之屬為天禮,祭地之屬為地禮,祭宗廟之屬為人禮。故書云命伯夷典朕三禮。」
《國語辭典》:盡禮(盡禮)  拼音:jìn lǐ
極盡禮儀。《論語。八佾》:「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埂毒劳ㄑ?。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馬萬群本是個清官,聞知此信,一口氣得病數(shù)日身死。馬德稱哀戚盡禮,此心無窮。」
《國語辭典》:禮讓(禮讓)  拼音:lǐ ràng
守禮而不爭奪。如:「只要用路人彼此禮讓,當(dāng)可減少許多交通事故的發(fā)生。」晉。陸機吳趨行〉:「禮讓何濟濟,流化自滂沱?!埂杜f唐書。卷九。玄宗本紀下》:「于時垂髫之倪,皆知禮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