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洪疇,上饒人。隆慶辛未進(jìn)士,歷官南太仆寺卿有采真游槁
維基
鄭邦福(1541年—?),字洪疇,江西廣信府上饒縣人,民籍。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江西鄉(xiāng)試第二十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聯(lián)捷辛未科會試第一百五十七名,二甲第二十八名進(jìn)士。歷官刑部廣西司郎中,萬歷十八年(1590年)四月升福建副使,二十一年三月升廣東右參政,二十二年六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興福篇
福登。別號妙峰。山西平陽人。姓續(xù)氏。春秋續(xù)鞠居之后也。七歲。父母值兇歲死。無斂具。薦席而已。師無依倚。為里中富人牧羊。十二出家。十八攜缽至蒲坂。先是。山陰王。建文昌閣于郡之東山。延僧朗公居之。師至。日行乞于市。晚投宿于閣中。適王出游。見之問朗。朗告之故。王曰。當(dāng)善視此子。他日必成大器。朗遂留為弟子。會地大震。師被壓不死。王聞奇之。謂師曰。子幸免大難。何不痛念生死大事乎。遂入中條山。閉關(guān)習(xí)華嚴(yán)觀。取刺棘貼四壁。不設(shè)床坐。日夜鵠立棘中。如此三年。稍有開發(fā)。乃作偈一首呈山陰。山陰嘆曰。此子見處早如是。不折之。他日或狂。因取宮人敝屣。割其底洗凈。封寄之。附一偈曰。這片臭鞋底。封將寄與你。并不為別事。專打作詩嘴。師見之。即對佛作禮。以線系于頂上。自此絕無一言矣。三年破關(guān)往見王。則具大人相。王甚喜。乃曰。子雖知自己本分事。但未聞佛法。恐墮邪見。時介休山中。有法師講楞嚴(yán)。促師往聽。受具戒。作務(wù)而聽。年二十七也。時王深敬三寶。居嘗自恨不能瓢笠遠(yuǎn)游。一日謂師。為僧不游方。如井蛙耳。南方多知識。子宜往參。歸來可當(dāng)老夫行腳也。師遂行。遍歷叢席。至南京天界。于無極老人座下。作凈頭。打掃糞穢。洗滌籌杖。眾怪其處潔凈異嘗。知凈頭有道者。莫知為誰。憨師。時為副講。偵之累日始得之。與納交。且期同行參訪。不旬日覓之。已潛行矣。師歸見王。王喜問所參何人。師具述之。師意在居山。復(fù)入中條最深處。誅茆吊影。辟谷飲水者三年。大有開悟。王日重三寶。南山建大梵剎成。強(qiáng)出師居之。且欲求北藏經(jīng)。欲師親往。師住山日久。發(fā)長未剪。乃俗扮入京。藏板貯大內(nèi)。非奉旨不可得。且久閉不發(fā)。師得之如掇焉。時憨師。先已至都下。聽忠法師講法。師于馬上識之。下馬相勞苦笑。謂憨曰。視我何如。憨曰。本來面目自在。因拉憨隨藏出京。曰。子之宿愿耳。遂入五臺龍翻石。冰雪堆中。得老屋數(shù)椽。共棲之。師夜游五頂。遣昏散。日刺舌血。書華嚴(yán)經(jīng)。經(jīng)完起無遮大會。結(jié)文殊萬圣緣于塔院寺。凡一百二十日。九邊八省緇白。赴會者路踵相繼。法筵之盛。前所未有也。兩宮賢師德。溫旨屢降。私念大名之下難久居。因入蘆芽結(jié)庵。將終身焉。圣母求師得之。為建大華嚴(yán)寺于蘆芽絕頂。命師居之。更造萬佛鐵塔七成。紫柏尊者。手書法華經(jīng)一部。安奉其中。尋奉慈圣懿旨。送藏云雞足山。道出峨眉。禮銀色光。密矢銅殿之愿。人弗知也。自滇還山陰。請修萬固寺大殿。殿高十三丈。闊九丈。渭河病涉。行者苦之。大中丞李公。請建橋其上。師住二年。修橋十三孔。復(fù)受請建宣府大河橋兩重。重三十二孔。大河。自胡地入中國。水勢洶涌。最難為力。師竟成之。有若神助焉。二橋與殿。所費數(shù)百萬金。師寔空手無一文。信施云集雨合。莫知所從來。福緣成就。殆不可思議也。既還蘆芽。開石窟于寧化所??呱顝V高下。各三丈五尺。鐫華嚴(yán)世界十方佛剎圖。萬佛菩薩像。精巧細(xì)密。遂成一大道場。沈藩見而喜曰。勝因成就。好息心住山矣。師白峨眉未了之愿。王乃??萬金于師。取棧道入蜀。適王中丞象乾。總制其地。迎師問心要。因笑謂師曰。三大士兄弟行也。師于普賢如此。不慮觀自在文殊。謂師不平等耶。