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詠竹。唐杜牧《題劉秀才新竹》:“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p>
雖非宋玉誅茅至,且學王家種竹來。 吳融 岐陽蒙相國借宅因抒懷投獻
皇王自有增封日,修竹徒勞號此君。 徐夤 松
綠陰十里灘聲里,閑自王家看竹來。 李群玉 題王侍御宅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杜牧 題劉秀才新竹
歲寒高節(jié)誰能識,獨有王猷愛此君。 牟融 題陳侯竹亭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韋式 一字至七家詩竹
聽鶯情念友,看竹恨無君。 劉長卿 春過裴虬郊園
好鵝尋道士,愛竹嘯名園。 李白 題金陵王處士水亭
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苔甃窺泉少,籃輿愛竹深。 羊士諤 酬盧司門晚夏過永寧里弊居林亭見寄
何人有酒身無事,誰家多竹門可款。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
復此開懸榻,寧唯入后堂。 杜審言 贈崔融二十韻
杖頭錢:指買酒錢,或人物放蕩不羈。唐賀蘭進明《行路難》之一:“但愿親友常含笑,相逢莫吝杖頭錢?!?/p>
江娥啼竹:詠憂傷之情,或詠竹。唐李賀《李憑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愁如湘靈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霧。九嶷深翠轉巍峨,仙骨寒消不知處。 僧鸞 贈李粲秀才
河漢夜闌孤雁度,瀟湘水闊二妃愁。 劉滄 江樓月夜聞笛
湘竹舊斑思帝子,江蘺初綠怨騷人。 劉長卿 送馬秀才落第歸江南
野蕉依戍客,廟竹映湘君。 司空曙 送史澤之長沙
荊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時。 姚合 敬宗皇帝挽詞三首之二
妾恨比斑竹,下盤煩冤根。 孟郊 閑怨
玉指朱弦軋復清,湘妃愁怨最難聽。 孫氏 聞琴
楚客腸欲斷,湘妃淚斑斑。 岑參 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
重華不是風流主,湘水猶傳泣二妃。 崔道融 馬嵬
湘水吊靈妃,斑竹為情緒。 張九齡 雜詩五首之四
斑竹年來筍自生,白蘋春盡花空落。遙望零陵見舊丘,蒼梧云起至今愁。唯馀帝子千行淚,添作瀟湘萬里流。 張謂 邵陵作
湘水終日流,湘妃昔時哭。美色已成塵,淚痕猶在竹。 施肩吾 湘川懷古
蕭蕭意何恨,不獨往湘川。 朱放 竹
有虞曾不有遺言,滴盡湘妃眼中血。 李咸用 銅雀臺
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 李商隱 淚
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李商隱 潭州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李商隱 離思
萬點湘妃淚,三年賈誼心。 李嘉祐 裴侍御見贈斑竹杖
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李嶠 竹
上清仙女徵游伴,欲從湘靈住河漢。 李涉 寄荊娘寫真
二女虛垂淚,三閭枉自沈。 李涉 鷓鴣詞二首
有恨同湘女,無言類楚妃。 李白 望夫石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二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葉滿淚痕。請君先問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論。 李益 從軍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詞
空令猿嘯時,泣對湘潭竹。 李端 古別離二首
回潮迎伍相,驟雨送湘君。 李端 幽居作
