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4詞典 2分類詞匯 22
《國語辭典》:巡捕  拼音:xún bǔ
1.巡查搜捕。元。李致遠《還牢末。楔子》:「誰想拳頭上沒眼,把他打死了,被巡捕官軍將我拿住。」
2.職官名:(1)清代維持京師治安的官。(2)清代將軍、總督、巡撫的僚屬。分文武兩類,文巡捕掌傳宣,武巡捕掌護衛(wèi)。
3.清末租界中外國人雇用的警察。
《漢語大詞典》:負紲(負紲)
謂拘系。 章炳麟 《東夷詩》:“少壯更百憂,負紲來此畿。”按,此指作者1906年在 上海 出獄,被逐出租界,來到 日本 東京 。
《漢語大詞典》:夷場(夷場)
舊時指 上海 的租界。亦以稱舊 上海 。猶言洋場,含貶義。《文明小史》第十六回:“你們四個人,都是初到 上海 夷場上的,風景也不可不領(lǐng)略一二?!?魯迅 《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有了 上海 的租界--那時叫作‘洋場’,也叫‘夷場’,后來有怕犯諱的,便往往寫作‘彝場’?!?/div>
分類:上海租界
《漢語大詞典》:西牢
舊時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在 中國 租界上設(shè)立的監(jiān)獄。 魯迅 《三閑集·“革命軍馬前卒”和“落伍者”》:“﹝ 鄒容 ﹞后來從 日本 回國,在 上海 被捕,死在西牢里了。”
《漢語大詞典》:西捕
指舊時租界上的外國巡捕。 茅盾 《子夜》九:“一輛摩托腳踏車,坐著兩個西捕,發(fā)瘋似的在路上馳過。”
《漢語大詞典》:探伙(探夥)
舊時租界的包探。《冷眼觀》第十回:“他要不是仗著探伙兩字的護身符,他一顆腦袋還夠殺的么?”
分類:租界包探
《漢語大詞典》:探夥
舊時租界的包探。《冷眼觀》第十回:“他要不是仗著探伙兩字的護身符,他一顆腦袋還夠殺的么?”
分類:租界包探
《漢語大詞典》:探捕
舊時租界巡捕房中任偵緝的巡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十回:“四五名探捕,一擁上樓,入到房間,見人便捉。”
《漢語大詞典》:探目
舊時租界中包探的頭目。《“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探目 黃金榮 及各包探等,向各商店婉勸開市,各店主無受勸告者?!?/div>
《漢語大詞典》:洋涇浜(洋涇浜)
舊時 上海 租界地名。該地 華 人洋人雜處,語言混雜,一些人以不純正的英語跟 英 美 人交談(語法依據(jù)漢語,詞語來自英語),這種英語被譏稱為“洋涇浜”英語。亦泛指不規(guī)范使用的外語。 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程》七:“上上下下都能講幾句‘洋涇浜’的 俄國 話-- 哈爾濱 人叫做毛子話?!?葉君健 《曙光》十四:“此人作為過去 上海 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一個巡捕頭,雖然能講幾句洋涇浜英語,但不認識英文字?!?/div>
《國語辭典》:巡捕房  拼音:xún bǔ fáng
舊時指外國人在中國租界地設(shè)立的警署?!段拿餍∈贰返谑兀骸高@是巡捕房,管犯人的所在,好好的人是不好去的?!购喎Q為「捕房」。
《漢語大詞典》:彝場(彝場)
夷場。指租界。 王萃元 《星周紀事》:“惟 小東門 外即是彝場,并無官兵阻截?!?魯迅 《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有了 上海 的租界,--那時叫作‘洋場’,也叫‘夷場’,后來有怕犯諱的,便往往寫作‘彝場’--有些才子們便跑到 上海 來,因為才子是曠達的,那里都去?!?/div>
分類:租界
《漢語大詞典》:香港車(香港車)
舊時 上海 人用以稱租界巡捕房抓人的車子。 葉紫 《楊七公公過年》五:“突然地,廠方請來了一大批的探警,將罷工委員會包圍起來。按著名單:主席,委員,隊長……一個也不少地都捉到了一輛黑色的香港車里面,駛向熱鬧的市場中去了。”
《漢語大詞典》:新衙門(新衙門)
即會審公堂。 清 末設(shè)在 上海 租界里的司法審判機關(guān),以區(qū)別于 中國 原有的審理官署,故稱。按照不平等條約的規(guī)定,凡是 中 外互控的案件,都由會審公堂的 中 、 英 、 美 、 法 四國會審官審理,其實 中國 會審官形同虛設(shè),不受重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二五回:“我并非要十分難為他,不過看見新衙門判得太輕描淡寫了,有意和他作難?!?/div>
《國語辭典》:紅頭黑炭(紅頭黑炭)  拼音:hóng tóu hēi tàn
吳語。稱英租界中的印度巡捕。也稱為「紅頭」、「紅頭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