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蘊之。洪邁婿。為鄭伯熊弟子。孝宗隆興元年進士第一。累官太子詹事、煥章閣待制、禮部尚書。官至侍從,無所表現(xiàn)。全宋詩
木待問(一一四○~?),字蘊之,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館閣錄》卷七)。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授簽書平江軍節(jié)度判官(《吳都文粹續(xù)集》卷八《平江府簽判廳勤繼堂記》)。乾道八年(一一七二)為秘書省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次年,遷著作佐郎、著作郎(《南宋館閣錄》卷七、八)。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為起居舍人(《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八年,累遷中書舍人(《宋會要輯稿》職官三之二一)。出知吉州(同上書職官七二之四四)、寧國府。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知福州(《淳熙三山志》卷二二),歷知湖州、婺州(《攻愧集》卷三五《新知湖州木待問改知婺州制》)。累官禮部尚書(《宋歷科狀元錄》卷六)。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六二六一
木待問(一一四○——?),字蘊之,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隆興元年舉進士第一名,年二十四,授平江簽判。歷官著作郎。淳熙六年除起居舍人,進起居郎兼權中書舍人。出知吉、湖、寧國、福、婺諸州府,屢遭論劾。嘉泰二年為禮部侍郎,累官禮部尚書,卒,贈少師、光祿大夫。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七之一二、職官七二之四四、七三之六五、七四之四、選舉一之二六,《宋歷科狀元錄》卷六,《南宋館閣錄》卷七,《宋史》卷三三。
人物簡介
【生卒】:1141—1200 【介紹】: 宋徽州黟縣人,字謙之。汪勃孫。以郊恩補江陰主簿,調(diào)余干丞。改宣教郎知新建縣,究心荒政。孝宗淳熙八年進士。通判紹興府。徙知武岡軍,建請辟貢院,增貢員,以變尚武民風。秩滿,除太常博士兼禮部郎官、樞密院檢詳,充館伴正旦使。歷右司郎中兼檢討玉牒、起居舍人,官終侍御史兼侍講。有《所形集》。
人物簡介
【生卒】:1142—1222 【介紹】: 宋簡州陽安人,寓居德清,字德修,號后溪,一號山堂。孝宗乾道五年進士。淳熙中召對論恢復事,謂驟進與偷安均為誤國。由校書郎除右正言、知果州。光宗時任殿中侍御史,旋出為江西提刑,改夔州。寧宗即位,除侍御史,遷起居郎。以諫罷朱熹事,被劾去。慶元黨禁間,撰《涪州學記》,被再劾奪職,謫居房州。黨禁解,起知眉州,累遷知潼州府,升顯謨閣直學士。卒謚文節(jié)。有《后溪集》。后人輯有《鶴林詞》。全宋詩
劉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號后溪,一號山堂,簡州陽安(今四川簡陽西北)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任劍南東川節(jié)度推官,辟為潼川提刑司檢法。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為太學正,累遷右正言,出知果州。光宗即位,除軍器少監(jiān),為殿中侍御史,出知夔州。寧宗即位,除侍御史,遷起居郎。韓侂胄擅朝禁偽學,劉撰《涪州學記》,被指為謗訕,奪職,謫居房州。侂胄誅,歷知襄陽、遂寧、潼川府。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有《后溪集》十卷,已佚。后人輯有《鶴林詞》一卷。事見《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劉閣學墓志銘》,《宋史》卷三九七有傳。今錄詩八首。全宋文·卷六三一三
劉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號后溪,簡州陽安(今四川簡陽北)人。乾道五年進士及第,除劍南東川節(jié)度推官。淳熙中累遷校書郎,知果州。光宗立,除軍器少監(jiān)兼權侍左郎官,為殿中侍御史。出為潼川運判,江西、夔州提刑。寧宗即位,除侍御史,改司農(nóng)少卿,進起居舍人、起居郎。為韓侂胄黨所排,奉祠,后又謫居房州。久之,起知眉州,除潼川提刑、權知瀘州。侂胄誅,歷知襄陽、遂寧、潼川府。升顯謨閣直學士,提舉宮觀。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謚文節(jié)。光祖為當世名臣,趙汝愚稱其論諫激烈似蘇軾,懇惻似范祖禹,世以為名言。為文渾厚正大似其人,詩尤清婉。著有《后溪集》百馀卷,《峴山》、《鶴林》、《金泉》、《眉山》等集合若干卷,《諸經(jīng)講義》若干卷,惜皆佚。見真德秀《劉閣學墓志銘》(《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宋史》卷三九七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人。高宗朝宦者。為孝宗所親信,淳熙末積官至保信軍承宣使,后命提舉重華宮。以建儲有功,寧宗即位,任入內(nèi)內(nèi)侍省都知,兼重華、慈福宮承受,充提舉皇城司,遷中待大夫。在內(nèi)侍中與邵成章并知名。
人物簡介
【生卒】:?—1206 【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字立之。王十朋子。由太學以恩補承務郎。累官知黎州,平定邊亂。移知常州,以明義、厚俗、省爭訟為本。后為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凡居官遇事有法理不順者,皆直前疏治,面折無諱,以果敢激烈稱。全宋文·卷六三九四
王聞禮,字立之,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十朋子。以父恩補承務郎,監(jiān)湖州烏青鎮(zhèn),徙泉州惠安丞。辟為四川鈐轄干官兼制司,再辟機宜文字。歷知常州、德安府。改太府丞,除考功郎。出任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加直秘閣,提舉沖佑觀。開禧二年六月以疾卒。見葉適《運使直閣郎中王公墓志銘》(《水心文集》卷一七)。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泉州南安人,字彥禮。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教授循州,講授不倦。知寧德縣,以最聞。通判廣州,督師御??苡锌?。知新州,奏減丁米,民德之。累遷度支駕部郎官,奉祠歸。起知興化郡卒。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寧國府宣城人,字問禮。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授潭州教授,改通州。州學舊刊《三諫集錄》,載章惇奸狀,惇之孫時為郡守,欲毀其板,宗放執(zhí)不與。調(diào)太平州,四方學徒至者數(shù)百人。改知蘭溪縣,摧折豪強,奸吏屏氣。以薦授廣州通判,請祠祿歸。全宋詩