游女漢皋爭笑臉,二妃湘浦并愁容。 李紳 重臺蓮
南云哭重華,水死悲二女。 李群玉 湖中古愁三首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李賀 李憑箜篌引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李賀 黃頭郎
自解看花笑,憎聞染竹啼。 杜易簡 湘川新曲二首之二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將身臥淚痕。 杜牧 斑竹筒簟
不見湘妃鼓瑟時,至今斑竹臨江活。 杜甫 奉和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湘妃漢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無。 杜甫 渼陂行
昨夜舟火滅,湘娥簾外悲。 杜甫 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韻記異
湘妃泣下竹成斑,子規(guī)夜啼江樹白。 武元衡 望夫石
翠筠不樂湘娥淚,斑籜堪裁漢主冠。 王睿 竹
空山竟不從,寧肯學湘妃。 皇甫冉 贈恭順皇后挽歌
溪草何草號帝女,溪竹何竹號湘妃。 皎然 賦得吳王送女潮歌送李判官之河中府
翠帳云屏白玉床,啼鳥休啼花莫笑,女英新喜得娥皇。 盧仝 小婦吟
娥皇不語啟嬌靨,女英目成轉心愜。 盧仝 秋夢行
夜光疑漢曲,寒韻辨湘靈。 竇庠 酬韓愈侍郎登岳陽樓見贈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薛濤 酬人雨后玩竹
莫嫌滴瀝紅斑少,恰似湘妃淚盡時。 賈島 贈梁浦秀才斑竹拄杖
乘興輕舟無近遠,白云明月吊湘娥。 賈至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之二
至今楚竹上,猶有淚痕斑。 郎士元 湘夫人二首
入楚豈忘看淚竹,泊舟應自愛江楓。 郎士元 送李敖湖南書記
湘妃雨后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郭震 蓮花
商人酒滴廟前草,蕭索風生斑竹林。 陳羽 湘君祠
湘妃獨立九疑暮,漢女菱歌春日長。 韋應物 黿頭山神女歌
帶露似垂湘女淚,無言如伴息媯愁。 韋莊 庭前桃
露沾湘竹淚,花墮越梅妝。 韋莊 春愁
石門迥接蒼梧野,愁色陰深二妃寡。 韋蟾 岳麓道林寺
二女竹上淚,孤臣水底魂。 韓愈 晚泊水口
荒餐茹獠蠱,幽夢感湘靈。 韓愈 答張徹
斑竹啼舜婦,清湘沈楚臣。 韓愈 送惠師
當時珠淚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高駢 湘妃廟
夷齊:喻指有氣節(jié),不接受敵人施舍。唐李白《梁園吟》:“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p>
茍非夷齊心,豈得無戰(zhàn)爭。 于濆 古征戰(zhàn)
采薇易為山,何必登首陽。 于濆 感懷
以我采薇意,傳之天姥岑。 儲光羲 酬綦母校書夢耶溪見贈之作
耕鑿時未至,還山聊采薇。 儲光羲 雜詩二首
憀然歌采薇,曲盡心悠悠。 元季川 登云中
可惜官倉無限粟,伯夷餓死黃口肥。 元稹 有鳥二十章
奸聲入耳佞入心,侏儒飽飯夷齊餓。 元稹 立部伎
公方伯夷操,事殷不事周。 元稹 陽城驛
武王亦至明,寧哀首陽饑。請君勿執(zhí)古,執(zhí)古徒自隳。 劉叉 勿執(zhí)古寄韓潮州
不食黃精不采薇,葛苗為帶草為衣。 劉商 移居深山謝別親故
旅食傷飄梗,巖棲憶采薇。 劉長卿 罷攝官后將還舊居留辭李侍御
采薇留客飲,折竹掃仙壇。 厲玄 送顧非熊及第歸茅山
好移鐘阜蓼,莫種首陽薇。 吳融 和睦州盧中丞題茅堂十韻
無才敢更期連茹,有意兼思學采薇。 吳融 得京中親友書訝久無音耗以詩代謝
唯憶首陽路,永謝當時人。 孟郊 感懷
舉才天道親,首陽誰采薇。 孟郊 感懷
伊呂代封爵,夷齊終身饑。 孟郊 罪松
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 岑參 東歸晚次潼關懷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為肴。 常建 空靈山應田叟
