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38
詞典
11
分類詞匯
23
佛典
4
共23,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設(shè)法
置法
立法
建極
作程
三讀
時憲
五院
提象
捐灰
錯法
母法
五院制
三權(quán)憲法
立法程序
《國語辭典》:
設(shè)法(設(shè)法)
拼音:
shè fǎ
籌劃方法,想辦法。《紅樓夢》第六四回:「如若見林妹妹傷感,再設(shè)法開解,既不至使其過悲,而哀痛稍伸,亦不致抑郁致病。」《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務(wù)必設(shè)法解散,千萬不可滋事。」
分類:
設(shè)法
施展
籌劃
立法
辦法
法術(shù)
想辦法
酒肆
有利
妓女
坐堂
作樂
顧客
《漢語大詞典》:
置法
立法;執(zhí)法。
《
禮記·表記
》
:“君子議道自己,而置法以民。”
《
管子·八觀
》
:“置法出令,臨眾用民。”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曹景宗》
:“ 魏武 置法,案以從事?!?/div>
分類:
立法
執(zhí)法
《國語辭典》:
立法
拼音:
lì fǎ
制定法律?!稘h書。卷二三。刑法志》:「制禮作教,立法設(shè)刑?!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幕兀骸感〉転槌⒘⒎ǎ喝松毸氖疅o子,方許娶一妾。」
分類:
建立
樹立
立法
規(guī)范
法制
規(guī)定
定法
法則
法令
條例
《國語辭典》:
建極(建極)
拼音:
jiàn jí
語本《書經(jīng)。洪范》:「皇建其有極。」因人君為民之主,故當先自立其大中之道為極則,方能以之教民。后乃以帝王登位為「建極」。如:「漢高祖建極?!?/div>
分類:
建立
帝王
中正
立法
法度
準則
元年
《漢語大詞典》:
作程
(1).作楷模、典范。 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
:“含光醇德,為士作程。”
(2).立法度,做準則。
《
文選·陸倕〈新刻漏銘〉
》
:“配皇等極,為世作程?!?李善 注:“
《
呂氏春秋
》
曰:‘后世以為法程?!?高誘 曰:‘程,度也?!?/div>
分類:
立法
法度
楷模
典范
準則
《國語辭典》:
三讀(三讀)
拼音:
sān dú
立法機構(gòu)議決法案的程序。即一讀會、二讀會和三讀會。法案經(jīng)三讀表決通過后即完成立法程序。
分類:
立法
機構(gòu)
議決
法案
程序
《漢語大詞典》:
時憲(時憲)
(1).
《
書·說命中
》
:“惟天聰明,惟圣時憲?!?孔 傳:“憲,法也。言圣王法天以立教?!敝^以天為法建立法制。后稱當時的教令為時憲。
《
藝文類聚
》
卷三六引 晉 潘岳
《許由頌》
:“通於時憲,頃匡不盈。”
(2).即時憲歷。
《
清史稿·時憲志一
》
:“ 睿親王 言:‘宜名
《時憲》
,以稱朝廷憲天乂民至意?!眳⒁姟?時憲歷 ”。
分類:
即時
時憲歷
為法
建立
立法
法制
稱當
當時
教令
為時
《漢語大詞典》:
時憲歷(時憲曆)
歷法名。制定于 明 末, 清 順治 二年(1645年)頒行,正式采用定氣注歷。這是我國歷法史上第五次(即最后一次)大改革。 清
曹寅
《十月朔后陶雪蓬返櫂戲呈》
詩:“內(nèi)府舊分
《時憲歷》
,水曹新餞祭餘羊。”
分類:
時憲歷
歷法
歷法名
法名
順治
二年
頒行
《國語辭典》:
五院
拼音:
wǔ yuàn
1.現(xiàn)代政治中指中央政府的統(tǒng)治權(quán)分別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jiān)察院加以行使。
2.古代政治指唐以后的官制,稱監(jiān)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為「五院」。
分類:
御史
御史大夫
行政
御史中丞
立法
司法
侍御
考試
監(jiān)察
殿中
中侍
五院
監(jiān)察御史
五官
《漢語大詞典》:
提象
本謂人君觀天象而立法治國,引申指即帝位。
《
左傳·昭公十七年
》
“鳳鳥氏,歷正也” 唐 孔穎達 疏:“
《河紀》
云:‘ 堯 即政七十年,鳳皇止庭。 伯禹 拜曰:昔 帝軒 提象,鳳巢阿閣。’” 唐
元稹
《鎮(zhèn)圭賦》
:“自天有命,非因桐葉而封 唐 ;提象握機,故配土行而執(zhí)鎮(zhèn)?!?span id="r0emjqn" class="book">《
舊唐書·禮儀志二
》:“ 永徽 二年敕曰:‘上玄幽贊,處崇高而不言;皇王提象,代神功而理物?!?/div>
分類:
人君
天象
而立
立法
法治
治國
帝位
《漢語大詞典》:
捐灰
棄灰。 商鞅 立法,棄灰于道者受刑。后因以“捐灰”為典,指刑罰荷刻。
《文選·潘岳〈西征賦〉》
:“簡良人以自輔,謂 斯 忠而 鞅 賢。寄苛制於捐灰,矯 扶蘇 於朔邊?!?李善 注:“ 商君 之法,刑棄灰於道者。”
分類:
商鞅
立法
道者
受刑
《漢語大詞典》:
錯法(錯法)
設(shè)立法度,推行法制。錯,通“ 措 ”。
《商君書·錯法》
:“臣聞古之明君,錯法而民無邪。”
《
韓非子·八說
》
:“錯法以道民也而又貴文學(xué),則民之所師法也疑?!?/div>
分類:
設(shè)立
立法
法度
推行
行法
法制
《國語辭典》:
母法
拼音:
mǔ fǎ
被奉為模范的法律。相對于子法而言,子法即從母法出。
分類:
憲法
立法
依據(jù)
采用
法制
模仿
外國
《漢語大詞典》:
五院制
孫中山 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監(jiān)察、考試五權(quán)分立的政府組織制度。按照這個制度,中央政府分設(shè)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jiān)察五院,各自獨立,分別行使職權(quán),都對國民大會負責。
分類:
提出
行政
立法
司法
監(jiān)察
考試
政府
組織
制度
《國語辭典》:
三權(quán)憲法(三權(quán)憲法)
拼音:
sān quán xiàn fǎ
采取行政、立法、司法三權(quán)分立原則的憲法。如《法國第一共和憲法》及《美國聯(lián)邦憲法》,即其著例。
分類:
采取
行政
立法
司法
原則
憲法
《國語辭典》:
立法程序
拼音:
lì fǎ chéng xù
制定法律的程序。廣義包括立法、制用及監(jiān)督的程序,狹義專指法案的處理程序而言。
分類:
立法程序
定法
法律
程序
廣義
立法
監(jiān)督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