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4—1626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字真長,號白安。黃宗羲父。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授寧國推官。天啟初擢御史,力陳時政十失,忤魏忠賢,被奪俸一年。既而楊漣劾忠賢,被旨切責,尊素憤而抗疏。后又上疏論萬燝廷杖及河南進玉璽諸事,益忤忠賢意,被削籍歸。不久被逮入都下詔獄,臨行囑宗羲,謂學者不可不知史,當讀《獻征錄》。在獄中受酷刑死。南明弘光時追謚忠端。有《忠端公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真長,馀姚人。萬歷丙辰進士。除寧國推官,擢山東道御史。天啟末,卒于詔獄。贈太仆寺卿,追謚忠端。有集。
維基
黃尊素(1584年—1626年),字真長,號白安,明末官員,浙江馀姚縣(今余姚市)人。黃尊素官至御史,屬東林黨人,天啟年間因反對魏忠賢而死于詔獄,是“東林七賢”之一。黃尊素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中三甲進士,除寧國府推官,為官謇諤敢言,尤有深識遠慮。天啟二年(1622年)升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參劾魏忠賢閹黨不遺余力,上《士氣已竭》疏,天啟六年(1626年),受魏忠賢所害,入詔獄,被拷打致死,據(jù)說死狀凄烈,頭破血流。與黃尊素同時死難的還有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繆昌期、周宗建等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山西澤州人,字允吉。天啟二年進士。除大理寺左評事。崇禎時歷考功郎中,忤權要,貶行人司副,官至刑部右侍郎。李自成入北京,自殺。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允吉,交河人。天啟壬戌進士,除大理評事升吏部主事歷官刑部右侍郎殉難謚忠貞定謚忠端
維基
孟兆祥(?—1644年),字允吉,號肖彤,直隸河間府交河縣民籍,山西澤州人。明末政治人物,官刑部右侍郎。李自成破京師,自殺殉國。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刑部觀政,三年授大理寺左評事,丁憂歸。六年起補原官,七年任四川主考官。崇禎二年(1629年),升遷吏部稽勛主事,歷文選司員外郎、考功司郎中,十一年被革職。十二年稍遷光祿寺丞,進少卿。歷官左通政、太仆寺卿,十六年進通政使,十七年拜刑部右侍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陷都城,兆祥分守正陽門。襄城伯李國禎統(tǒng)京營軍,因久無薪餉,毫無斗志。城被攻陷,兆祥曰:“社稷已覆,吾將安之!”遂自殺。兆祥有子孟章明。兆祥對他說:“我死,汝可去?!闭旅骰卮穑骸熬复蠊?jié)也,君亡父死,我何生為!”乃投繯于父側。兆祥之妻,章明之妻皆自縊死。《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5—1646 【介紹】: 明福建漳浦人,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細遵,門人稱石齋先生。天啟二年進士。授編修。崇禎初進右中允,曾三次疏救故相錢龍錫,貶三秩,而龍錫得減死。又屢上疏言諸臣專事互相報復,不顧大局,語刺大學士周延儒、溫體仁等,被斥為民。復起為少詹事,因疏劾楊嗣昌等,下詔獄,旋釋出,謫戍廣西。十五年,復故官。福王即位,用為禮部尚書。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學士。自請往江西圖恢復,至婺源遇清兵,戰(zhàn)敗被執(zhí),不屈死。道周潛心經(jīng)學,亦工書畫。有《易象正義》、《三易洞磯》、《洪范明義》、《石齋集》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幼玄,一字螭若,漳州鎮(zhèn)海衛(wèi)人。天啟壬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中允,以言事落職。尋起官,以諭德掌司經(jīng)局,再遷少詹事,協(xié)理府事,謫江西布政司都事,逮系遣戍。復起禮部尚書。有大滌函書浩然詠。