師曰。貧道不過空拳。效奔走耳。若如所云。自有公等有力大人在。王曰。唯唯。師一言而三銅殿巋然矣。隨殿各有滲金諸像。峨眉五臺各一。普陀者不果行。安置南京之華山。兩宮頒旨。為三山護(hù)持。復(fù)舉七處九會道場。于臺山永明寺。慶贊之。嗣后建太原之塔。修阜平之橋。又辟茶藥庵于龍龍關(guān)。上親書其額。又修滹沱河大橋。長五里。又修省城大塔寺。尋還臺山。料理所建上下道場。立為十方叢林。不留法屬一人。萬歷庚申八月。賜金佛繡冠千佛磨衲紫衣。并真來佛子之號。是冬十二月。示微疾。群鳥悲鳴。異光匝地。師乃集眾開示畢。端坐而逝。年七十三。臘五十一。訃聞。兩宮遣中嘗侍致祭賜葬于永明之西岡。立塔焉。慈宮。別賜舉葬之費。師貌不勝衣。語不出口。始以小王助道。終致圣天子圣母諸王為檀越。凡所營建。應(yīng)念云涌。投足所至。遂成寶坊。動費輒累鉅萬。悉聽能事有實行者主之。師蕭遠(yuǎn)自如。一衲之外無長物。飄然若浮云之聚散。孤鶴之往來。茍非深證唯心。遇緣即宗。其能爾耶。侍御蘇云浦。嘗問道于師。深有契于心。乃曰。人以妙師。為福田善知識。而實不知其超悟處也。大司馬汪伯玉。嘗謂憨師。方今無可為公師者。唯妙峰耳。故憨師。傾心服之嚴(yán)事之。亦無兩人也。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七
釋福登,字妙峰。姓續(xù)氏,平陽人,續(xù)鞠居之裔也。生秉奇姿,唇掀齒露,鼻昂喉結(jié)。七歲失怙恃,為里人牧羊。年十二祝發(fā),攜一瓢至蒲坡,行乞村市,夜棲文昌閣廡下,閣為山陰王所建。一日,王晨出游,值登裴回階間,見而異之,謂閣僧曰:“是子五官皆露,而神凝骨堅,他日造詣,殊未可量,曷善視之?!表曋?,地大震,屋宇傾覆,登壓于下,三日不死。王聞,益奇之,因修中條棲巖蘭若,使居焉。登乃閉關(guān)習(xí)禪,取棘剌列四旁,以絕依倚,不設(shè)床坐,盡夜鵠立,三年心忽開悟。始至介休山,聽講《楞嚴(yán)》,遂受具戒。策杖南走,遍參知識,浮南海禮普陀而歸。復(fù)于中條深處,誅茆辟谷,日飲勺水。又三年,大有會心,山陰王建梵宇于南山,延登居之。登每念二親,幽靈未妥,卜吉遷葬。剌舌血書《華嚴(yán)經(jīng)》一部,欲報劬勞,藉感人天。復(fù)下山設(shè)無遮大會,結(jié)文殊萬圣緣。時明神宗御極,皇儲久虛,遣官武當(dāng),禱祈請乞,禮視高媒。登聞之乃曰:“吾徒凡所為,皆為國報本,今宜專誠盡忠,為皇上祈子。”乃啟會至百二十日,九邊八省,緇白奔赴者,道路不輟。事畢,一缽飄然,結(jié)庵蘆芽。期年,皇長子生。奉敕就蘆芽建華嚴(yán)寺,造萬佛鐵塔于山巔,加賜金帛,命往秦晉中州飯僧已,忽念故山,往修萬固寺,三載,塔殿樓閣,煥然一新。渭川河水病涉,宣府西院議建大河橋。登應(yīng)命至,度之,水闊沙深,乃建橋二十三孔,亦竟成。嘗愿范金成三大士像,以銅為殿,送三名山,各就其顯化之地祀焉。己亥春,杖錫潞安,謁藩王。王適造滲金普賢像,送峨嵋。登言銅殿事,王問:“費幾何?”登曰:“每座須萬金?!蓖跣廊唬冈於脶艺?,即具緇重,送登至荊州,聽其監(jiān)制,用取足于王。殿高廣丈馀,滲金雕鏤,諸佛菩薩像,精妙絕倫,世所未有。殿成,送至峨嵋。大中丞霽宇王公撫蜀,聞登至,請見,問心要有契,公即愿助南海者。乃采銅于蜀,就匠氏于荊門,工成,載至龍江。時普陀僧力拒之,不果往,遂卜地于南都之華山,奏圣母賜建殿宇安置,遂成一大剎。登乃造五臺者,所施皆出于民間,未幾亦就,乙巳春躬送至五臺,議建臺懷顯通寺。上聞,遣御馬太監(jiān)王忠,圣母遣近待太監(jiān)陳儒,各賚帑金往視,卜地建殿安奉。以丙午夏五月興工鼎新,創(chuàng)立大殿,前后六層,周匝樓閣,重重列聳,規(guī)模壯麗,賜額“大護(hù)國圣光永明寺”。工竣,先事蛾嵋,繼事南海。會倭夷搆難,海氛未靖,中途而止。乃三卜三吉,至得寶華山,詣京都奏請,特敕許之,賜予有加,慈圣太后更賜造寺金及藏經(jīng)、佛像、幢幡之屬。落成乃之五臺,鳩工庀材。帝與太后復(fù)賜內(nèi)帑建寺賜額,建華嚴(yán)七處九會道場,所費悉出內(nèi)帑。初五臺山路崎嶇,行者苦之,至是平鋪石片,三百馀里,溪有津梁,道有亭院,以相接待,迄今利賴。