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宗室,字匡鼎,自號隱真子。仁宗第六子荊憲王朱瞻堈六世孫。萬歷中襲封樊山王。父載岑有文行,世其家學(xué),尤好為詩,與二弟共處一樓,號花萼社。有《廣宴堂集》。
人物簡介
楊維寧(1674-1736),字紫淵,自號管社山人。清無錫人。少負奇才,性剛耿善,潛心理學(xué)。筑舍于太湖之濱的管社山麓,有《潛樂堂藏稿》。
人物簡介
林維丞(1822~1895),初名星垣,字維丞、薇臣,號亦圖,福建閩縣人。出身書香門第,性嗜學(xué),窮諸經(jīng)及宋儒諸書。嘗自言:「不讀五經(jīng),便覺心胸窒礙」。咸豐九年(1859)渡臺,受聘新竹林占梅家,掌記室,故寄籍淡水,補弟子員。翌年,受林氏委托赴福州代籌刊刻《潛園琴馀草》,未竟成書。光緒初年在「潛園」號召籌組詩社。光緒五年(1879)編輯《滄海拾遺》。光緒十二年(1886)參加「竹梅吟社」,為竹塹詩壇中堅。光緒廿一年(1895)割臺議成,林氏進退維谷,是年冬間憂憤而卒。 林氏祖考兩代俱有詩集行世,林氏亦工詩,壺溪道人評:「舂容而夷愉,澹雅而深湛,間有香艷綺靡之態(tài),要以溫柔為旨歸,亦是不失為諷諷風(fēng)雅之音矣?!官囎忧逶u:「香奩極佳?!雇懭T老人評:「作詩頗持格律,而以樸實出之?!雇味辏?863)林氏自訂《潛園寓草》二卷,生前因故未及付梓,輾轉(zhuǎn)托付王松,惜未見行世。壺溪道人曾抄錄并擇優(yōu)于《臺灣日日新報》披露,計六十九首。又蔡啟運《臺海擊?銀集》收錄林氏詩作十五首。其他佚詩則散見《大屯山房譚薈》、《臺灣詩醇》、《師友風(fēng)義錄》、《臺灣詩乘》、《新竹縣志初稿》、《臺灣新報》及《臺灣日日新報》〖參考黃美娥《清代臺灣竹塹地區(qū)傳統(tǒng)文學(xué)研究》,臺北:輔仁大學(xué)中研所博士論文,1999z?!?。(楊永智撰)全臺詩
林星垣(1822~1895),字薇臣,或維丞,號亦圖,福建閩縣人,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卒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先生出身閩縣望族,其先室紫巖以至其考,俱以詩文著稱。性嗜學(xué),好諸經(jīng)及宋儒書。咸豐九年(1859年),渡海來臺,掌林占梅家記室,與林氏交情甚篤,曾為之代籌《潛園琴馀草》出版事宜。先生性爽朗,樂與人交,竹塹文人莫不知其為人,北郭園鄭如蘭亦與之甚善。光緒初年,先生甚至在潛園中號召詩歌同好共組詩社,顯見先生在清代竹塹文壇的地位與影響力不容忽視。光緒十二年(1886年),蔡啟運等人倡組「竹梅吟社」,亦加入其中,與眾文人摘艷薰香,擊缽?fù)瑯?,作品見存于《臺海擊缽吟集》中。乙未割臺議成,進退維谷,竟憂時而卒。維丞工于詩作,因來臺主林占梅家,故將所著題為《潛園寓草》,但詩稿因故未能刊印,日據(jù)時期《臺灣日日新報》曾擇優(yōu)刊載,時人以為最擅香奩之作〖參見黃美娥〈清代臺灣竹塹地區(qū)傳統(tǒng)文學(xué)研究〉(臺北:輔仁大學(xué)中研所博士論文,1999),頁95。〗。(黃美娥撰)
人物簡介
1878-1938,原名宗,又作鐘,字季平,又字江南,別署離垢,又署劉三,本清詩人龔自珍詩:“劉三真義士,愧殺讀書人”意,也因行三。晚號黃葉老人,上??h華涇(今上海龍華鄉(xiāng))人。早年赴日本,入東京成城學(xué)校騎兵科。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春,參加?xùn)|京留學(xué)生集會,聲討沙俄侵占我東北罪行,并參加拒俄義勇軍(后改名軍國民教育會),旋加入興中會。次年春回國,與費公直等在華涇本宅創(chuàng)辦麗澤學(xué)院,五月改稱青年學(xué)社,延請黃炎培等講學(xué),文武兼修,培植反清力量。旋因參與謀刺兩江總督端方事泄被捕,傾家產(chǎn)。經(jīng)黃炎培多方營救,半年后獲釋。光緒三十一年春,鄒容因《蘇報》案瘐死獄中,劉三不畏株連,與堂兄東海等將鄒容遺骸從四川會館移葬華涇黃葉樓旁,筑墓樹碣。辛亥革命后,劉三曾擔(dān)任過北京大學(xué)、北京高等師范學(xué)校和東南大學(xué)等學(xué)校教授、國民政府監(jiān)察院監(jiān)察委員等職。南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