維基
黃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細遵,號石齋,人稱石齋先生,閩南、臺灣尊稱為「助順將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銅山(清朝時屬詔安縣,今為東山縣)人,祖籍莆田,學者、書法家、藝術家。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國。謚忠烈,乾隆時改謚忠端。明萬歷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東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貧,在福建銅山(今屬東山縣)島上石室刻苦攻讀,曾在閩南漳州和廣東潮州收徒講學。有「閩海才子」之譽。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與倪元璐、王鐸同年。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為經(jīng)筵展書官,因丁憂去職。崇禎初復官編修。崇禎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八月,錢龍錫以袁崇煥事下獄,廷臣無敢訟冤者。黃道周與錢龍錫素無私交,卻激于義憤,上疏稱:“今殺累輔,徒有損于國”,認為錢龍錫不宜坐死罪。崇禎帝不悅,以忤旨之罪把黃道周降級外調(diào),又礙于輿論,乃釋放錢龍錫,改戍浙江定海。崇禎十一年(1638年),楊嗣昌、陳新甲、方一藻皆有家喪,崇禎帝依舊“奪情”起用。黃道周對此連上三疏,指責此三人不忠不孝。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楊嗣昌等私下妄自議和,七月初五日崇禎帝在平臺召開御前會議,要楊嗣昌與黃道周當場辯論,黃道周雄辯滔滔,“與嗣昌爭辯上前,犯顏諫爭,不少退,觀者莫不戰(zhàn)栗。”崇禎怒不可遏,斥責他:“一生學問只辦得一張佞口?!钡乐鼙贿B貶六級,謫江西布政司知事。遂辭官,于鄴山講堂開壇講學。崇禎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撫解學龍以“忠孝”為由,向朝廷舉薦黃道周,認為他“可任輔導”。崇禎大怒,下令將二人入獄,以“偽學欺世”之罪重治,戶部主事葉廷秀、監(jiān)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獄,后周延儒曰:“張溥、黃道周,皆有些偏,只是會讀書,所以人人惜他?!钡鄢聊徽Z。改廷杖八十,充軍廣西。崇禎十四年(1641年),楊嗣昌病死。崇禎想起黃道周的“清操力學,尚策勵”,赦其罪,并復官。道周告病回家,專心著書。明亡后,任南明禮部尚書,“嚴冷方剛,不偕流俗”,楊廷麟曾力薦他充講官兼直經(jīng)筵。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兵部尚書。但兵權由鄭芝龍掌握,時清廷頒布剃發(fā)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龍養(yǎng)兵自重,不發(fā)一兵一卒。黃道周只得返鄉(xiāng)籌兵籌糧。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眾數(shù)千人,馬僅十馀匹,另有一月糧,出仙霞關,與清兵抗擊。施瑯曾一度與他前往,不久卻徑自返回福建。夫人蔡氏嘆道:“道周死得其所了!”十月初抵達廣信(今上饒),募得三個月兵糧,分兵三路,向清兵發(fā)起進攻,一路向西攻撫州(今臨川),另兩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寧,不久三路皆敗。十二月六日,黃道周率隊向婺源出發(fā),至童家坊,得知樂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時遇伏,參將高萬容逃去,于是全軍崩潰。