掛冠東都門,采蕨南山岑。 張九齡 在郡秋懷二首
首陽山翠千年在,好奠冰壺吊伯夷。 徐夤 逐臭蒼蠅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陽蕨。 李德裕 憶藥苗
濩落久無用,隱身甘采薇。 李欣 東京寄萬楚
夷齊是何人,獨守西山餓。 李白 少年子
辭粟臥首陽,屢空饑顏回。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 李白 月下獨酌四首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李白 梁園吟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齊餓死終無成。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蘇軾云是偽作。)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李白 行路難三首
飲水箕山上,食雪首陽顛。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周粟猶不顧,齊圭安肯分。 李白 送張秀才從軍
舉族共資隨月俸,一身惟憶故山薇。 李諒 蘇州元日郡齋感懷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
潁水有許由,西山有伯夷。 李邕 銅雀妓
家住嵩山下,好采舊山薇。 李頻 嵩山夜還
何日一名隨事了,與君同采碧溪薇。 杜牧 中途寄友人
薇蕨餓首陽,粟馬資歷聘。 杜甫 早發(fā)
空里愁書字,山中疾采薇。 杜甫 送盧十四弟侍御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二十韻
留連樹蕙辭,婉娩采薇歌。 柳宗元 種術
復笑采薇人,胡為乃長往。 王維 偶然作六首
立惟孤竹子,拂衣首陽山。夷齊各一身,窮餓未為難。 白居易 訪陶公舊宅(并序)
心同合浦葉,命寄首陽薇。 皇甫冉 太常魏博士遠出賊庭江外相逢因敘其事
吾愛元紫芝,清介如伯夷。 皮日休 元魯山
夷齊餓死日,武王稱圣明。節(jié)義士枉死,何異鴻毛輕。 盧仝 揚州送伯齡過江
自惟負貞意,何歲當食薇。 盧象 家叔徵君東溪草堂二首
由來那敢議輕肥,散發(fā)行歌自采薇。 秦系 獻薛仆射
流水知行藥,孤云伴采薇。 耿湋 贈韋山人
傅巖既紆郁,首山亦嵯峨。操筑無昔老,采薇有遺歌。 薛稷 秋日還京陜西十里作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聲成鳳鳥來。 蘇颋 奉和圣制春臺望應制
孤竹人藏處,無因認本峰。 許棠 過中條山
如何歸故山,相攜采薇蕨。 邵謁 下第有感
采薇秦山鎮(zhèn),養(yǎng)親湘水源。 邵謁 送從弟長安下第南歸覲親
詩人公署如山舍,只向階前便采薇。 鄭谷 題汝州從事廳
入山非買山,采竹異采蕨。 錢起 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興赴嶺
數(shù)歲白云里,與君同采薇。 錢起 憶山中寄舊友
徇祿仍懷橘,看山免采薇。 錢起 晚歸藍田酬王維給事贈別
野老采薇暇,蝸廬招客幽。 錢起 玉山東溪題李叟屋壁
獨收和氏玉,還采舊山薇。 錢起 落第劉拾遺相送東歸
去俗因解綬,憶山得采薇。 錢起 酬陶六辭秩歸舊居見柬
西山傷遺老,東陵有故侯。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之十四
故山可往薇可采,一自人間星歲改。 韋應物 送褚校書歸舊山歌
枕流方采北山薇,驛騎交迎市道兒。 韓偓 余臥疾深村聞一二郎官今稱繼使閩越笑余迂古潛于異鄉(xiāng)聞之因成此篇
首陽及汨羅,無乃褊其衷。 顧況 從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齊相公
心期共賀太平世,去去故鄉(xiāng)親食薇。 鮑溶 寄宋申錫評事時從李少師移軍回歸
東巖采薇人,巖際朝見月。 鮑溶 廬山石鏡
簫奏秦臺里,書開魯壁中。 宋之問 宴安樂公主宅得空字
孔壁采遺篆,周韋考絕編。 崔日知 冬日述懷奉呈韋祭酒張左丞蘭臺名賢