林宗放,字問禮,自號拙庵老人(《宛陵群英集》卷三),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進士。歷潭州、通州、太平州教授,知蘭溪縣,授廣州教授,乞祠歸。事見明嘉靖《寧國府志》卷八中。今錄詩十五首。全宋文·卷六六七七
林宗放,字問禮,自號拙庵老人,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登淳熙十四年進士第,歷潭州、通州、太平州州學教授,知蘭溪縣,遷廣州通判,乞祠致仕。見《宛陵群英集》卷三,嘉靖《寧國府志》卷八中。
人物簡介
傅伯壽,字景仁,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居晉江(今福建泉州)。自得子。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乾道八年(一一七二)再舉博學宏詞科。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為著作佐郎,遷著作郎(《南宋館閣錄》卷七、八)。歷知道州、漳州。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除禮部郎中(《宋會要輯稿》禮一五之六一)。三年,出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五年,改兩浙西路提點刑獄(《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以韓侂胄薦,召除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寧宗慶元中出知建寧府。嘉泰二年(一二○二),為翰林學士。三年,為吏部尚書,兼秘書省檢閱文字,兼實錄院修撰(《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官至簽書樞密院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二九)?!?a target='_blank'>宋史翼》卷四○有傳。今錄詩七首。全宋文·卷六二六三
傅伯壽,字景仁,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復中乾道八年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丞、著作郎、尚書司封郎,出知道州、漳州。光宗即位,入為朝散大夫、禮部郎中、實錄院檢討官,出為浙西提刑。復入,除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寧宗慶元初,拜翰林學士,遷禮部尚書,以徽猷閣學士出知建寧府。嘉泰中,復為翰林學士。知制誥。三年,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辭不拜,除在京宮觀,卒。嘉定初,臣僚奏論其諂附韓侂胄,追三官。見《南宋館閣錄》卷七、八,《宋宰輔編年錄》卷二○,《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宋史翼》卷四○。
人物簡介
【介紹】: 金大名路人,本名酌,字子敬。穎悟博學,淹貫經(jīng)史。世宗大定二十八年進士。為泰安州刺史。山東被兵,地方官望風而逃,安禮獨團練繕完,為御守計。蒙古兵至,城破被執(zhí)死。
人物簡介
【生卒】:?—1209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深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知分宜縣。歷官諸軍審計、宗正簿、太常少卿、淮南轉(zhuǎn)運判官兼淮東提點刑獄、大理少卿。寧宗立,擢吏部尚書兼給事中。因諂事韓侂胄,官至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事兼參政。侂胄誅,降兩官,泉州居住。有《涉齋集》。全宋詩
許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縣(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薦除諸軍審計,遷宗正簿。十五年,為拾遺。光宗受禪,除軍器監(jiān)、遷太常少卿,以言者罷。紹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東路運判兼提刑,以事貶知廬州。召除大理少卿。寧宗即位,除吏部尚書兼給事中。以諂事韓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兼參政。韓敗,降兩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有文集三十卷及《涉齋課藁》九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所錄許綸《涉齋集》,輯為許綸《涉齋集》十八卷(按綸為及之子,集中卷二有《綸子效靖節(jié)止酒體賦筠齋余亦和而勉之》可證。綸當為及之詩的編集者,《永樂大典》誤署為作者,今訂正)?!?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四有傳?!≡S及之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涉齋集》為底本,酌校他書引錄。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三五六
許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隆興元年進士,知袁州分宜縣,以薦除諸軍審計,遷宗正簿。淳熙十五年,彷唐制復置拾遺、補闕之官,首以及之為拾遺。光宗受禪,除軍器監(jiān),遷太常少卿,以言者罷。紹熙元年除淮南運判兼淮東提刑,以不職貶知廬州。召除大理少卿。寧宗即位,除吏部尚書兼給事中。以諂事韓侂胄,慶元四年除知樞密院事,嘉泰二年拜參知政事。三年,知樞密院事。開禧三年,侂胄誅,降及之兩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有《涉齋集》。見《宋史》卷三九四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