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5
詞典
1
分類詞匯
14
分類詞匯
箛簽
更籌
一籌
排簽
蓮籌
朱簽
攧竹
簽爪
簽籌
葫蘆兒
串燒
冰糖壺盧
奈何木
灑簽
《漢語大詞典》:
箛簽(箛簽)
猶竹簽。
《
明史·張經(jīng)傳
》
:“賊刊巨木塞隘口,布蒺藜菰簽,伏機弩毒鏢?!?/div>
分類:
竹簽
《國語辭典》:
更籌(更籌)
拼音:
gēng chóu
1.古代,夜間計時的竹簽。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應(yīng)令〉詩:「燒香知夜漏,刻燭驗更籌?!埂缎绿茣?。卷四六。百官志一》:「凡奏事,遣官送之,晝題時刻,夜題更籌?!?br />2.指時間。宋。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妥泳貌坏健翟~:「西樓著意吟賞,何必問更籌?!?/div>
分類:
更籌
時間
報更
計時
竹簽
晚上
《國語辭典》:
一籌(一籌)
拼音:
yī chóu
1.籌,一種古代的計算工具,于竹籌上刻有數(shù)字。一籌指一個等級、程度。《老殘游記二編》第一回:「佛經(jīng)說人不可以著相,我們總算著了雅相,是要輸他一籌哩!」
2.比喻一個謀略、計策。語本《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傳四。蔡幼學(xué)傳》:「其極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div>
分類:
一著
計策
計數(shù)
辦法
竹簽
刻有
有數(shù)
數(shù)字
戌時
《國語辭典》:
一籌莫展(一籌莫展)
拼音:
yī chóu mò zhǎn
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來。比喻毫無辦法。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五出:「下官史可法,日日經(jīng)略中原,究竟一籌莫展?!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噶彩情L吁短嘆,一籌莫展?!挂沧鳌改挂换I」。
分類:
辦法
《漢語大詞典》:
排簽(排籤)
并立的竹簽。 唐
韓愈
《苦寒》
詩:“將持匕箸食,觸指如排籤?!?宋
范成大
《良鄉(xiāng)》
詩:“新寒凍指如排籤,村酒雖酸未可嫌?!?/div>
分類:
并立
竹簽
《漢語大詞典》:
蓮籌(蓮籌)
蓮花漏上的計時報更的竹簽。 元 張憲
《夜坐吟》
:“玉壺水動漏聲乾,夜冷蓮籌三十刻?!?明
無名氏
《霞箋記·驛亭奇遇》
:“聽蓮籌漸長,五更時傍。” 清
陳維嵩
《金箋子·詠燈》
詞:“春夜照梳頭,蓮籌杳凄清。”
分類:
計時
報更
竹簽
《漢語大詞典》:
朱簽(朱簽,硃籤)
紅色竹簽。舊時官府交付差役拘捕犯人的憑證。 清
蒲松齡
《
聊齋志異·詩讞
》
:“先生標(biāo)朱簽,立拘南郭某肆主人。”
朱簽:見“ 硃籤 ”。
亦作“ 硃簽 ”。 硃籤:以朱墨作記的封簽。系舊時官府委辦緊要事件臨時發(fā)給的憑證。
《
儒林外史
》
第十九回:“我這里再托人向本縣弄出一個硃籤來?!?span id="1pay0yv" class="book">《
儒林外史
》第十九回:“ 潘三 道:‘今日就有硃籤,你叫他把銀子作速取來?!?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疑獄》
