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907 【介紹】: 清內務府漢軍正白旗人,姜氏,一作蔣氏,字受之。咸豐間以拜唐阿為清漪園苑丞。光緒間歷內閣學士,理藩院、兵部、戶部侍郎,刑部尚書兼步軍統領,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致仕。卒謚文恪。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857—1910 【介紹】: 清安徽合肥人,字禮卿,一字季逑。光緒九年進士,授檢討。出督淮南鹽政。授淮揚海道。旋出任歐洲留學生監(jiān)督年余。自負有經世之略,對中西政教利弊,探討有得,對中外學制,尤有心得。有《金粟齋遺集》。維基
蒯光典(1857年—1910年),字禮卿、理卿,號季述,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同進士出身。蒯德模之子。
人物簡介
字佩初,號南公,晚號潛虛老人,齋名紫荊精舍、掃塵齋等。湖南湘鄉(xiāng)人。湘軍重要將領王人樹之孫、王珍侄孫。清末民初藏書家和詩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舉人。光緒三十一年(1905)任湘鄉(xiāng)中學堂首任監(jiān)督。民國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1933-1937)任湖南船山學社董事長。著有《湘武述聞》《雨絲集》《小招隱館后甲子詩編》《小招隱館談藝錄》等。
人物簡介
曹元弼(1867-1953) 字谷孫,又字師鄭,一字懿齋,號叔彥,晚號復禮老人,又號新羅仙吏,室名復禮堂。清初其祖先自安徽歙縣遷至江蘇吳縣。1881年以童試第四名進入學宮受教,元和(蘇州)訓導唐毓和閱卷傾佩,以女妻之。1885年入江陰南菁書院肄業(yè),從黃以周問學。時海內才俊云集南菁書院,先生尤與張錫恭、唐文治交往甚篤。同年奪得拔貢生第一名。1897年張之洞轉任兩湖總督,延聘主講兩湖書院,在書院先生與梁鼎芬共輯《經學文鈔》,相與論學者,有馬貞榆、陳宗穎、胡元儀、陳慶年、王仁俊、楊守敬、桑宣、蒯光典、姚晉圻等。1908年,江蘇巡撫陳啟泰薦舉并以其所著《禮經校釋》呈御覽,賞翰林院編修,同年江蘇奏設存古學堂,延請為經學總教有《孝經學》七卷、《禮經學》七卷、《禮經校釋》二十二卷、《周易鄭氏注箋釋》十六卷、《古文尚書鄭氏注箋釋》四十卷、《復禮堂文集》十卷、《復禮堂述學詩》十五卷。1911年辭去存古學堂總教,不久辛亥革命爆發(fā),江蘇存古學堂停辦,長嘆曰:"天乎!與子偕隱,矢死靡他。"自此閉戶絕世殫心著述,所往來者僅葉昌熾、鄒福保、張錫恭、朱祖謀、王季烈、劉錦藻、劉承干數子耳。其后袁世凱設禮制館,以書幣來聘,不從。 平生專精三禮,奄貫五經,門下高足亦有成就,如經學家沈文倬、文獻學家王欣夫、詩詞名家錢仲聯、古文字學家唐蘭、書法家王蘧常、文史學家吳其昌、經學家畢壽頤等。有《孝經學》七卷、《禮經學》七卷、《禮經校釋》二十二卷、《周易鄭氏注箋釋》十六卷、《古文尚書鄭氏注箋釋》四十卷、《復禮堂文集》十卷、《復禮堂述學詩》十五卷。維基
曹元弼(1867年—1953年),字谷孫、師鄭、懿齋,號叔彥、新羅仙吏、復禮老人,齋名復禮堂。江蘇吳縣人,進士出身。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登進士,同年五月,授內閣中書。后經張之洞邀請,主講兩湖書院,后任湖北存古學堂總教等。長兄曹元恒,次兄曹福元。堂兄曹元忠 (資政院)。譜兄唐文治。元配唐氏,六合訓導唐毓和之女,繼配吳縣王氏、上虞柴亞蘭。1948年7月4日,八十二歲曹翁與六十二歲柴小姐在閶門西街三十四號的婚禮引起轟動。1953年10月22日去世。
人物簡介
曾光爔(1867年7月16日—1934年3月24日,同治六年六月十五日-民國二十三年3月24日),字禮藩,原名光魯。四川省邛州直隸州外北九龍鄉(xiāng)(今南君平鄉(xiāng)江山村)人,其祖籍乃廣東嘉應直隸州長樂縣人氏,清初遷入四川簡州文廟溝,后遷至邛州。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科進士,曾任法部主事、湖南省安福縣(今臨澧縣)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