造橋于阜平縣,賜名曰“普濟(jì)”。筑庵于龍關(guān)外,敕曰“惠濟(jì)院”。渴飲病醫(yī),皇慈施舍,歲費帑金。御書著妙峰額之于院,隨頒龍藏,起閣供之。更創(chuàng)七如來殿。又于阜平立長壽莊,為太后祈福,建殿閣七層,賜“慈佑圓明”額,以尊異之。他如修會城道路石橋,皆人力所不能,登一一成之,人服其神。忽以微疾還山。一日,鳥雀翻飛,繞檐喧噪,逐之不去。登曰:“百鳥哀鳴,吾將行矣。”即命治龕,眾見紅光接引,端然而逝,壽七十有三。帝聞,賜葬祭,建塔于永明之西,御書封號“真正佛子妙峰高僧之塔”。太后賜金千兩,布五百匹,供葬事。登起于孤微,刻志苦修,終身脅不著席,一衲外無長物。足跡所至,屢有建立,動費億萬,天子圣母王侯卿相,皆樂助其成,豈偶然哉。

人物簡介

簡介
李恒福(1556—1618),朝鮮王朝宣祖、光海君年間的著名文臣。字子常,號白沙、弼云、清化真人、東風(fēng)。封“鰲城府院君”,謚號“文忠”。
釋性福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性福,字東滄,姓趙氏,通江人也。生有奇稟,默感通神。初從二峨山法空長老?? 染,自訪知識,南尋煙水,遂受具足于金陵慧云。既得戒體,益精律行,常持穢跡金剛經(jīng)神咒,日夜不輟。先是福謁南海,躡跡普陀,棲止圓通殿三載。一日散步林間,見白鴉銜片紙墮地,拾而視之,乃斯經(jīng)也。因翻藏考覈,一心受持,日誦萬回以為恒課,至是虔禮如故。一夕,慧云靜夜起行,見殿宇微光閃爍,近前視之,唯聞咒聲,乃叩所從,福具以告?;墼凄祰@久之,乃曰:“汝自后可號金剛大德?!备C坑趬瘍?nèi)持咒時,則金剛杵飛舞空中,缽盂中水無火自沸,金剛輪亦自旋轉(zhuǎn)不已。及持咒畢,其杵方墜,缽水自平,輪轉(zhuǎn)亦止。嘗咒缽中水,和泥為丸,可療疾病,有求之者,莫不效應(yīng)。其靈感如是。一日有人為畫金剛杵,畫竟,其人遂失所在,相傳為神。由是名動江左,道俗驚嘆。明萬歷時,傳戒于荊楚淮揚諸郡,緇素受化者不可勝計。舊住蜀江長龍山曇華寺,繼徙廣陵福田律院,金剛輪杵具供院中。壽六十有九,臘四十有一,造塔寺旁,覆全體焉。明社既屋,清兵南下,進(jìn)軍江寧,道出廣陵,昏夜塔中有光見者,疑為寶藏,啟而視之,端坐如生,乃移供院內(nèi)塔右。過者莫不駭異,膜拜而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9—1627 【介紹】: 明福州府福清人,字進(jìn)卿,號臺山。萬歷十一年進(jìn)士。進(jìn)編修。歷南京禮部右侍郎,改吏部,數(shù)上疏言礦稅之害。以忤首輔沈一貫,久滯南京。三十五年,入閣,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次年為首輔。數(shù)陳時政得失,帝輒不省,所救正者不過十二三,遂累章乞休,四十二年,得歸。天啟元年,復(fù)為首輔。魏忠賢擅政,興大獄,向高數(shù)有匡救。忠賢恨之,而朝士與忠賢抗者皆倚向高。楊漣劾忠賢二十四大罪疏上,向高謂事且決裂,不以為然。乃奏請聽忠賢歸私第保全終始。忠賢益恨,借故指為東林黨魁。向高以時事不可為,遂力請歸。四年,罷去。卒謚文忠。有《說類》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進(jìn)卿,福清人。萬歷癸未進(jìn)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入直東閣,以少傅予告。泰昌初,召為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xué)士。贈太師,謚文忠。有蒼霞草。
維基