黃道周與四門生蔡春溶、趙士超、賴繼謹、毛至潔沖鋒在前,終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將張?zhí)斓摲@。道周俘后,至金陵獄中,獄中吟詠如故,清廷派明舊臣洪承疇勸降,黃道周寫下這樣一副對聯(lián):“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洪恩浩蕩,不思報國反成仇?!睂⒀畴y的史可法與洪承疇對比。承疇頗愧,上疏請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準。后絕食十二日,期間其妻蔡氏來信:“忠臣有國無家,勿內(nèi)顧”。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義,臨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紙墨,畫一幅長松怪石贈人,還給家人留下了遺言:“蹈仁不死,履險若夷;有隕自天,舍命不渝”。至東華門刑場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書遺家人:“綱常萬古,節(jié)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弊詈箢^已斷而身“兀立不仆”,其門人蔡春溶、賴繼謹、趙士超和毛至潔同日被害,人稱「黃門四君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5 【介紹】: 明江西新城人,字元公,自號海岸道人。崇禎元年進士,歷寧波、杭州兩府推官,以丁憂歸。南明弘光時,授儀制主事。清軍破南京,被執(zhí)不屈死。有《瑤光閣集》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元公,建昌新城人。崇禎戊辰進士,歷寧波杭州二府推官累遷禮部郎中有瑤光閣集
維基
黃端伯(?—1645年),字元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建昌府新城縣(今江西省黎川縣)人,生平好佛,嘗鐫私印曰「海岸道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散文家、詩人,因拒降清廷而殉國。黃端伯自幼聰敏好學,博覽經(jīng)史。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進士,次年授浙江寧波府推官。那時倭寇常犯浙江沿海一帶,他集思廣益,提出防倭十條計策,使該地倭患大為減輕。他在寧波“布衣素食,貨利不攖其心”。對初次犯法者重在教育,對賄賂者則深惡痛絕。對窮書生,只要有文才,便加意勉勵,給予資助和推薦。崇禎五年(1632年),因母病故,遂回故里,三年服滿,改任杭州府推官。他辦事干練,廣知博聞,公務之余,常邀兩浙學士講學于西湖,為當?shù)嘏囵B(yǎng)人才。崇禎十年(1637年),考選北上時,又逢父喪,居家七年。耳聞目睹居住在建昌(今南城縣)的益王朱慈炱作威作福、窮奢極欲的種種行為,義憤填膺,上疏朝廷,列數(shù)朱在建昌“擅增兵甲”,“擅增民詞,批行郡縣,騙害良民”等惡行。結果,反被朱慈炱誣諂為離間親藩。黃端伯于憤怒中棄官為僧,避居廬山。崇禎十七年(1644年),闖王李自成陷北京,崇禎帝自縊。鎮(zhèn)守山海關的遼東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福王朱由崧即于南京稱帝,黃端伯面北動哭,盼為國效力。經(jīng)禮部尚書姜曰廣推薦,授為正六品禮部儀制司主事、禮部儀制司郎中。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南京失守,朱由崧逃逸,禮部尚書錢謙益及忻城伯趙之龍等百官皆迎降,城內(nèi)自殺殉國的,除了南京守備太監(jiān)韓贊周以外,只有十二個人,其中高級官員僅刑部尚書高倬,其馀皆是中下級官吏以及一般讀書人,故時人嘆曰:“國家無事,公卿大臣享其尊榮;不幸有變,儒生小臣奮其義烈!”黃端伯在其寓所能仁寺傍門書寫“大明禮部儀制司主事黃端伯不降”大字,拒不出迎。