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8詞典 1分類詞匯 87
《國語辭典》:去來(去來)  拼音:qù lái
來,語尾助詞,無義。去來指去的意思。宋。劉過〈沁園春。斗酒彘肩〉詞:「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閣開。」《西游記》第二十九回:「哥啊,知道是甚緣故,我們且去來。」
《漢語大詞典》:引去
(1).離去;引退。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居歲餘,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唐 元稹 《有唐贈(zèng)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近世未有心膽既強(qiáng),聲勢(shì)方穩(wěn),而能自引去者?!?宋 周密 齊東野語·張魏公二事:“教官大窘,引去。” 清 惲敬 《南華九老會(huì)詩譜序》:“一旦宦達(dá)矣,名溢於朝,祿豐於室,又相率引去以為高?!?br />(2).謂引兵退去。三國志·魏志·典韋傳:“ 布 眾退。會(huì)日暮, 太祖 乃得引去?!?span id="bfaxvus" class="book">《新唐書·突厥傳上》:“ 李靖 與戰(zhàn) 靈州 ,虜引去?!?span id="hfog3bz" class="book">《元史·太祖紀(jì)》:“ 遮別 攻 東京 不拔,即引去。”
《漢語大詞典》:避去
避開;離去。 漢 焦贛 《易林·隨之訟》:“逐兔驅(qū)狼,避去不祥。”宋史·王旦傳:“其廨舊傳有物怪憑戾,居多不寧。 旦 將至前夕,守吏聞羣鬼嘯呼云:‘相君至矣,當(dāng)避去?!允撬旖~?!?明 袁宏道 《靈巖》:“余笑謂僧曰:‘此美人環(huán)珮釵釧聲,若受具戒乎?宜避去?!?/div>
分類:避開離去
《漢語大詞典》:遁思
(1).遷移;離去。《詩·小雅·白駒》:“慎爾優(yōu)游,勉爾遁思?!?朱熹 集傳:“遁思,猶言去意也?!?br />(2).引申為退隱。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四:“ 文公 與公書云:‘更能不以樂天知命之樂,而忘與人同憂之憂,毋過於優(yōu)游,毋決於遁思,則區(qū)區(qū)者,猶有望於斯世也。’”
《漢語大詞典》:脫出
離去;擺脫。史記·張耳陳馀列傳:“ 趙 人多為 張耳 陳餘 耳目者,以故得脫出。收其兵,得數(shù)萬人?!?魯迅 《集外集拾遺·譯本高爾基〈一月九日〉小引》:“而且從此脫出了文人的書齋,開始與大眾相見?!?毛澤東 《論持久戰(zhàn)》四三:“那時(shí) 中國 將脫出劣勢(shì), 日本 則脫出優(yōu)勢(shì),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優(yōu)劣相反的地位?!?/div>
《漢語大詞典》:離違(離違)
(1).離去;離別。國語·晉語四:“ 狐姬 , 伯行 之子也,實(shí)生 重耳 。成而儁才,離違而得所,久約而無釁,一也?!?韋昭 注:“違,去也。離禍去國,舉動(dòng)得所?!?唐 韓愈 《與李翱書》:“離違久,乍還侍左右,當(dāng)日懽喜?!?明 方孝孺 《慈竹軒記》:“季弟來,寄詩數(shù)十章,敘離違之情?!?林紓 《與姚叔節(jié)書》:“離違久,不得足下之書,故拾其所聞以相語?!?br />(2).不和睦,不團(tuán)結(jié)。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若 備 與彼( 劉表 )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jié)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jì)大事?!?/div>
《國語辭典》:離境(離境)  拼音:lí jìng
離開一國或一地區(qū)的邊境。如:「強(qiáng)烈臺(tái)風(fēng)肆虐這個(gè)地區(qū),所幸很快就離境出海?!埂督鹗?。卷一○二。列傳。必蘭阿魯帶》:「臣已將兵離境,乞復(fù)置潞州帥府?!?/div>
《漢語大詞典》:遷徂(遷徂)
離去。 三國 魏 曹植 《歸思賦》:“背故鄉(xiāng)而遷徂,將遙憇乎他濱;經(jīng)平常之舊居,感荒壞而莫振?!?趙幼文 校注:“遷,去也。徂,往也?!?/div>
分類:離去
《漢語大詞典》:逝踵
猶離去。《宋書·南郡王義宣傳》:“往時(shí) 仲堪 ( 殷仲堪 )假兵 靈寶 ( 桓玄 ),旋害其族; 孝伯 ( 王恭 )授之 劉牢 ( 劉牢之 ),忠誠逝踵?!?/div>
分類:離去
《國語辭典》:送客  拼音:sòng kè
1.送別賓客?!段拿餍∈贰返谌换兀骸钢婆_(tái)送客時(shí)候,獨(dú)約伯集明日搬進(jìn)衙門里來,同馮主事但只一拱而別?!?br />2.主人示意使客人離去。如:「端茶送客」?!段拿餍∈贰返谒木呕兀骸刚f完端起茶碗,旁邊喊了一聲『送客!』」
《國語辭典》:不離(不離)  拼音:bù lí
1.不脫離?!肚f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谷龂?。曹植 求通親親表:「誠骨肉之恩,爽而不離,親親之義,寔在敦固?!?br />2.差不多?!稘h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近不過旬月之役,遠(yuǎn)不離二時(shí)之勞?!埂都t樓夢(mèng)》第一○八回:「別人還不離,獨(dú)有璉二嫂子,連模樣兒都改了,說話也不伶俐了?!?/div>
《國語辭典》:送行  拼音:sòng xíng
1.送人遠(yuǎn)行。唐。韓翃 送陳明府赴淮南詩:「年華近逼清明,落日微風(fēng)送行。」《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正要打轎到陸制軍那里送行,可巧教士已到。」
2.餞別、餞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起初這些往來的閒漢姊妹,都來送行。」《儒林外史》第一回:「秦老又走回家去,取了些酒肴來替王冕送行,吃了半夜酒回去?!?/div>
《國語辭典》:去就  拼音:qù jiù
1.取舍。《文選。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shí)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2.擔(dān)任官職或不擔(dān)任官職。
3.體統(tǒng)、禮數(shù)。宋。洪邁《夷堅(jiān)乙志。卷四。趙士藻》:「汝曹為士大夫,當(dāng)知去就?!?br />4.行為舉動(dòng)。《三國志。卷十六。魏書。杜畿傳》:「且觀畿去就,于門下斬殺主簿已下三十馀人。」
《國語辭典》:去留  拼音:qù liú
1.離去或留止。《后漢書。卷十?;屎蠹o(jì)上。和熹鄧皇后紀(jì)》:「其宮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者……恣其去留。」
2.選取或舍棄。《文選。陸機(jī)。文賦》:「考殿最于錙銖,定去留于毫芒?!?br />3.指生死?!段倪x。陶淵明。歸去來辭》:「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shí),曷不委心任去留?」
《國語辭典》:發(fā)遣(發(fā)遣)  拼音:fā qiǎn
派遣?!逗鬂h書。卷六○下。蔡邕傳》:「聞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陳留太守督促發(fā)遣?!埂度龂萘x》第一四回:「前蒙降詔,未曾發(fā)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