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823,分55頁顯示  上一頁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賻禮
告禮
協(xié)禮
屈禮
逾禮
歲禮
順禮
內(nèi)禮
望禮
道禮
禮花
贄禮
祖禮
墜禮
陽禮
《漢語大詞典》:賻禮(賻禮)
送給喪家的禮物。亦指贈(zèng)送禮物以助人治喪。 漢 王充 論衡·量知:“貧人與富人,俱賫錢百,并為賻禮死哀之家。”舊唐書·郭子儀傳:“雖賻禮加等,輟朝增日,悼之流涕,曷可弭忘?!?span id="osd9l7o" class="book">《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儻吾弟居喪,可為賻禮?!?/div>
《漢語大詞典》:告禮(告禮)
(1).指報(bào)帝王之喪。 唐 韓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某前年被詔,告禮 幽州 ?!?馬其昶 校注:“﹝ 貞元 ﹞二十一年正月, 德宗 崩,以 藩 ( 李藩 )為告哀使,故至 幽州 。”
(2).古代帝王、官吏出行時(shí)的祭告之禮。亦特指帝王的告廟禮。儀禮·聘禮“釋幣於行” 唐 賈公彥 疏:“大夫雖三祀,有行無常祀。因行使,始出有告禮而已?!?span id="rukvnap" class="book">《宋史·禮志五》:“告禮:古者天子將出,類於上帝,命史告社稷及圻內(nèi)山川。又天子有事,必告宗廟,歷代因之。”
《駢字類編》:協(xié)禮(協(xié)禮)
周禮:大史大會(huì)同朝覲,以書協(xié)禮事。
《漢語大詞典》:屈禮(屈禮)
(1).曲盡禮儀。陳書·高祖紀(jì)上:“屈禮交盟,神祇感咽,故能使舟師并路,遠(yuǎn)邇朋心?!?br />(2).謂屈身降禮。新唐書·韋思謙傳:“性謇諤,顏色莊重,不可犯。見王公,未嘗屈禮。”
《漢語大詞典》:逾禮(逾禮)
亦作“踰禮”。
(1).違反禮法。 漢 王充 論衡·答佞:“小人縱貪利之欲,逾禮犯義,故進(jìn)得茍佞,茍佞則有罪。” 宋 惠洪 冷齋夜話·邪言罪惡之由:“師曰:‘若以邪言蕩人淫心,使彼逾禮越禁,為罪惡之由,吾恐非止墮惡道而已?!?林紓 《譯〈賊史〉序》:“豪門朱邸沉沉中,踰禮犯分,有百倍於窮巷之荒傖者,乃百無一知?!?br />(2).謂行動(dòng)超出禮儀所要求。陳書·徐陵傳論:“ 孝克 砥身厲行,養(yǎng)親逾禮,亦 參 閔 之志歟!”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孝行》:“ 孟景休 事親以孝聞,丁母憂,哀毀逾禮,殆至滅性?!?清 王源 《文林郎中書科中書舍人侯君墓志銘》:“君數(shù)年來積勞成疾,至是哀毀逾禮,遂不起?!?/div>
《駢字類編》:歲禮(歲禮)
庾信周郊祀五帝歌:神班其次,歲禮其常。
《漢語大詞典》:順禮(順禮)
順從禮儀。國語·晉語四:“君補(bǔ)王闕,以順禮也?!?韋昭 注:“補(bǔ)王失位之闕,以順為臣之禮?!?span id="zy4g444" class="book">《后漢書·輿服志上》:“故禮尊尊貴貴,不得相踰,所以為禮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順禮也?!?/div>
分類:順從禮儀
《駢字類編》:內(nèi)禮(內(nèi)禮)
徐堅(jiān)論刑獄表上天之道,先春而后秋;圣人制法,外刑而內(nèi)禮。
《漢語大詞典》:望禮(望禮)
猶望祭。《漢書·禮樂志》:“條理信義,望禮五岳?!?/div>
分類:望祭
《國語辭典》:道禮(道禮)  拼音:dào lǐ
道義、道德。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二折:「我將這行仁慈有道禮忒忠孝的申生,我委實(shí)下不得手?!挂沧鳌傅览怼?。
《國語辭典》:禮花(禮花)  拼音:lǐ huā
指舉行慶祝典禮時(shí)所施放的煙火。
《漢語大詞典》:贄禮(贄禮)
拜見時(shí)贈(zèng)送的禮物。 明 無名氏 《鳴鳳記·嚴(yán)嵩慶壽》:“且進(jìn)見之時(shí),必有贄禮?!?span id="vrf4kd9"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七五回:“這是一份贄禮,卻送得那么重!”
《漢語大詞典》:祖禮(祖禮)
舉行祭路神的儀式。后漢書·馬成傳:“ 建武 四年,拜揚(yáng)武將軍……發(fā) 會(huì)稽 、 丹陽 、 九江 、 六安 四郡兵擊 李憲 ,時(shí)帝幸 壽春 ,設(shè)壇場,祖禮遣之。”
分類:儀式
《韻府拾遺 薺韻》:墜禮(墜禮)
南史江敩傳問世立后。禮無其文。荀顗無子立孫。墜禮之始。
《漢語大詞典》:陽禮(陽禮)
指古代鄉(xiāng)射飲酒之禮。屬男子之禮。周禮·地官·大司徒:“二曰以陽禮教讓,則民不爭?!?鄭玄 注:“陽禮,謂鄉(xiāng)射飲酒之禮也?!?俞樾 群經(jīng)平議·周禮一:“陽禮與陰禮對文……陰禮為婦人之禮,則陽禮為男子之禮明矣。古人行禮,凡祭祀、賓客、喪紀(jì)之禮,婦人皆得與焉;惟鄉(xiāng)射、飲酒,純乎男子之事,而婦人不與,故曰陽禮。”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先王制陽禮於百姓,興民讓於九州,覩射飲之斯在,知政教之所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