葉向高(1559年—1627年),字進(jìn)卿,號臺山,晚號福廬山人,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人,萬歷十一年進(jìn)士。萬歷天啟年間官至內(nèi)閣首輔。祖父葉廣彬、父葉朝榮。其母林夫人懷孕時逢倭寇入侵,四處奔波逃難,生葉向高于道旁敗廁中,故得小名廁仔。林夫人懷抱葉向高幼時多次遇到倭寇,他人均棄子逃生,林夫人不忍棄之,葉向高最終幸運地活了下來。葉向高五歲開始啟蒙,十分聰敏,人稱神童,七歲正式讀書。隆慶元年(1567年)“詔選郡國廩生入太學(xué)”,葉向高隨入選的父親葉朝榮進(jìn)京。隆慶三年(1568年)葉朝榮名落孫山,葉向高跟隨父親返回家鄉(xiāng),在福州讀書。隆慶五年(1570年)葉向高首次參加縣試,頗受贊賞。萬歷七年(1579年)鄉(xiāng)試中舉。萬歷十一年(1583年)登癸未科進(jìn)士,授庶吉士。萬歷十三年(1585年)為翰林院編修。萬歷十四年(1586年)五月,因父親去世,葉辭官回鄉(xiāng)守孝。萬歷十八年(1590年)復(fù)起,但不久就得知母親病逝,次年春回家奔喪。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葉向高回京補(bǔ)官,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期間受到國子監(jiān)師生的愛戴,兩年后方從哲接替葉向高出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葉向高升任右諭德,次年被召為左庶子。當(dāng)時太子朱常洛缺講官,郭正域和張位推薦葉向高接任,但沈一貫以閩人不得作講官為由反對。不久首輔趙志皋直接奏請葉向高接任太子侍班官,為臺江講解對句、書法和字意,太子頗喜葉向高的講解,但沈一貫從此對葉更為不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2 【介紹】: 明山東巨野人。王森弟子。萬歷間在山東傳播白蓮教,徒眾不下二百萬。天啟二年五月,聚眾起事,自號中興福烈帝,建元大成興勝,從者十余萬,皆以紅巾為識。先后克鄆城、巨野等縣,并曾切斷南北漕運。十月,在滕縣為叛徒出賣,被捕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徽州府宣城人,字福生。萬歷四十一年進(jìn)士。官至廣東按察司副使。有《內(nèi)閣名臣事略》、《素雯齋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福生,宣城人。萬歷癸丑進(jìn)士,除戶部主事歷郎中出為浙江布政參議遷廣東按察副使有素雯齋集
維基
吳伯與(?—?),字福生,直隸寧國府宣城縣人。好讀書,每夜向晨擁衾假寐,覺復(fù)讀,以是得疾。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聯(lián)捷癸丑科進(jìn)士,年已五十八。授戶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出為浙江布政司參議。遷廣東按察使司副使。

人物簡介

維基
何玉成,字子純,別號福廬,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鹽籍。萬歷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進(jìn)士,歷任工部虞衡司主事、員外郎、廣東廉州知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0 【介紹】: 清滿洲正黃旗人,納喇氏,滿達(dá)爾漢弟。初授佐領(lǐng)。天聰五年,授戶部參政,屢使朝鮮。后為戶部承政。

人物簡介

維基