清豫親王多鐸,命兵卒將端伯押至面前,并吆喝使跪,端伯不屈。多鐸拍案叱喝:“你認為弘光帝是何種人物,想為他一死?”端伯朗言:“皇帝圣明!”不愿多說一句。多鐸問:“馬士英何等臣屬?”端伯答曰:“馬士英,忠臣也!”多鐸又可氣又可笑,問:“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為忠?”黃端伯說:“馬士英不降,擁送太后入浙江,當然是忠臣。”他指著已經(jīng)剃發(fā)易服的趙之龍等人說:“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倍噼I點頭良久,他問:“素聞黃先生耿介孤直,能否在大清做官?”黃端伯斷然拒絕并斥責迎清失節(jié)之人,說得降臣趙之龍等人面色發(fā)赤。多鐸將其關押在江寧逾四個月,其間端伯一再拒絕清廷勸降。雖然身處牢獄之中,依然談笑如常,且作《明夷錄》言:“丹心傾漢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其志。六月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剃發(fā),他指頸說:“我寧剃(殺)頭不剃發(fā)”。八月十三日,多鐸再勸端伯降,并威脅道:“不降則戳!”黃端伯誓死拒降,多鐸遂命殺之。黃端伯整肅冠履,昂首引頸受刃。劊子手心驚目眩,不敢舉刀,黃端伯厲聲高喊:“何不刺我心!”臨刑前,面北遙拜,顏色自若,觀者萬馀,焚香拜泣,連多鐸也嘆稱“南來硬漢僅見此人”,“北向叩頭,口呼高皇帝、烈皇帝就死”??谡冀^命詞曰:對面絕商量,獨露金剛王。
割截無嗔恨,刀山是道場。

人物簡介

閨秀百家詞選·松籟閣詩馀
沈榛,字伯虔,一字孟端,嘉善人,明天啟乙丑進士南昌府推官德滋女,進士錢黯室。
槜李詩系·卷三十五
榛字伯虔,嘉善麟溪人。天啟乙丑進士、南昌府推官沈德滋女,適進士錢黯。

人物簡介

維基
王鳴玉(16世紀—17世紀),字六端,湖廣承天府沔陽州景陵縣人。王鳴玉是萬歷四十年(1612年)的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士,獲授庶吉士,四年轉任兵科給事中,管皇城,五年升工科右,管廠庫,巡青,六年巡視京營,以正直聞名,魏閹憎恨他不依附,被外任陜西隴西道副使,臨行前依然上疏數(shù)千言指責朝廷奸人,抵任時適逢久旱,部下卻犯禁采礦,他獨自馳諭對方:「良民已受苦良久,不應再恐懼官員,立刻停止采礦,否則誅殺你!」又在烈日披發(fā)徒步禱告,很快大雨降下,嘯聚解散,人民歡呼說:「觀察生我,不然已經(jīng)被殺了?!蛊吣晟兾鲄⒄3绲澋奂次?,特旨起用王鳴玉為刑科左給事中,因為讓囚犯逃脫失職外調(diào),二年降為知事,五年升任工部主事,八年改禮部祠祭司主事,升禮部精膳司郎中,不久稱病辭官。
朱常瀛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5 【介紹】: 明宗室。神宗第七子。封桂王。天啟七年就藩衡州。崇禎十六年衡州陷于義軍,走廣西,居梧州。南明弘光元年南都陷落后,在籍尚書陳子壯等將奉之監(jiān)國,會唐王立于福建,遂止。旋卒,謚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福建莆田人,字開美,號尊王。天啟二年進士。授開化知縣。擢刑科給事中,彈擊權貴無所避忌。崇禎四年,請釋大學士錢龍錫于獄。又疏陳馬政之弊。巡京營,請免班軍工役,盡歸行伍。累遷戶部右侍郎。清軍入近畿,家彥雪夜攜燈,步巡城堞,協(xié)理戎政,寢處城樓半年。十七年,農(nóng)民軍逼京師,守安定門,城破,自縊死。
清州搜玉
王家彥,字燦三,天啟進士,官至戶部侍郎,曾參與纂修康熙《青縣志》。
維基
