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詞典 2分類詞匯 16
《漢語大詞典》:祭肉
古代祭祀時供奉之肉。論語·鄉(xiāng)黨:“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span id="t1fif6s" class="book">《穀梁傳·定公十四年》:“脤者何也,俎實(shí)也,祭肉也?!?/div>
《國語辭典》:丁祭肉  拼音:dīng jì ròu
丁祭的胙肉?!?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計(jì)較了?!?/div>
分類:胙肉
《國語辭典》:燔肉  拼音:fán ròu
宗廟祭祀所用的熟肉?!睹献?。告子下》:「孔子為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div>
分類:祭肉烤肉
《漢語大詞典》:祭胙
祭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膰焉” 晉 杜預(yù) 注:“膰,祭肉。尊之,故賜以祭胙?!?/div>
分類:祭肉
《漢語大詞典》:致福
(1).古代臣子祭祀后,將祭肉奉獻(xiàn)給國君,表示為君王和國家添福。周禮·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鄭玄 注:“致福,謂諸臣祭祀,進(jìn)其餘肉,歸胙于王。”周禮·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禮。凡都祭祀致福于國,正都禮與其服?!?span id="qzmzl6j" class="book">《穀梁傳·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鍾文烝 補(bǔ)注:“福,胙肉?!?br />(2).代人主持祭祀,將祭馀之肉奉獻(xiàn)給主人,也稱致福。禮記·少儀:“為人祭曰致福。” 陳澔 集說:“為人祭,攝主也,其歸胙將命之辭言致福,謂致其祭祀之福也。”
(3).得福;求福。易·震:“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高亨 注:“言面臨鉅雷,畏恐則得福也。”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誅亂除害,興利致福?!?/div>
《國語辭典》:歸福(歸福)  拼音:guī fú
1.獻(xiàn)上祭祀時所用的牲肉?!秶Z。晉語二》:「今夕君夢齊姜,必速祠而歸福?!?jié)h。劉向《古列女傳。卷七。晉獻(xiàn)驪姬》:「申生祭于曲沃,歸福于絳?!?br />2.祈禱福報(bào)。《史記。卷一○。孝文本紀(jì)》:「今吾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朕躬,不為百姓,朕甚愧之?!?/div>
《漢語大詞典》:賜胙(賜胙)
謂天子于祭祀宗廟、社郊后,把祭肉分給群臣。語本左傳·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賜 齊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 武 ,使 孔 賜伯舅胙?!?漢 班固 《兩都賦》:“然后收禽會眾,論功賜胙?!?span id="vn1jgyw" class="book">《新唐書·禮樂志二》:“上下諸祝各進(jìn),跪徹豆,還尊所。奉禮郎曰:‘賜胙?!?宋 梅堯臣 《次韻景彝祀高禖書事》:“君門賜胙予何有?不似矜夸鳳沼傍?!?/div>
《漢語大詞典》:執(zhí)膰(執(zhí)膰)
謂古代于祭祀后向參祭者分祭肉。左傳·成公十三年:“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zhí)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jié)也?!?/div>
分類:祭祀祭肉
《漢語大詞典》:致胙
(1).古時天子祭祀后,將祭肉賞賜諸侯,以示禮遇。國語·齊語:“ 葵丘 之會,天子使 宰孔 致胙於 桓公 ,曰:‘余一人之命,有事於 文 武 ,使 孔 致胙?!?韋昭 注:“胙,祭肉也。”史記·商君列傳:“居五年, 秦 人富強(qiáng),天子致胙於 孝公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jì):“奉 漢帝 為 山陽公 ……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
(2).臣子祭祀后,將祭肉奉獻(xiàn)給國君,表示為君王和國家添福。國語·魯語上“嘗、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數(shù)矣” 韋昭 注引 賈 唐 二君曰:“臣祭,致肉於君,謂之致胙。”周禮·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 鄭玄 注“致福,謂諸臣祭祀進(jìn)其餘肉,歸胙于王” 唐 賈公彥 疏:“今彼雖據(jù)諸侯禮,王之臣致胙亦然。故云‘歸胙於王’也?!眳⒁姟?致福 ”。
《漢語大詞典》:致福
(1).古代臣子祭祀后,將祭肉奉獻(xiàn)給國君,表示為君王和國家添福。周禮·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鄭玄 注:“致福,謂諸臣祭祀,進(jìn)其餘肉,歸胙于王。”周禮·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禮。凡都祭祀致福于國,正都禮與其服。”《穀梁傳·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 鍾文烝 補(bǔ)注:“福,胙肉?!?br />(2).代人主持祭祀,將祭馀之肉奉獻(xiàn)給主人,也稱致福。禮記·少儀:“為人祭曰致福?!?陳澔 集說:“為人祭,攝主也,其歸胙將命之辭言致福,謂致其祭祀之福也?!?br />(3).得福;求福。易·震:“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 高亨 注:“言面臨鉅雷,畏恐則得福也?!?span id="hliuia0" class="book">《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誅亂除害,興利致福?!?/div>
《漢語大詞典》:胙俎
(1).謂主人飲食之俎。胙,東階,主人之位。俎,古代祭祀宴饗時陳置牲口之具。胙,通“ 阼 ”。《周禮·天官·膳夫》:“凡王祭祀,賓客食,則徹王之胙俎?!?br />(2).古代祭祀時陳置祭肉之俎。金史·禮志一:“太祝持胙俎進(jìn)。”
《漢語大詞典》:散胙
舊時祭祀以后,分發(fā)祭肉,叫做“散胙”。 魯迅 《熱風(fēng)·即小見大》:“凡有犧牲在祭壇前瀝血之后,所留給大家的,實(shí)在只有‘散胙’這一件事了?!?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二二》:“犧牲為群眾祈福,祀了神道之后,群眾就分了他的肉,散胙?!?/div>
《漢語大詞典》:膰俎
盛膰肉的祭器。亦借指祭肉。史記·孔子世家:“ 桓子 受 齊 女樂,三日不聽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 孔子 遂行。”《孔子家語·子路初見》:“君臣淫荒三日,不聽國政;郊,又不致膰俎; 孔子 遂行?!?/div>
分類:祭器祭肉
《漢語大詞典》:邑膰
邑,采邑;膰,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 宋 蘇轍 《代南京留守祭永嘉郡夫人馬氏文》:“生有邑膰,沒有廟祠。”
《漢語大詞典》:墦肉
墓前祭肉。 梁啟超 《中國改革財(cái)政私案》第十:“而國家乃如無告之窮民,不得不乞彼等墦肉之餘以延殘喘?!?/div>
分類:祭肉
《漢語大詞典》:職胾(職胾)
古代主祭之官應(yīng)得的祭肉。逸周書·嘗麥:“宰乃命冢邑縣都祠于太祠,宰用受其職胾,以為之資采?!?朱右曾 校釋:“宰,公邑之宰。太祠,邑中尊祭之神。若社稷及鄉(xiāng)先生,職所當(dāng)祭自受之,故曰職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