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一乘究竟教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一乘之法,為一代教中究意至極之教。即法華經(jīng)是也。
【佛學常見辭匯】
一乘是佛一代教中最究竟圓滿的教法。
本末究竟等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十如)
十如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云十如是。法華之十如,出于方便品。天臺大師開演其深旨者,有玄義、文句、止觀、別行玄之四書。其中正釋十如之相貌者,玄義與止觀也,有通解與別解二種。別解分四類:四類者,四越(止觀謂為四途)與人天與二乘及菩薩佛也。玄義分五類:別解菩薩與佛也。文句釋佛之權實二智,故與玄義止觀聊異其義。因而文句三有上玄義中已說,今不具說之語。又別行玄明圓頓之三慈悲,故約于觀心而釋之,因而彼文有今觀十法界眾生假名,一一界各有十種性相本末究竟等之說。故亦與玄義止觀大異其釋體。此十如以通解為根本,茍能會得通解,則通四類,自會四類之妙義。故今就通解釋之,一相如是:「相以據(jù)外覽而可別?!股茞旱蕊@于外者,謂之相,相雖顯于外,然非相見者,則不能見,故止觀引三國故事曰:「昔孫劉相顯,曹公相隱,相者舉聲大哭,四海三分,百姓荼毒。」二性如是:「性以據(jù)內(nèi),自分不現(xiàn)?!怪^人目不見,狀若天生,長無改變也。「如木有火,遇緣即發(fā)?!怪^如木有火性,鉆即火出也。玄義與止觀釋性如是,其義各異,玄義以為薰習成性之性,如上所釋,止觀則以為理性,佛性之性也。三體如是:「主質名為體?!寡詾橹髦|謂之體,人身之總體也。四力如是:「功能為力。」是其用所立之功能也。故涅槃經(jīng)曰:「欲造墻壁則取泥土,欲造畫像則取彩色,不取草木?!刮遄魅缡牵骸笜嬙鞛樽??!寡陨砜谝馊龢I(yè)之所為為作也。六因如是:「習因為因?!怪^前所習者為后之種也。如善人習善而益善,惡人習惡而益惡。新譯家名之為等流因。七緣如是:「助因為緣。」因與緣不同,如五谷之種,因也,雨露水土緣也,五谷之種出生者,借雨露水土之緣故也。是為新譯家之異熟因。八果如是:「習因為果。」謂從來所習之因,得其果也。新譯家謂之等流果。此習因習果有隔過現(xiàn)之二世現(xiàn)未之二世者,又有現(xiàn)在一切中,因果皆有者。九報如是:「報果為報?!怪^酬今生之善惡業(yè)因,而受未來之苦樂果也。新譯家謂之異熟果。此依報因而成報果,必隔一世以上。十本末究竟等:「初相為本,后報為末,所歸趣處,為究竟等?!怪^其本末諸相之落下處為究竟等也。論其意,前之九如是,皆事也,今之究竟等理也。九事所緣,為平等之理,故謂之等。其理有三諦,以空諦之故,本末悉為真空,以假諦之故,本末皆為妙假,以中諦之故,本末總為中道法界。此究竟等之三諦即為實相。然則前之九如是為諸法,而此本末究竟等為實相也。故釋諸法實相四字說此十如是也。
【佛學常見辭匯】
又名十如是。(參見:十如是)
安居竟
【佛學大辭典】
(術語)安居之終日。即七月十五日(舊譯家),或八月十五日(新譯家)。
【佛學常見辭匯】
結夏安居的日子完畢了,即七月十五日。
色究竟天
【佛學大辭典】
(界名)梵名阿迦尼吒天Akanis!t!ha,色界十八天之一。為色界天之最頂,故名色究竟。(參見:三界)
【三藏法數(shù)】
謂此天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故名色究竟天也。(究竟群幾者,幾謂幾微,言究盡諸色幾微之處也。窮色性性入無邊際者,色性所依之性,故云性性,性本無邊,若研窮之,則入于無邊際矣。)
三界
【佛學大辭典】
(術語)凡夫生死往來之世界分為三:一、欲界,有淫欲與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謂之欲界。二、色界,色為質礙之義,有形之物質也。此界在欲界之上,離淫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謂為身體,謂為宮殿,物質的物,總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禪定之淺深粗妙分四級,稱為四禪天,新曰靜慮。此中或立十六天,或立十七天,或立十八天((參見:四禪天))。三、無色界,此界無一色,無一物質的物,無身體,亦無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于深妙之禪定。故謂之無色。此既為無物質之世界。則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報勝之義,謂在色界之上。是有四天。名為四無色。又曰四空處((參見:四空處)),說出俱舍論世間品,三界義。圖表三界則如圖。



【佛學常見辭匯】
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色界是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相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禪十八天皆屬之;無色界是色相俱無但住心識于深妙禪定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屬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來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為目的。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凡夫心行,雖千差萬別,溯其本根,不外一愛二見。有情業(yè)力,雖千差萬別,究其實際,不外一惡二善三定。眾生種類,雖千差萬別,區(qū)其大別,不外一欲二色三無色。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孔目)