彭篤福(1581年—1612年),字萬來,號念生,江西吉安府安??h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江西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進(jìn)士,通政司觀政,本年八月授廣西郁林州知州,三十六年正月調(diào)河南信陽州知州,萬歷四十年(1612年)丁憂去職,卒。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福臻(1581年—?),字惕生,號澹如,山東萊州府高密縣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賜同進(jìn)士出身。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進(jìn)士第后,歷任唐、臨穎、東明三縣令,以廉能著聞,后被召為兵部職方司主事,升山西僉事,備兵昌平,轉(zhuǎn)浙江溫處參議,升副使,調(diào)陜西鞏昌道,改榆林道參政。前后剿撫賊眾凡數(shù)萬人。崇禎四年(1631年),以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平賊渠神一魁等,后罷官歸。九年(1638)清軍入關(guān),京城戒嚴(yán),起復(fù)為兵部右侍郎總督薊遼保定,加左侍郎,尋以母老辭歸。崇禎十三年(1640年),再次被啟用,總督宣大,任力勤邊事。十四年(1641年)改總督山海關(guān)薊州通州天津,會考滿,加兵部尚書。旋為言者所攻,予告歸里,年已六十有二,母年八十有七,馳驛終養(yǎng),遠(yuǎn)近榮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1 【介紹】: 明宗室。神宗第三子。鄭貴妃出。萬歷二十九年封福王,婚費三十萬,營洛陽邸第費二十八萬,十倍常制。四十二年始令就藩,賜莊田四萬頃,以廷臣力爭,減半,河南田不足,取山東、湖廣田益之。日閉閣飲酒,好婦女倡樂。河南大旱蝗,將士過洛陽者,喧言“王府金錢百萬,而令吾輩餓死?!蓖趼勚灰詾橐?。崇禎十四年李自成攻克洛陽,處死,以其肉與鹿肉共煮,稱福祿宴。
林玄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林玄,字玄之,號福愛,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就任昌平教諭,天啟元年聘考秦中,多得名士。二年(1622年)壬戌科成進(jìn)士。授四川富順知縣,縣田賦、徭役、郵傳種種害民,玄至,不顧謗訕,力清諸弊,以不能曲事上官,改順天教授,轉(zhuǎn)國子監(jiān)助教,晉戶部主事,監(jiān)兌江西。漕事以辨,屏絕一切輿挽之饋。既還部,以郎中榷餉山海關(guān),禁卻例羨,吏不得索一錢。崇禎五年(1632年)擢知彰德府,次年降大理寺副,遷寺正,轉(zhuǎn)工部郎中,降寧波通判,嘗攝郡符,寬和為政,事務(wù)便民,民共歌之。秩滿三年,卒于官。著有《梵聲室文集》,僉事王思任為之序,都憲劉宗周狀其行。

人物簡介

維基
王敷極(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辰光、訓(xùn)南,號福庶,河南開封府蘭陽縣人。王敷極自小聰明、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先秦西漢作品,萬歷四十年(1612年)中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成進(jìn)士,先在吏部觀政,獲授濟(jì)南府推官,為官剛正、判案明允,沒有積壓案件獲上級重視,山東六府疑案都讓他推敲。之后他奉命巡鹽,堅拒商人拿出三千兩金賄賂,令眾商賈詫異,刻石在海岸紀(jì)念其德行,再稽查泰山香積,把解額以外羨馀二千兩用作買麥以備賑濟(jì),人們用「一簾秋月,四野春風(fēng)」歌謠來稱頌他;八年(1635年)因父母去世回鄉(xiāng),送別他的士民連綿數(shù)百里直達(dá)河岸,并建生祠祭祀,很快因病去世,著有《風(fēng)蘭草》、《書經(jīng)義》各百馀卷流傳。
嚴(yán)福孫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無錫人,字祺先。諸生。明亡后,不求仕進(jìn),專意古學(xué)。以十五年潛心學(xué)《》所得,成《通義》一書。另有《易象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