王家彥(1588年—1644年),字開美,號尊五,福建莆田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啟壬戌進士,崇禎末官至戶部尚書。李自成破北京,王家彥自縊殉國。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授開化知縣,四年本省同考,五年調(diào)蘭溪縣。崇禎元年考選,擢刑科給事中。袁崇煥誅毛文龍,有人歸咎于大學士錢龍錫,家彥為他辯解,龍錫得免死。四年升工科右,五年巡視皇城,管工程。七年管王恭廠,加俸一級,升戶科左。八年升戶科都給事中,九年丁憂歸。崇禎十二年(1639年)起為吏科都給事中,此時流寇紛起,民生日蹙,家彥上疏:“催科急者書上考,督責嚴者號循良,不肖而墨者以束濕濟其饕餮,一二賢明吏束于文法,展布莫由。惟稍寬文網(wǎng),壹令撫綏,盜之聚者可散,散者可不復聚。又舊制捕蝗令,吏部歲九月頒勘合于有司,請實意舉行。”皇帝同意。擢大理寺右寺丞,十四年進本寺左少卿。十五年遷太仆寺卿,本年擢戶部右侍郎。清軍進犯京畿,改任兵部右侍郎,協(xié)理京營戎政。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升戶部尚書,帝曰:“戎政非家彥不可。”遂留任。不久李自成大軍迫近京師,王家彥分守安定門。城破,家彥從城上跳下,不死,又自縊于民舍,尸身被賊焚毀,殘其一臂,家仆收埋其尸。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謚忠端。清朝時賜謚忠毅。《明史》有傳。
偉齊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滿洲鑲黃旗人,瓜爾佳氏。費英東第九弟。天命間攻虎爾哈部,收獲五百戶。天聰間從攻明,以功晉三等輕車都尉?;侍珮O率軍出征,曾令偉齊留守盛京,任八門提督。九年,命免功臣徭役,偉齊與焉,尋卒。謚端勤。
劉憲章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劉憲章(1591年—1660年),字端甫,號澹安。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復社成員。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十六名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七十一名同進士出身,授中書舍人。十三年(1640年),任頒詔。敕授徵仕郎。十四年(1641年),任冊封。崇禎十五年(1642年),充壬午科順天鄉(xiāng)試分考官??歼x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巡視皇城。實行保甲,國戚、奸民都不敢橫暴。不避時諱、不受私囑、不憚權貴,數(shù)十次上疏論人才得失、民生利弊。力救劉宗周、張瑋、金光辰,舉薦惠世揚、黃道周。崇禎十六年(1643年),任癸未科會試監(jiān)試官。巡按直隸真順廣大,巡按真定府時,奏請免除助餉8000兩,免徵運解天津豆料。緝拿占產(chǎn)奪妻的巡撫屬役張九成,杖殺窩藏盜匪的成五云,奏請?zhí)帥Q大盜張申。流寇起,協(xié)同督撫練兵防禦,三關告急,巡察三關、邢襄。敕授文林郎,有敕命三道。后補河南道御史,以年邁引疾歸鄉(xiāng)。為復社成員,列名武進縣第二位。清初巡撫、巡按聯(lián)合舉薦,奉詔起籍,以臥病為由未就任。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九
澄原,字嗣端,號芝房,平湖人,天啟乙丑進士,授工部主事。崇禎初,魏珰猶視事東廠,澄原首劾之,并崔呈秀等罪狀,請毀生祠以充兵餉,于是廷臣紛紛彈射矣。后遷大理寺副,疏參罪督袁崇煥,有旨嘉其敢言,令中使捧函至邸舍,御書發(fā),陸澄原回奏,以小臣而蒙委信,前此未有也。升職方員外。當此之時,人意其必大用。無何久淹郎署,終以罷歸。奇杰之氣,亦遂用于山水文酒間,自號隱放主人。往往與酒俠談傖,歌童舞妓為飛紅捲白之會,間以嬉笑嘲謔,俊語紛集,或興至疾書,袞袞數(shù)百言,搖筆立就。性好飲,自負酒龍,雞鳴燭跋,四座偃臥,而澄原如未沾宿醒者。嘗自言:少游于酒人,一往三十馀,乃以選人侶于眾人,復以言迕要人,世目為愚人,或曰癡人。洎乎拂袖一歸,乃復還我不壞之酒人矣。故其為詩,多秀逸尖新,雕香刻翠,有佻宕自喜之槩焉。所著雜集數(shù)種行世。澄原厭薄門戶,中立敢言,首攻崔、魏,亦不附東林。其疏曰:有市恩修怨、舉劾失平者,雖東林亦謂之小人,不得以楊、左為護身之符。有特立獨行恪共厥職者,雖不東林,不失為君子,不得以崔、魏為陷人之阱。又曰:臣寧寡援孤立為硁硁之小人,決不依草附木,為疑似之君子。嗟乎!明之亡也,禍胎于閹寺,膏肓于門戶。崇禎時,天下事巳大壞,而門戶益堅,得一中立之澄原,猶恐不勝任,而棄之如遺也,何哉?