蕪漫藏書壁,荒涼懸劍枝。 崔融 哭蔣詹事儼
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陳陶處士
青編盡以汲冢來,科斗皆從魯室至。 李德裕 雨中自秘書省訪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賢侍御任集賢校書及升柏臺又與秘閣相對同院張學士亦余特厚故以詩贈之
藏書壁中苔半侵,洗藥泉中月還在。 韋應物 送褚校書歸舊山歌
三徑:指家園,或喻歸隱。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遠上人》:“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p>
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 伍唐圭 寒食日獻郡守
關山云盡九秋月,門柳葉凋三徑霜。 劉滄 秋日夜懷
一庭楊柳春光暖,三徑煙蘿晚翠深。 劉滄 題馬太尉華山莊
苔封三徑絕,溪向數(shù)家通。 劉長卿 贈西鄰盧少府
秋草不生三徑處,行人獨向五陵歸。 劉長卿 送皇甫曾赴上都
秋草蕪三徑,寒塘獨一家。 劉長卿 過湖南羊處士別業(yè)
蒼苔白露生三徑,古木寒蟬滿四鄰。 劉長卿 鄖上送韋司士歸上都舊業(yè)
振錫才尋三徑草,登船忽掛一帆風。 吳融 送知古上人
久隳三徑計,更強百年身。 呂溫 久病初朝衢中即事
嘆茲三徑斷,不踐十年馀。 喬知之 哭故人
邵平能就我,開徑剪蓬麻。 孟浩然 南山下與老圃期種瓜
人事一朝盡,荒蕪三徑休。 孟浩然 尋陳逸人故居
卜鄰近三徑,植果盈千樹。 孟浩然 田園作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孟浩然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徒聞蔣生徑,爾去誰相攜。 岑參 灃頭送蔣侯
閑庭只是長莓苔,三徑曾無車馬來。 朱灣 逼寒節(jié)寄崔七
十旬俄委疾,三徑且殊歸。 李嶠 田假限疾不獲還莊載想甸園兼思親友率成短韻用寫長懷贈杜幽素
四時發(fā)英艷,三徑滿芳叢。 李德裕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花藥欄
薙草開三徑,巢林喜一枝。 李益 喜入蘭陵望紫閣峰呈宣上人
蔣家人暫別,三路草連階。 李端 送元晟歸江東舊居
山鄰三徑絕,野意八行傳。 李端 酬前駕部員外郎苗發(fā)
青莎滿地無三徑,白發(fā)緣頭忝四人。 李紳 七年初到洛陽寓居宣教里時已春暮而四老俱在洛中分司
云抱四山終日在,草荒三徑幾時歸。 杜牧 冬日五湖館水亭懷別
卜筑應同蔣詡徑,為園須似邵平瓜。 杜甫 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
瓢飲唯三徑,巖棲在百層。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
豈同求羊徑,共是羲皇人。 權德輿 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與衛(wèi)右丞鄰舍因賦詩寄贈
片石叢花畫不如,庇身三徑豈吾廬。 權德輿 寄李衡州
疲羸只欲思三徑,戇直那堪備七人。 權德輿 省中春晚忽憶江南舊居戲書所懷因寄兩浙親故雜言
十年塵右職,三徑寄遐心。 權德輿 送三十叔赴任晉陵
三徑日閑安,千峰對深邃。 權德輿 郊居歲暮因書所懷
寥落留三徑,柴扉對楚江。 權德輿 題亡友江畔舊居
本謂開三徑,俄欣降九天。 武三思 奉和過梁王宅即目應制
誰憐芳草生三徑,參佐橋西陸士龍。 溫庭筠 春暮宴罷寄宋壽先輩
五車堆縹帙,三徑闔繩樞。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
元卿謝免開三徑,平仲朝歸臥一裘。 溫庭筠 題韋籌博士草堂
皓夜迷三徑,浮光徹九垓。 無可 和賓客相國詠雪詩
半林殘葉迎霜落,三徑黃花近節(jié)開。 牟融 客中作
松菊寒香三徑晚,桑榆煙景兩淮秋。 牟融 沈存尚林亭夜宴
不嫌三徑深,為我生池塘。 獨孤及 山中春思
三徑何寂寂,主人山上山。 獨孤及 與韓侍御同尋李七舍人不遇題壁留贈
知君到三徑,松菊有光輝。 獨孤及 送虞秀才擢第歸長沙