界,限也、別也。謂三界分限各別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種:一者情欲,二者色欲,三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極阿鼻地獄,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參,多諸染欲,故名欲界。(梵語阿鼻,華言無間。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娛樂也。
〔二、色界〕,色即色質,謂雖離欲界穢惡之色,而有清凈之色,始從初禪梵天,終至阿迦膩吒天,凡有一十八天,并無女形,亦無欲染,皆是化生,尚有色質,故名色界。(梵語阿迦膩吒,華言質礙究竟。一十八天者,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無云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xiàn)天、色究竟天也。)
〔三、無色界〕,謂但有心識而無色質也。始從空處,終至非非想處,凡有四天。但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形質,故名無色界。(四天者,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非想處天也。)
如是本末究竟等
【佛學大辭典】
(術語)法華經(jīng)所說十如是之一。初之如是相為本,終之如是報為末,從本之相,至末之報,究竟平等一如,謂之究竟等。
【三藏法數(shù)】
謂初相為本,后報為末,此之本末,皆同實相,一理平等無二,是名如是本末究竟等。
究竟
【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字Uttara之譯,事理之至極也。三藏法數(shù)六曰:「究竟猶至極之義?!?br />【三藏法數(shù)】
謂三千大千世界,依此風輪而為究竟極際,以譬如來大智風輪,具一切方便,通達無漏究竟之道也。(無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究竟覺
【佛學大辭典】
(術語)起信論四覺之一。謂菩薩大行圓滿究竟至極之覺,即成佛之位也。起信論曰:「如菩薩地盡,滿足方便,一念相應,覺心初起。心無初相,以遠離微細念故,得見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覺?!谷胤〝?shù)九曰:「究竟即決定終極之義也。謂能覺了染心之源,究竟終窮,同于本覺故名究竟覺?!?br />【三藏法數(shù)】
究竟即決定終窮之義也。謂能覺了染心之源,究竟終窮,同于本覺,故名究竟覺。
【三藏法數(shù)】
謂圓教極果,妙覺位中,無明之惑既盡,本覺之體全彰,得心見性,心即常住,是名究竟覺。
【三藏法數(shù)】
謂妙覺、佛,菩薩地盡,滿足方便,覺心初起,心無初相,以遠離微細念故,得見心性,心性即常住,是名究竟覺。(覺心初起者,謂覺知第八識心初起無明之妄惑也。心無初相者,至此究竟位中,達法性之底,窮無明之源,離念寂靜,則心無初動之相也。得見心性者,妄既窮源,則見本覺真心之性矣。心即常住者,心源既極,了無起滅,湛然常住也。)
究竟位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大乘五位之一。以佛果為究竟至極之位,故謂之究竟位。唯識論九曰:「究竟位,謂住無上正等菩提?!故鲇浭┰唬骸秆跃烤拐?,略有二義:一簡前四位名究竟,二簡二乘名究竟。二乘雖得菩提涅槃,非究竟義,非高勝故。」三藏法數(shù)二十一曰:「究竟位,謂妙覺。佛證此果位,最極清凈,更無有上,故名究竟位?!?br />【三藏法數(shù)】
謂妙覺,佛證此果位,最極清凈,更無有上,故名究竟位。(妙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不可思議也。)
究竟即
【佛學大辭典】
(術語)臺宗六即位之第六。佛果為究竟之覺悟,故云究竟,此覺智與初位之凡心理體不二,故云即。止觀一下曰:「究竟即菩提者,等覺一轉入于妙覺,智光圓滿,不復可增。」四教儀曰:「智斷圓滿,為究竟即?!褂^經(jīng)妙宗鈔上曰:「六種即名,皆是事理,體不二義?!鼓鶚劷?jīng)曰:「發(fā)心究竟二不別。」
究竟佛
【佛學大辭典】
(術語)六種佛之第六。至究竟即之位,事理皆圓滿之佛也(前五佛理圓事不圓)。觀經(jīng)天臺疏曰:「究竟佛者,道窮妙覺,位極于荼,故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邊際智滿,種覺頓圓,(中略)如十五日月圓滿具足眾星中王,最上最勝,威德特尊,是為究竟佛義?!?/div>
究竟道
【佛學大辭典】
(術語)理之至極也。智度論七十二曰:「究竟者,所謂諸法實相?!?/div>
究竟樂
【佛學大辭典】
(術語)涅槃之妙樂也。起信論曰:「離一切苦,得究竟樂?!?/div>
究竟一乘法性論
【佛學大辭典】
(書名)四卷,元魏勒那摩提譯。
究竟愿
【佛學大辭典】
(術語)愿心不退而遂成就也。
究竟法身
【佛學大辭典】
(術語)無上之佛果。證悟法性究竟之佛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