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金策
(1).古代記載大事或帝王詔命的連編金簡。 漢 張衡 《西京賦》:“帝有醉焉,乃為金策,錫用此土”漢書·武帝紀“﹝ 元封 元年﹞夏四月癸卯,上還,登封 泰山 ”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淌o號,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檢之封焉?!?唐 白居易 《一策頭》:“是以窺玉旒,讀金策,慚惶僶俛,不知所裁者久矣?!?br />(2).指禪杖。僧所持。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李善 注:“金策,錫杖也。” 唐 權(quán)德輿 《錫杖歌送明楚上人歸佛川》詩:“口翻貝葉古字經(jīng),手持金策聲泠泠。” 明 高啟 《次韻及禪師懷王水曹》之二:“應思躡金策,同向海天飛?!?/div>
《漢語大詞典》:香杖
指禪杖。 南朝 梁 劉潛 《雍州金像寺無量壽佛像碑》:“猶有香杖迭衣,紅爪紺髮。”
分類:禪杖
《國語辭典》:錫杖(錫杖)  拼音:xí zhàng
僧侶所持的手杖。依律制,為沙門外出時所持。杖頭裝飾有金屬環(huán),振動時能發(fā)出錫錫的聲音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楖栗
亦作“ 楖櫪 ”。 木名??蔀檎?。后借為手杖、禪杖的代稱。 唐 賈島 《送空公往金州》詩:“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宋 陸游 《小園》詩:“倦就盤陀坐,閑拈楖栗行?!?元 耶律楚材 《和張敏之〈鳴鳳曲〉韻》:“遮眼開經(jīng)卷,蒙頭壞衲衣……震風威,橫擔楖栗萬山歸?!?清 溥畹 《虎丘訪賣花老人》詩:“緩攜楖栗訪山家,一路斜陽五色霞?!?清 惲敬 《子惠府君逸事》:“ 鄭癡菴 常與先府君過從……為人頎長白須冉,擕楖櫪杖,有出塵之表?!?/div>
《漢語大詞典》:錫卓(錫卓)
(1).植立錫杖。傳說古代高僧法力神奇,禪杖下端觸地,有泉水涌出。 宋 唐庚 《卓錫泉記》謂 南朝 梁 景泰禪師 植立禪杖于 羅浮 寶積寺 而有 卓錫泉 , 宋 蘇軾 《卓錫泉銘并敘》謂六祖 慧能 植立禪杖于 曹溪 而有 卓錫泉 ,明一統(tǒng)志謂 大鑒禪師 植立禪杖于 大庾嶺 云封寺 東而有泉水涌出。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黔游日記二:“余憶 甘泉 之名,舊志有之,而唧唧細流實溢於嶺上,或僧疏引至此,不為無功;若神之如錫卓龍移,則不然也?!?br />(2).謂佛教徒居停。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詬奸》:“憐奴錫卓京華,本擬偕完果諦,奈彼槎浮 楚 水,堪悲又隔風塵?!眳⒁姟?卓錫 ”。
《漢語大詞典》:卓錫(卓錫)
卓,植立;錫,錫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謂僧人居留為卓錫。 元 張伯淳 《楞伽古木》詩:“ 道林 卓錫舊種此,髣髴於今八百年?!?明 鄭仲夔 《耳新·梵勝》:“師卓錫 岑山 ,苦心實行?!?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僧:“西僧自西域來,一赴 五臺 ,一卓錫 泰山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發(fā)蛟:“山之麓有古寺,曰 清浄庵 ,地僅半弓,編茅為屋,一老僧卓錫其中?!?/div>
《漢語大詞典》:植錫(植錫)
立禪杖于地。謂僧人留止。 明 鄭仲夔 《耳新·正繆》:“ 鵝湖 去 鉛山縣 北十九里, 東晉 時,有雙鵝育子成羣而去,故名。至 唐 , 大義禪師 植錫山中,羣鵝復還故處?!?/div>
《漢語大詞典》:負錫(負錫)
手持禪杖。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明寺:“名僧德眾,負錫為羣,信徒法侶,持花成藪?!?周祖謨 注:“錫者,錫杖也。” 明 如惺 《應天棲霞寺沙門釋真節(jié)傳》:“久之,負錫南還 金陵 ,出主 攝山 棲霞 ?!?/div>
分類:禪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