亂竹開三徑,飛花滿四鄰。 王勃 贈李十四四首
三徑僅存新竹樹,四鄰惟見舊孫兒。 王播 淮南游故居感舊酬西川李尚書德裕
何人顧蓬徑,空愧求羊蹤。 王維 黎拾遺聽裴秀才迪見過秋夜對雨之作
薙草通三徑,開田占一坊。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
南畝無三徑,東林寄一身。 皇甫冉 寄鄭二侍御歸新鄭無礙寺所居
張范唯通夢,求羊永絕蹤。 皇甫冉 送魏六侍御葬
十年歸客但心傷,三徑無人已自荒。 皇甫冉 酬李補闕
三徑春自足,一瓢歡有馀。 盧綸 同柳侍郎題侯釗侍郎新昌里
繞階三徑雪,當戶一池冰。 盧綸 題楊虢縣竹亭
荒涼鳥獸同三徑,撩亂琴書共一床。 秦系 鮑防員外見尋因書情呈贈
馬羸三徑外,人病四愁中。 竇常 晚次方山精舍卻寄張薦員外
蟾桂自歸三徑后,鶴書曾降九天來。 羅隱 九華山費征君所居
何事明廷有徐庶,總教三徑臥蓬蒿。 翁洮 贈進士王雄
遙憶衡門外,蒼蒼三徑微。 耿湋 晚夏即事臨南居
慚非蔣生徑,不敢望求羊。 耿湋 秋晚臥疾寄司空拾遺曙盧少府綸
退跡依三徑,辭榮繼二疏。 蔣防 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
已聞三徑好,猶可訪袁安。 裴虔余 早春殘雪
陶令五男曾不有,蔣生三徑枉相過。 裴迪 春日與王右丞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皓夜迷三徑,浮光徹九垓。 許渾 和賓客相國詠雪
共醉八門回畫舸,獨還三徑掩書堂。 許渾 送元晝上人歸蘇州兼寄張厚二首
還掛一帆青海上,更開三徑碧蓮中。 許渾 送嶺南盧判官罷職歸華陰山居
皆就一麾先去國,共謀三徑未還家。 許渾 酬綿州于中丞使君見寄
三徑尚馀行跡在,數(shù)螢猶是映書殘。 護國 傷蔡處士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賈島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三徑與囂遠,一瓢常自怡。 錢起 山園棲隱
求仲應難見,殘陽且掩關。 錢起 歲初歸舊山
五株衰柳下,三徑小園深。 錢起 秋園晚沐
應憐蔣生徑,秋露滿蓬蒿。 錢起 秋夜寄袁中丞王員外
綠苔唯見遮三徑,青史空傳謝九州。 錢起 謁許由廟
潢污三徑絕,砧杵四鄰稀。 錢起 酬劉員外雨中見寄
云際開三徑,煙中掛一帆。 陳翊 寄邵校書楚萇
愛君蔣生徑,且著茂陵書。 陸長源 酬孟十二新居見寄
露滋三徑草,日動四鄰砧。 韋莊 同舊韻
三徑荒涼迷竹樹,四鄰凋謝變桑田。 韋莊 過渼陂懷舊
還愁三徑晚,獨對一清尊。 駱賓王 送費六還蜀
鄉(xiāng)無竹圃為三徑,貧寄鄰家已二年。 鮑溶 懷王直秀才
龍竹:喻得道成仙,或指竹杖。唐王績《游仙四首》之四:“鴨桃聞已種,龍竹未經騎?!?/p>
淺憶觴堪泛,深思杖可投。 吳融 御溝十六韻
葉縣鳧共去,葛陂龍暫還。 岑參 尋少室張山人聞與偃師周明府同入都
別易會難君且住,莫交青竹化為龍。 施肩吾 遇李山人
龍竹裁輕策,鮫綃熨下裳。 李商隱 玄微先生
別杖留青竹,行歌躡紫煙。 李白 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箓畢歸北海
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 李賀 昌谷北園新筍四首
爾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見水踴躍學變化為龍。 杜甫 桃竹杖引贈章留后
白銀雙闕戀,青竹一龍騎。 綦毋誠 同韋夏卿送顧況歸茅山
聞說葛陂風浪惡,許騎青鹿從行無。 褚載 贈道士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韋式 一字至七字詩竹
未化投陂竹,空思出谷禽。 韋莊 三用韻
葛水霧中龍乍變,緱山煙外鶴初飛。 韋莊 放榜日作
因攜竹杖聞龍氣,為使仙童帶橘香。 韋莊 王道者
蘋風入馭來應易,竹杖成龍去不難。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暫策為龍杖,何處得神仙。 駱賓王 出石門
龍竹養(yǎng)根凡幾年,工人截之為長鞭。 高適 詠馬鞭