:“是夜靜, 鴻 步至城隍廟,密令家童隨至大殿,因潛入寢宮,遂命皂役持硃簽監(jiān)鑰,弔 任 姓父子?!?/div>
分類:
紅色
竹簽
官府
交付
差役
拘捕
朱墨
犯人
憑證
封簽
緊要
要事
事件
臨時
時發(fā)
《漢語大詞典》:
攧竹
博戲名。顛動竹筒使筒中某支竹簽首先跌出,視簽上標(biāo)志以決勝負(fù)。 元
關(guān)漢卿
《一枝花·不伏老》
套曲:“愿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nèi)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元
喬吉
《揚州夢》
第三折:“知音呂,借意兒嘲風(fēng)詠月,有體段,當(dāng)場兒攧竹分茶?!?元
無名氏
《百花亭》
第一折:“據(jù)此生世上聰明,今時獨步,圍棊遞相,打馬投壺,撇蘭攧竹,寫字吟詩……端的個天下風(fēng)流,無出其右。”
分類:
博戲
竹筒
筒中
竹簽
首先
《漢語大詞典》:
簽爪(籤爪)
以竹簽刺手指足趾的酷刑。
《
新唐書·酷吏傳序
》
:“推劾之吏,以嶮責(zé)痛詆為功,鑿空投隙,相矜以殘,泥耳籠首,枷楔兼暴,拉脅籤爪,縣髮熏目,號曰‘獄持’?!?/div>
分類:
竹簽
刺手
手指
足趾
酷刑
《漢語大詞典》:
簽籌(籤籌)
更籌。古代計時報更的竹簽。 唐
李賀
《崇義里滯雨》
詩:“南宮古簾暗,濕景傳籤籌。” 王琦 匯解:“蓋籤籌者,報時辰之籌?!?/div>
分類:
更籌
計時
報更
竹簽
匯解
《國語辭典》:
葫蘆兒(葫蘆兒)
拼音:
hú lu ér
1.端午時用線縷纏成櫻桃、桑葚、木梳、老虎、葫蘆等形狀,貫穿于線上的物品。兒童佩于襟上,過午棄之,據(jù)說可去邪避災(zāi)。
2.一種用竹簽貫串山楂、海棠等果實而外蘸冰糖的食品。也稱為「冰糖葫蘆」。
3.壺蘆的別名。參見「壺蘆」條。
分類:
端午
壺蘆
午時
竹簽
線縷
貫串
山楂
櫻桃
海棠
桑葚
果實
木梳
而外
老虎
葫蘆
食品
《國語辭典》:
串燒(串燒)
拼音:
chuàn shāo
用細(xì)竹簽串起食材燒烤而成的食物。如:「烤肉架上的串燒發(fā)出陣陣誘人的香味,令人不禁垂涎三尺。」
分類:
竹簽
燒烤
食物
《漢語大詞典》:
冰糖壺盧(冰糖壺盧)
亦作“ 冰糖葫蘆 ”。 一種食品。用竹簽串上山楂、海棠等果實,蘸以溶化的冰糖制成,甜脆可口。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栗子》
:“冰糖壺盧乃用竹簽,貫以葡萄、山藥豆、海棠果、山里紅等物,蘸以冰糖,甜脆而涼。冬夜食之頗能去煤炭之氣?!?曹禺
《北京人》
第一幕:“﹝紅木方桌上﹞放著一大盤冰糖葫蘆。”
分類:
種食
食品
竹簽
上山
山楂
海棠
果實
《漢語大詞典》:
奈何木
守城用具。在垛墻之間置木架,木上錯綜釘以竹簽,并用繩系虎怕莿、石塊,纏于木上,垂于墻外。敵人如果攀援上城,木石即隨之下墜,使人有無可奈何之感,故名。見 明 茅元儀
《
武備志·軍資乘·守
》
。
分類:
用具
置木
木架
木上
錯綜
竹簽
《漢語大詞典》:
灑簽(灑籤)
古代公堂上主審官對犯人動刑時,從公案上抽出竹簽拋擲于地,以示令出。
《
儒林外史
》
第三二回:“廩生,一來中的多,中了就做官。就是不中,十幾年貢了,朝廷試過,就是去做知縣、推官,穿螺螄結(jié)底的靴,坐堂,灑籤,打人?!睘?,一本作“ 灑 ”。
分類:
公堂
堂上
上主
犯人
公案
案上
竹簽
拋擲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