維基
陸澄原(1591年—?),字嗣端,號芝房,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刑部主事陸錫恩之子,年十九舉于鄉(xiāng),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授工部主事。崇禎初即位,魏忠賢猶柄國政,廷臣皆呼為廠臣,澄原首斥其名而劾之,降旨薄責。于是群臣窺知上意,紛紛上疏彈劾,魏遂伏誅。轉員外郎,督盔甲廠。崇禎二年(1629年),清兵入寇,京師戒嚴,檄催火器如熾,所督廠工僅數(shù)十人,日造火藥二千斤,兼造兼運,身不解帶者五十余日,造火繩,用楮代布,失內(nèi)珰意,奉嚴旨斥責。然是時以箭簾不稱,工部四司俱逮斃杖者二人,澄原僅降級調(diào)用。尋補順天府照磨,遷大理寺寺副,疏參罪督袁崇煥,帝嘉其敢言,特遣中使奉函直至其邸舍,函面御書「發(fā)陸澄原」四字,中批「據(jù)實回奏,不許發(fā)抄」,以小臣而承委信,前此未有也。尋遷兵部職方員外,提調(diào)武闈,車射不及格,主考、監(jiān)試俱下獄,澄原閑住罷歸。六年甲戌(1633年),忌者中以考功法落職。放艇湖山,自號隱放主人,寄懷詩奕者數(shù)年而卒。澄原厭薄門戶,中立敢言,首攻崔(呈秀)、魏(忠賢),亦不附東林,疏請申敕廷臣,各消成見。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端木,昆山人。崇禎癸酉舉人除延安推官
田正春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田正春(17世紀—17世紀),字體端,浙江處州府縉云縣人。田正春是永樂二年進士田堉的后裔,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成進士,獲授德安推官,當時流寇肆虐,他到任后設立鄉(xiāng)社、招募官兵、準備器械,賊人來到得知府城有備,不克而遁,改攻蒲鄉(xiāng);該處離府稍遠因此被寇,他奔赴戰(zhàn)場被城中人稱為「田老子」。不久他因為忤逆權柄被降為開封知事,改任太康知縣,入朝擔任刑部郎中,晉兗東兵備道僉事,在任內(nèi)去世,有《金丹稿》、《游梁集戰(zhàn)牘》流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54 【介紹】: 明末清初山東掖縣人。張忻子。明崇禎十六年進士,改庶吉士。甲申之變,先降李自成,再降清朝。授弘文院檢討,官至國史院大學士。卒謚文安。
維基
張端(1618年—1655年),字正之,號中柱,山東萊州府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明崇禎末科進士,后仕清,官至大學士。父明末尚書張忻。崇禎十六年(1643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清順治二年(1645年),授宏文院檢討、《明史》纂修官。順治三年,擔任江南鄉(xiāng)試正考官。順治五年(1648年),升任秘書院侍講學士;次年,改國史院侍講學士、內(nèi)翰林國史院學士。順治九年(1652年),擔任殿試讀卷官、禮部左侍郎。順治十年(1653年),擔任內(nèi)翰林國史院大學士。順治十一年(1653年)卒,贈太子太保,謚文安。
高爾儼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55 【介紹】: 明末清初直隸靜海人。明崇禎十二年進士,官編修。曾降李自成。清順治二年,授秘書院侍講學士。官至弘文院大學士。卒謚文端。有《古處堂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一
高爾儼,字中孚,號岱輿,靜海人。明崇禎庚辰一甲三名進士。入國朝,官至弘文院大學士。謚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